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海外版:反壟斷將使絕大多數外企受益

  • 發佈時間:2014-08-20 07:10:4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宦 佳  責任編輯:陳晶

  引資數量月度波動 不能歸咎相關調查

  反壟斷將使絕大多數外企受益(市場觀察)

  美歐日以及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對華投資的持續下降引發了市場紛紛議論。日前,商務部發佈數據顯示,7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為78.1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6.95%。專家指出,數字表現不佳並不能説明我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下降,更與近期嚴格“反壟斷”無關。考慮國際經濟當前整體結構性因素和中國産業調整的趨勢性因素,未來利用外資仍會維持平穩態勢,“一律平等”的市場環境也有利於營造外資良好投資環境。

  局部月份波動屬正常

  統計顯示,前7個月外商投資新設立企業數有所增加,同比增長1.6%至13249家,但實際使用外資金額711.4億美元,同比下降0.35%。

  與今年前6個月同比增幅2.2%的外商直接投資(FDI)金額不同,7月的FDI比6月下降了近半,如此大幅“跳水”引人關注。專家表示,FDI短期的數據波動都是正常的,尤其是7月趕上了外商的夏季休假期。要判斷FDI是否真的有所減少,至少要給予一個比較長時期的觀察。

  “在國內加大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吸收外資的數據在個別月份有一些波動是正常的,不足以反映整體的走勢,更不能去跟反壟斷調查掛鉤。”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他指出,中國政府對各類性質的市場主體是一視同仁的,今年利用外資的規模仍將維持穩定平穩的態勢,同時品質會進一步提高,高新技術和一些重點鼓勵發展的製造業預計比重都會有所提升。

  國外經濟不振導致投資收縮

  利用外資情況的變化背後,既有國內投資環境的客觀變化等原因,也有週邊發達國家經濟局勢有所改變的影響。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本報記者解讀表示:“首先,去年7月份是我們利用外資連續28個月最高的月份,此次7月同比數據的基數就比較高,因此有所下降也是正常的,這是技術上的原因。第二,從産業鏈高端來看,歐美日對華投資的下降更多是製造業的回流,歐洲主要是因為自身經濟動力不足,投資有所收縮;日本除了中日關係冷淡的原因外,將投資眼光逐漸轉向東南亞也是一個因素;美國則在逐步回轉曾經轉移出去的産業,比如資訊技術業、製造業等,這些都是趨勢上的原因。同時,從産業鏈較低端來説,東盟在改革開放初期大量進入到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産業中,在我們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發達的東盟國家開始加緊將投資向欠發達的東盟內部國家進行了轉移。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發達國家都在縮減對華投資,比如這次的數據中可以看到,英國和南韓的對華投資同比增幅還是很高的,達到61.2%和34.6%,看好中國前景、想要在自貿區經驗推廣前搶灘登陸中國市場的外商企業仍然大量存在。第三,月度的暫時性因素也不能忽視,包括對人民幣升值的貨幣性猶豫、對下一步改革措施的制度性猶豫、對什麼時候推廣自貿區的時機性猶豫及等待對‘新常態’經濟具體解讀的假設性猶豫,都對外商投資一時的縮減帶來了影響。”

  相比投資逐步縮減的製造業,服務業在外商對華投資中逐漸佔據大頭位置。在大規模、高耗能的舊的投資空間萎縮的同時,仍在進行中的産業轉型升級還沒有釋放出足夠的新的投資空間,也成為FDI減少的原因。

  反壟斷也是外資自身訴求

  儘管有聲音質疑外商投資減少與近期中國政府在IT、汽車等多個行業開展的反壟斷調查相關,但這不過是習慣了“特殊待遇”的外企在面對逐步走向公平、法制的中國市場經濟環境所發出的無病呻吟。

  在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看來,把在華外資企業密集受查説成“陰謀”和“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其實是次貸危機爆發以來某些外企抱怨中國投資環境惡化的延續。他表示,反壟斷法號稱“市場經濟憲法”,它的制定與落實有助於改進一國市場秩序,對這個市場上的所有正當經營企業都是好事。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落實反壟斷法並用之於在本國國內外資企業、外國企業,既是促進公平競爭、保護消費者權益的重要內容,又事關增進國際公平。

  “市場效率的下降對任何人都是不可持續的發展。因此反壟斷不僅僅是保護我們自己的企業,也是保護這些外資企業,這也恰恰是他們展現管理能力、競爭能力的一個機會。外企自身需要調整和適應我們未來長久發展的市場經濟環境,規範公平的環境反過來也有利於保障我們的長久引資。”白明認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