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環保 > 正文

字號:  

每年2億噸煤泥處理利用較為粗放 好技術推廣難

  • 發佈時間:2015-08-03 08:52: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陳煒偉  責任編輯:李春暉

  推進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是煤炭綠色開採和清潔高效利用的重要環節。近年來,我國煤炭入選率快速提高,但與此伴生的數億噸煤泥等洗選廢棄物,處理和利用方式卻較為粗放。本可進一步提質加工、變廢為寶的煤泥,卻陷入企業沒動力、好技術推廣難的尷尬境地,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原煤洗選過程除産生優質精煤産品外,還伴隨産生中煤、煤矸石和煤泥等副産品。其中,煤泥含水高、黏性大、熱值低,一直被視為難以利用的廢棄物。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選煤分會會長張紹強介紹,目前我國每年原煤入選量約為24億噸,産生的總煤泥量在2億噸左右。由於煤泥顆粒很細,脫水非常困難,經過壓濾機壓濾後仍然含水30%左右,很容易再液化並到處流淌,而且一旦幹化後,遇風漫天飛揚、遇雨水又到處流淌,對環境生態景觀影響很大。

  當前,煤泥的處理和利用粗放。張紹強介紹,一部分煤泥被摻回到混煤中一起銷售,但這樣做會拉低商品煤的煤質,增加商品煤的灰分和水分,無形中增加煤炭運輸成本,也會造成煤泥結團引起堵塞和卸車困難等問題,實際上讓原煤洗選效果大打折扣。

  他介紹,此外還有煤矸石和煤泥綜合利用電廠,專施燃燒處理一部分煤泥。但這類綜合利用電廠發展緩慢、建設核準很困難,分散在各選煤廠的煤泥難以集中和長途運輸,不能完全消化如此多的煤泥。同時,煤泥因水分過高還會直接降低鍋爐熱效率。

  “由此也導致每年幾千萬噸煤泥被堆放在地面和矸石山上,不僅佔用土地,還污染環境。煤泥有效處置問題一直是困擾煤礦選煤廠的老大難問題,特別是隨著環保水準和標準的提高,煤泥堆存越來越困難,時有選煤廠因為煤泥無法處理而不得不限産或停産。”張紹強説。

  事實上,煤泥完全可以變廢為寶。專家介紹,目前一個較為可行的辦法是深度脫水成型,變成便於運輸和儲存的低熱值燃料。

  煤科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副院長陳亞飛介紹,最近示範成功的“大型旋流化解聚煤泥熱風乾燥工藝”成套設備較好地解決了傳統煤泥乾燥過程中存在的乾燥不均、幹煤泥飛揚、成本較高等問題,是很有發展前景的創新工藝。特別是該技術解決了選煤生産系統與煤泥乾燥同步運作的無縫對接,從源頭上避免了煤泥提質的二次污染。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技術鑒定顯示:採用這種新技術,煤泥乾燥前後全水分減少14-25個百分點,熱值增幅達到25%-35%。在已經採用該項技術的神華神東集團石圪臺選煤廠,煤泥經過乾燥提質後再與精煤混合銷售,商品煤熱值提升140大卡-160大卡。

  然而,在該項技術研發單位雲南中翼鼎東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鵬雲看來,新技術推廣困難重重。

  “石圪臺項目能最終投運離不開神華集團高層的環保意識和長遠眼光。像神華這樣的央企,不會只看經濟效益,更會考慮環保和企業社會責任。”王鵬雲説,但其他不少企業明知是好技術,但受制于意識和理念問題,圖省事把煤泥直接摻回商品煤中,沒有採納新技術的意願。

  “國家沒有強制要求,企業沒有自身動力。”陳亞飛説,煤泥乾燥提質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節能效益和環境效益,但由於政府沒有明確的要求,習慣上煤泥又是“粗放”的處置,企業原動力不足。

  陳亞飛分析,當市場供不應求、煤炭價格走高時,煤炭企業往往滿足於眼前的利益,簡單地將煤泥摻回商品煤,忽略了新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當市場低迷時,商品煤銷售遇阻,企業經營困難,又導致了煤泥提質項目開工難。

  有業內人士直言:“現在好多煤炭企業工資都發不下來,哪來的動力做煤泥提質和資源綜合利用?”

  今年4月印發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提出,推進煤炭洗選和提質加工,提高煤炭産品品質。到2020年,原煤入選率達到80%以上。推進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大煤矸石、煤泥、煤礦瓦斯、礦井水等資源化利用的力度。

  “到2020年我國原煤産量預計將達45億噸,如果按照要求80%都要洗選,入選總量將超過36億噸,煤泥産生量將超過3億噸,不重視煤泥資源化利用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張紹強説。

  張紹強建議,既然是洗選剩餘的副産廢棄物,就不應把煤泥再摻回到産成品中去,否則原煤洗選相當於做了不少無用功,必須從商品煤品質上嚴格管控。

  “對於煤泥提質,不但要算經濟賬,更要看到其對於煤炭資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整個社會節能降耗的綜合效益。”陳亞飛説。

  陳亞飛建議,要積極落實現行與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並研究出臺更加有力的支援政策。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進入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相關領域,鼓勵採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煤炭清潔高效技術的運作和改造。此外,要強化煤炭利用項目的能效、污染物排放等運作指標實時監測和資訊公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