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30套農村閒置房變身記 城裏人養老農民增收

  • 發佈時間:2016-04-25 16:36:51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孫文文  責任編輯:吳起龍

  能在村裏有個小院兒,遠離城市喧囂安閒度過晚年,是不少城裏老人所嚮往的退休生活。只是苦於談租金簽合同的拉鋸博弈,想要找到合適的院子並非易事。另一端,有閒置房的村民也同樣糾結,老家院子空著,除了秋收時節都是“鐵將軍”把門,閒著浪費資源。為了能在養老需求和農村閒置房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懷柔田仙峪村試著走出一條 “農戶+合作社+企業”的新模式。

  “鐵將軍”把門 鄉村院落空置率20%

  田仙峪村就在箭扣長城腳下,懷沙河的一條支流從這裡發源,小山村鐘靈毓秀、空氣清新,站在院子裏就看得見不遠處的山巒和起伏的長城。這幾年,村子裏的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很多宅子長期空下來。劉福永是田仙峪村的副書記,他告訴記者,全村共有700口人,大部分都在懷柔城裏或者市裏買了房,這幾年村裏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閒置的房屋有60多套,佔到全村房屋的近20%。這些閒置的宅子不僅要定期回去打掃,還不能買賣,出租也有困難,成了村民的“煩惱”。從2006年開始,就不斷有城裏人來村裏看院子,但租金給的低,有的一年一萬就租出去了。劉福永自己家6間房是在2010年租出去的,當時為了談價格耗了整整一個月,劉福永都想著“這麼麻煩,不租算了”。

  不止田仙峪村有閒置房,據市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目前京郊農村有閒置農宅的村高達81.3%,閒置宅基地面積佔宅基地總面積的5.3%。其中,房山、昌平、懷柔閒置宅基地比重較大,分別為31.9%、13.5%和10.1%。與此對應,一項針對350名城市老人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相比較居家或社區養老,超過86%的老人更願意到農村享受新型的養老方式。如何讓這些閒置的不動産“活”起來、動起來,增加農民的財産性收入,又給城裏人提供養老産品,才是關鍵。

  保留鄉土味道 30套民宅悄然變身

  2014年,由北京市農委牽頭,首家養老農宅合作社在田仙峪村成立,不用大拆大建,就在村民原有的閒置農宅基礎上進行改造開發,形成“農民出房、合作社入股、公司經營、政府服務”的新模式,解決了村民的“煩惱”。負責經營的公司是國奧集團,村裏的合作社是農民與社會資本聯繫的紐帶,按照一間房一年5000元的標準把20年的租金一次性付給老百姓。項目啟動後,國奧收到的第一批閒置院落共30個,2015年3月啟動改造,當年4月30日達到入住條件。

  推開改造院落9號院的門,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400多平方米的三居小院收拾得井井有條。院子裏頭有壓水井、煙灶和晾曬乾果用的簸籮,靠近正屋的門前有一棵海棠樹花開得正好看,古舊的灰瓦砌成一條彎曲的小路連接起院子和正房,小路兩側沒有硬化的地方被開發成了菜園,菠菜和水蘿蔔苗正鑽出地面自在地生長。院子裏還特意放置了石凳石桌,什麼都不幹就在院子裏坐一坐也是種享受。

  從外面看,正房還保留著原來的外立面結構,古樸的木窗格記錄著時光的痕跡,推開木門卻是另一番景象。為了保溫,屋子裏的門窗都加了一層斷橋鋁結構,還能兼具隔音、防噪等功能。墻壁都重新粉刷過,原來的木頭椽子、屋頂結構在白墻映襯下顯得格外乾淨。一進屋是個小客廳,擺放著木桌木椅,懸挂著國畫、書法作品。客廳兩側各有一個大臥室,床舖全部按奧運時五星酒店標準來陳設、做清潔,床上還特意擺放了兩個東北大花布做的抱枕。房間裏有一個採光良好的大窗戶,配備了空調、熱水器、獨立衛生間。考慮到老人的需求,還特意加了起身扶手。懷柔區政府和渤海鎮專門投資建了醫療服務站,旁邊是一個可以下棋、看書、喝咖啡的接待中心,二樓餐廳還配備了營養餐譜,如果老人不想出門,也可以做好了送到院子裏去。

  負責養老社區經營的國奧工作人員紀剛告訴記者,像9號院這樣的院落共有30個,有二居、三居、四居等不同戶型,大都在400平方米左右。院落做成“老村長”、“書法家”、“音樂家”等不同主題,修舊如舊保留老屋風格,還要讓城裏人住得舒服,屋裏都是五星酒店的標準。紀剛説,為了接通村子裏的地下管網,每個院子的改造費用都在四十萬左右。現在主要是長租、短租和體驗式入住三种經營模式,最長租期20年,目前已經有七套簽訂了長租合同。

  客人踏實 村民生意好

  在這些小院落的長租戶裏,紀剛印象最深的是“老村長”主題的2號院主人。當時這個休閒養老項目才剛啟動沒多久,租戶就花了130多萬挑走了2號院,簽約之快速讓工作人員都有些驚訝。簽訂合同的第二天,租戶穿上老鄉的舊衣服,推著農村的獨輪車,開始推土、收拾,把院子當自己家一樣認真對待。

  上週六,記者又一次來到田仙峪村,專門拜訪了住在2號院的江先生一家。原來,江先生和妻子都不是在農村長大,但打心眼裏喜歡小院這種生活方式,再加上80多歲的岳母高阿姨也喜歡,就一直想著找個合適的。前幾年,夫妻倆幾乎跑遍了京郊,別管是密雲、平谷還是門頭溝,只要聽説有小院出租就過去看,也算是經驗豐富了。可這些農家院要麼改造起來麻煩,要麼村裏環境差點,或者周邊景色不好,總有些不滿意的地方。江先生是打算長租的,契約精神也是他所看重的。選來選去,就耽擱下來了。2015年5月初,江先生從新聞中得知田仙峪村有小院出租,畫面中的樣板房就是現在這個院子,週末一到夫妻倆就來了。打開院門的一剎那,夫妻倆就相中了。

  租下來之後,用江先生的話説就是“一到週五就惦記”。不大的院子被分成蔬菜區和綠化區兩塊,蔬菜區種上菠菜、韭菜、茴香、油麥菜,靠近正房一側還撒了黃瓜種。女主人愛花,小院各處散落種著碧桃、榆葉梅、芍藥、月季和薔薇。等到夏天再來,薔薇爬滿墻,絲瓜、黃瓜繞起來,肯定更好看。來小院後,兩口子什麼都不用想,早晨5點起床,晚上早早睡下,手機都不愛看,跟城裏完全是倆狀態。平時爬個山,去山上挖挖野菜,遇見有趣的小石頭、枯樹枝也撿回來,放在窗戶外邊當藝術品,週六還可以去鎮上趕大集買山貨。江先生平時都在屋裏對著電腦工作,在城裏連太陽也見不著。現在收拾小院要翻土、種花、搬石頭,忙得不亦樂乎,不戴帽子,就願意曬曬。有一次,江先生打開隨身攜帶的空氣品質監測儀,PM2.5指數顯示為“0”,趕緊拍照後發給在歐洲的女兒,笑稱比歐洲都好。對於80多歲的高阿姨來説,這個小院讓她找到了當年在農村生活的熟悉感,雖然年紀大不能上山,但坐在院裏擇擇菜,看菜苗一天天長高也是件高興的事兒。現在除了冬天太冷沒辦法過來住,平常週末一家人都沒怎麼落下過。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現在冬天的採暖問題是個“坎兒”。雖然屋裏配備了空調,也有電暖氣,但是懷柔山區冬天寒冷,習慣了暖氣房的城裏人不一定習慣,小院5月份到11月份相對舒服一些。

  城裏租戶住的踏實,田仙峪村的村民也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劉福永告訴記者,由於來國奧體驗入住的租戶多是城裏的中高端客戶,村子裏的20個民俗戶、養魚場、板栗種植戶生意都比以前好了。往外租房的每戶增加50萬元不説,由於公司每年會將營業利潤的10%交給村養老農宅合作社作為村民的年底分紅,全村每人平均收入也增加了1100元。明年,劉福永的6間房子租約就要到期了,他準備也把房子交給國奧運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