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收窄後的樓市變局:資金向二三線城市轉移
- 發佈時間:2016-04-14 07: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樓市顯現回調跡象。據中指院監測,28個主要城市樓市新房成交量上周環比平均下降23.2%,這是今年以來第一次周環比全部下滑。其中,一線城市平均降幅27.4%,北京下降30.0%、上海下降17.2%、深圳下降31.1%、廣州下降37.8%;二線城市降幅20.9%;三線城市下降35.1%。中原地産數據顯示,4月上旬54個城市合計簽約住宅9.76萬套,環比3月11.28萬套下降了13.5%,其中一線城市回落顯著,跌幅18%。
易居研究院比較了“滬9條”實施前後四週上海的樓市變化,新房成交面積和價格降幅分別為56%和4%,部分區域(如虹口)降價幅度達29%。與上海同一天(3月25日)發佈調控新政的深圳,“量價齊跌”態勢更顯著。新房成交面積連續6周下滑,降至去年以來除春節外的新低,新房均價從年初的每平方米5.1萬降至4.6萬。4月以來,深圳二手住房成交面積環比連續2周下跌,跌幅近50%,七成業主降低放盤價,降幅在5%至10%。
衝高後回落,是主要城市樓市“降溫”的主因。今年一季度,可謂樓市二十多年來最火爆的“小陽春”。據中指院監測,一季度50個城市新房月均成交31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近50%,創歷史紀錄。其中,3月單月成交4400萬平方米,近乎1、2月成交(2503萬平方米)的2倍。一季度監測城市均“放量”上攻,一二三線城市新房成交同比分別增長27.6%、58.2%和60.6%。成交放量帶來價格快速回升,3月百城住宅均價11303元,同比上漲7.41%,又創歷史最高紀錄。
春節前後密集的政策“紅利”(降準、首付比2次下調、契稅營業稅減免等)是主要城市一季度樓市火爆的“推手”。此輪樓市回升起始於2014年“9·30”新政,政策激勵(包括貨幣政策)是主要手段,改善型需求是入場主力。到目前為止,主要城市樓市已連續回升18個月。2015年,50個城市樓市成交量增長21%,今年一季度再增長50%,衝高後回落有必然性。
政策“紅利”觸及天花板是樓市“降溫”的另一原因。今年1、2月,忌憚於人民幣貶值預期下資本外流,降息空間迅速收窄;3月,人民幣匯率趨穩,外匯儲備轉而回升,降準預期降低。同時,CPI進入“2時代”,豬肉、蔬菜價格創新高,降息空間全面收窄,貨幣環境對樓市的支撐力度也在下降。同時,近期金融監管部門加大了首付款來源的監管力度,仲介、小貸公司及P2P平臺等樓市首付“場外配資”被叫停,投機炒作也開始退場。
除貨幣環境外,樓市利好政策也在收窄。一方面,房貸最低首付比已降至20%,進一步下降空間逼仄。同時,借助杠桿炒作頻繁,加上各界對於樓市加杠桿有質疑,3月以來,包括“環京縣”、上海周邊、廣深周邊等二三線城市,已將最低首付比從20%提至30%,滬深降杠桿幅度更大;另一方面,京滬穗深周邊二三線城市,成了樓市新的“風向標”。3月,房價上漲TOP10城市中,東莞、惠州、蘇州、昆山排在前4位。而南京、蘇州、東莞、惠州以及廊坊都在收緊樓市政策。
隨著一線城市政策收緊,資金開始向三大都市圈內二三線城市轉移,但投資炒作行為氾濫,東莞和惠州70%的房子被深圳人買走,其中90%是投資客;“環京縣”特別是“北三縣”(三河市、大廠縣、香河縣)房價之所以在一年內翻番,投資客推動是主因。據悉,滬浙蘇投資客已從蘇州、杭州、南京等高房價區域轉向了價格“洼地”的無錫、南通,無錫今年47%的房子被外地人買走。
由於樓市回升主要集中在三大都市圈,意味著虹吸效應強烈,而資金從全國各地涌入三大都市圈,與政府“去庫存”戰略不符。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月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施工面積分別增加3.6億平方米、2000萬平方米,預示著“去庫存”壓力仍較大。預計未來還會有抑制性政策出臺,市場上攻的預期隨之逆轉。
對一線城市,如政策趨緊的滬深兩市,成交量“腰斬”式回調,趕政策“末班車”是重要原因,如非戶籍社保“1年改3年”的深圳,“新政”前二手房成交翻了3倍,需求過度釋放,造成新政後需求萎縮。而事實上滬深樓市“新政”力度並不大,以兩市均上調非戶籍人口社保繳納門檻為例,由於2011年以來強制社保繳納,上海和深圳涉及人群分別僅27%和10%。因此,樓市大幅回調,源於前期投資炒作需求爆發、房價上漲過快、換房需求釋放殆盡、剛需退出,導致市場在高位時神經脆弱,政策效應(如打擊首付貸)和回調疊加改變了上漲預期。
預計,一線城市樓市此輪迴調期將超過6個月,累計成交量同比跌幅在30%至50%,房價將回調10%至20%;重點二三線城市庫存消耗過快,庫存週期已降至4至6個月,受益於一線城市需求溢出、“去庫存”利好,而短期內補庫存可能性不大,平穩向上是下半年大趨勢;其他二三四線城市,由於庫存龐大,“去庫存”依舊是主基調,加上地方政府對樓市的依賴、扶持力度也大,行情很可能不溫不火。
從中長期看,轉型期需要寬鬆的貨幣環境,製造業“去産能、去杠桿”需要居民“加杠桿”,熨平製造業波動導致經濟下滑、系統性金融風險。當貨幣寬鬆疊加居民“加杠桿”,樓市景氣回升是國際慣例。再加上實體經濟不景氣,充裕的社會資金始終在尋找避難所,而重點城市樓市是為數不多的安全資産。因而,中長期內,重點城市樓市依舊看好。
(作者係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