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地産大佬力推的“住房合作社”是個啥?
- 發佈時間:2016-03-18 19: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龐無忌)集眾人之力、讓購買者決定建什麼樣的房的“住房合作社”(或稱房地産眾籌模式)受到愈來愈多地産大佬關注。
在18日舉行的第二屆房地産眾籌峰會上,中國房地産業協會會長劉志峰指出,全國兩會提出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通過供給側改革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滿足有效需求。開展房地産眾籌目的是要有效滿足消費者的有效需求,降低消費者有效成本,幫助開發企業回籠資金,減少中間環節和浪費,並且將金融、行業、教育、健康引入社區,讓民眾共用住房發展,滿足住房更多樣化需求。
去年萬科、綠地、萬通、碧桂園、平安集團等25家企業發起了中國房地産眾籌聯盟。作為聯盟的輪值主席,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在峰會上指出,前二十年,中國房地産發展模式比較簡單,就是住宅開發銷售,這一時期可以被視為是房地産行業的青春期。馮侖認為:“青春期以前我們關注的只是長高長個,青春期以後我們開始關注人生的多樣性。”
而在注重多樣性的樓市發展中,有一個重要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如何滿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房地産眾籌被許多人認為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式。
馮侖指出,利用眾籌或共同出資修建的“住房合作社”模式,實際上已經在歐洲特別是在北歐有很成功經驗。
過去一年,中國房地産眾籌實踐主要使用三種操作方式:一是理財型,二是銷售型,三是合作建房式。在三種操作方式的基礎上,運用網際網路、金融手段,已有不少地方通過集資建房成立類似合作組織,最後“建了自己喜歡的房,價格還比較便宜”。
馮侖認為,這樣的操作方式受益人非常多:中低收入且有購房需求的人、財務投資人、拿到土地的房地産開發商等形成了三贏、四贏的局面。
不過,眾籌也遇到一些問題,具體操作中流程和利益關係複雜,盈利模式不夠清晰,自主設計跟不上,法律風險較大,各個城市出現了利用眾籌炒房的現象。
對此,中國房地産眾籌聯盟秘書長、平安好房董事長兼CEO莊諾指出:“我們不提倡眾籌炒房,我們提倡的是通過眾籌降低房價,讓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買得起房,把房價降下來。”莊諾稱,在未來一年京通過真實案例實踐、制定行業標準,從而使眾籌“不走過去走的彎路,合規合法風險可控。”
旭輝地産北京事業部總經理孔鵬則認為,真正要降低房價,還需要把眾籌放到更大的範圍中使用。孔鵬指出,大致來看房地産主要成本構成為:三分之一土地價,三分之一稅費和三分之一資産成本。一些高地價城市如北京土地價佔成本一半左右。但現在眾籌全部針對資産成本,即開發商能控制的三分之一來進行,但另外兩個三分之一如果不能突破,現有房價將很難靠企業單獨的眾籌行為實現大幅下降。如果政府也能把眾籌行為應用到兩限房或其他保障性住房的配置上,根據客戶選址定價做産品,新的供應將會更加有效。
據劉志峰透露,到2015年底,中國房地産眾籌平臺達到20家,共有156個項目實施。累計眾籌資金20億元人民幣,覆蓋了中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