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深圳龍城:現代城市發展轉型的創新樣本

  • 發佈時間:2016-01-18 17:2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月18日電 城市轉型是伴隨城市不斷演化發展的必然過程。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快速推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及資源與環境壓力的日益加大,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了新一輪的城市轉型熱潮,我國的城市發展也步入了一個總體轉型的歷史階段。

  如何在新一輪城市轉型的熱潮中準確定位、謀劃城市發展?深圳市的龍城街道于2010年4月就開始了積極探索。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實踐,龍城城市轉型思路是否正確,成效如何,社會反響又怎樣呢?

  打造“文明型街道”定位 龍城城市發展轉型的引擎之力

  據了解,龍城街道轄區總面積75.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萬多人,是深圳東部商業、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長期以來的特區二元發展結構,使得這裡高品質城區建設、民生事業發展、産業結構等均處於滯後狀態。2012年初,這裡“産業推著城市走”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功能低效,項目綜合價值得不到有效挖掘釋放,歷史文化的損害與佚失,人居環境的惡化等,嚴重阻礙著它的城市發展進程。

  “然而,一座新型城市的崛起往往取決於它自身的定位。”走訪中,龍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國紅分析認為,深圳的崛起最初就是正確把握了它的定位,美國城市空間的結構轉型也是遵循著這一規律。

  2011年,第二十六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勝利閉幕之後,作為大運會主場館所在地的龍城街道圍繞“龍城今後的路該怎麼走”的問題著實動過一番腦筋。劉國紅認為“僅靠發展經濟來推動城市轉型未免太單調,只有政治建設、生態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共進,才能實現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

  “五位一體”文明建設 龍城城市發展轉型的驅動之力

  龍城打造“文明型街道”的五個文明建設正好契合了現代城市的發展轉型理念。

  為了實現發展轉型目標,龍城擯棄靠自然資源和要素投入驅動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努力把經濟發展引導到更多地依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各類創新活動上來。據了解,龍城早在2010年就前瞻性提出了“三城兩園”産業發展設想。目前,大運新城、飲食文化城、汽車城和科技創新園、文化産業園已成為指導轄區經濟轉型的産業戰略框架。

  在城市發展轉型過程中,龍城高度重視“新二元結構”以及社會融合與經濟增長之間的互動關係,以轉變政府職能和人口管理模式為依託,以公共服務均等化為抓手,促進社會融合,實現社會和諧全面發展。“我們年輕的打工一族,最渴望的是不僅在工作上能儘快融入這個城市,更能在文化和生活上高度融合,讓我們有一種歸屬感和落地生根的願望。”調查中,龍崗天安數位城園區28歲的公司職員李春龍向記者坦言。

  同時,實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體現“以人為本”和彌補市場公共品供給失靈的重要制度安排,是緩解社會矛盾的現實需要,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基本民生服務,是龍城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內容之一。在打造“文明型街道”建設中,龍城從關注民生、服務民生入手,以自治、平安、和諧為目的,以社會共建、共治、共管、共用模式為路徑,不斷提高社會凝聚力和社會自治水準。據了解,龍城依託“五百工程”特色載體,在基礎設施建設、關愛弱勢群體、公共文化服務、交通出行、教育就業、環境整治等眾多領域,為轄區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優的公共産品和公共服務。

  “四個一”規劃落地實施 龍城城市發展轉型的提速之力

  調查中發現,龍城在城市發展轉型新的制高點、在深圳市提出“城市管理治理年”的新形勢下,再次提出“一線、一路、一河、一庫”新的建設發展規劃,助推城市品質再上新臺階。

  未來三至五年,龍城將重點開發深圳地鐵三號線、龍崗大道(龍城段)、龍崗河(龍城段)、清林徑水庫以及嶂背工業區等資源,把地鐵三號線打造成為龍城“人流集散核心帶”,把龍崗大道(龍城段)沿線兩旁打造成為龍城“商貿、服務中心帶”,把龍崗河(龍城段)兩岸打造成龍城“城市自然景觀帶”,把清林徑水庫打造成供市民休閒、旅遊、度假的“自然生態氧吧”,同時把嶂背老工業區打造成以傳統優質産業為特色的“現代化工業園區”,與龍城現有的科技創意園、文化産業園一道形成助推龍城經濟騰飛的三角鼎立之勢。

  一旦這些新的規劃落地實施,龍城就相當於把羅湖蔡屋圍、福田中心區、南山科技園、前海中心區以及西麗大學城等優勢集聚在了一起,龍城高端資源的集聚所産生的能量將使龍崗中心城趕超深圳中西部中心片區不再只是一個設想。(中新網房産頻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