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樓市去庫存並非走老路 後續調整政策將再出招

  • 發佈時間:2015-11-13 08:15: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王俊嶺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化解房地産庫存,促進房地産業持續發展。而隨後樓市最新數據的出爐,讓“去庫存”再次成為時下熱詞。多位專家指出,強調樓市“去庫存”不等同於中國經濟要重走依靠房地産拉動的“老路”,樓市疲軟是經濟新舊動力轉換的重要伴生現象,國家推動樓市“去庫存”,既有利於對接供求、避免要素浪費,更意在為經濟結構調整爭取時間和空間。

  樓市調整進行時

  從限購鬆綁,到首付“門檻”接連降低;從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再到降準降息……2015年,一系列鼓勵市場合理需求的“樓市新政”如今已然開始發酵,而樓市自身的調整卻仍在繼續。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份,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948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銷售額64790億元,增長14.9%,增速回落0.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1—10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達101566億元,同比增長1.3%,增速則比1—9月份提高0.4個百分點,而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的回落幅度亦有所收窄。

  面對樓市的“乍暖還寒”,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評價,一線城市已經連續9個月出現去庫存週期低於12個月水準的現象,去庫存壓力得到有效釋放,進而房價增幅會比較明顯。與之相比,三線和四線城市庫存高企的嚴峻形勢卻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叢屹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房地産市場的深度調整是中國經濟結構向更高品質轉型的一個縮影。“可以看到,從2003年到2012年,我國投資驅動型的增長模式逐漸式微,如今更是全面進入了經濟結構轉型時期,房地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已經顯著下降。”叢屹分析。

  “撮合”供需促轉型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政府密集出臺措施對樓市供求雙方進行“撮合”,一方面有利於優化要素配置、避免土地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則可以通過釋放新型城鎮化動力來為經濟轉型營造更好的整體環境。

  “就土地城鎮化超前的二三四線城市來説,它們將持續處於去庫存時期,政策鼓勵合理自住需求釋放有利於庫存的消化。同時,對中西部地區和東部的一些大城市而言,其城鎮化所處的階段決定了房地産市場還有一定增長空間,供需的結合將為當地經濟發展加分。”叢屹説。

  針對“新常態下推動樓市去庫存就是‘穿新鞋,走老路’”的觀點,多數專家認為這是“舊思維”的體現。

  “有效需求釋放導致樓市升溫,但樓市已經不可能再次暴漲。”叢屹説,近年來,中國在宏觀政策上其實一直都牢牢地堅持調結構、促轉型,只不過相關改革措施更多地集中在供給端,即如何生産出附加值更高、更符合市場需求的商品。叢屹特別強調,對大規模“強刺激”將導致結構調整前功盡棄這一危害,各界是有著清醒認識的。

  後續政策或出臺

  在談及未來樓市政策的走向時,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則分析,房地産“去庫存”要兩手抓:一方面激發合理需求,房地産信貸和利率政策有望進一步鬆動;另一方面市場作用應進一步強化,保障房或加快從增量建設轉向存量購買,從而加快“去庫存”。

  展望未來,如果説“去庫存”是樓市的關鍵詞,那麼“結構性改革”無疑是中國經濟政策的主旋律。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看來,結構性改革不僅是今後改革的重頭戲,也是考驗我國經濟能不能轉型升級的關鍵。他認為,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需要結構性改革來推進,並在需求結構、投資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産業結構、分配結構等方面發力。

  結構是否在升級,數據一齣見分曉。以10月份為例,我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8%,增速比9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高於整個工業5.2個百分點。其中,醫藥製造業增長10%,航空、航太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高達22.7%,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增長13.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