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房地産拖累前五月投資跌破12% 地産先行指標好轉

  • 發佈時間:2015-06-12 00:30:53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國家統計局11日發佈數據顯示,1至5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名義增長11.4%,增速比1至4月回落0.6個百分點。多方分析認為,投資數據再次低於市場預期,主要是繼續受到房地産投資下滑的拖累。考慮到穩增長必須先穩投資,對衝房地産投資下滑需要決策部門繼續加大基建等投資的力度。有機構判斷,當前經濟增長已經進入全年的底部區域,隨著新一輪穩增長政策陸續推出並逐步見效,經濟下半年企穩概率較大。

  下 滑 房地産開發投資繼續放緩

  儘管此前機構對投資增速跌破12%已有預期,但前五個月投資增長僅為11.4%仍有些出乎意料,這也讓機構對當前的經濟增長狀況繼續保持謹慎。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稱,5月,實體經濟數據持續疲弱;發電量與去年同期持平,低於上個月的1%的增長;1至5月固定資産投資顯著放緩;社會零售增長保持平穩。整體而言,5月實體經濟數據未出現明顯改善,再次遜於預期。除了上述指標,乘用車銷售和鐵路貨運數據也持續走弱。乘用車銷售5月同比僅增長1.2%,是四年來最慢增速;鐵路貨運同比下降11.5%,跌至歷史最低水準,均顯示國內需求疲弱。

  從結構上看,前五個月製造業投資增速出現小幅回升,房地産開發投資則繼續放緩,成為投資增長的持續下拉力量。統計顯示,自2013年末以來,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累計增速持續放緩。2015年1至5月,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3229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5.1%,增速比1至4月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21645億元,增長2.9%,增速回落0.8個百分點。

  住宅投資佔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比重為67.0%。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佔房地産投資近70%的住宅投資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不可忽略,在傳統行業調整過剩産能的背景下,連接上下游超過30個産業的房地産業仍是拉動中國經濟的重要因素。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員蔡志洲則表示,整個中國經濟仍處於調整階段,此前多年形成的過剩産能,仍需時日化解。另一方面,回落較大幅度的進出口數據也難以對經濟帶來較大拉動。因此除房地産外,還難以形成大量新投資項目。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投資數據顯示,1至5月,新開工項目(不含房地産開發)計劃總投資134787億元,同比增長0.5%,雖然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增速仍然處於較低水準。其中,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63445億元,同比下降20%,新開工大項目不足問題更為突出。

  好 轉 房地産三大先行指標降幅收窄

  好的消息是,統計數據顯示,雖然房地産投資增速再創六年新低,但1至5月土地成交量跌幅放緩,成交價格基本平穩;新開工面積同比跌幅有所收窄;住宅庫存也在三年後首次減少。全國樓市初露復蘇苗頭。

  數據顯示,1至5月,三個先行指標同比降幅均收窄。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45966億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1至4月收窄0.9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50305萬平方米,下降16.0%,降幅收窄1.3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765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1.0%,降幅收窄1.7個百分點。

  “房地産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土地購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一般作為分析房地産開發投資走勢的先行指標。”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王寶濱解讀説,前兩個指標分別反映了房地産開發兩大要素即資金和土地的情況,新開工面積反映了未來投資的增長潛力。

  在此影響下,房地産市場數據開始出現起色。中原地産統計數據顯示,5月全國主要的54城市合計住宅簽約套數為26.199萬套,環比上月的24.17萬套上漲幅度達到8.4%,同比漲幅更是高達20.1%。統計局數據也體現了整體市場好轉。

  統計數據顯示,5月房地産開發景氣指數為92.43,比上月回落0.13個百分點。此外,商品房銷售面積雖然降幅收窄,但仍處負值,同比下降0.2%,與之相對應的銷售額卻大幅上漲3.1%。

  “銷售額與銷售面積嚴重背離,是目前最大的隱憂。銷售額數據率先上漲,而銷售面積漲幅並不同步,這主要是因為一二線城市樓市率先回暖,價格也相對較高,導致市場數據好轉。”中原地産市場總監張大偉説,“這種隱憂會導致未來政策刺激效果集中體現在一二線城市,而三四線則越來越差。如果一二線城市房價暴漲,將導致後續經濟出現較大矛盾。”

  研 究 經濟增長進入底部區域

  房地産市場狀況可以作為對經濟形勢進行判斷的一個尺規。“眾所週知,房地産業是我國支柱産業。房地産市場的繁榮對國民經濟有較強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在目前的國民經濟結構下,地産週期對於國民經濟的影響非常明顯。2014年以來,地産投資增速加速下滑。從目前的情況看,基建投資需求難以完全彌補地産投資下行對國民經濟的衝擊。前瞻地看,房地産行業走勢分析對於判斷中國經濟長週期的底部非常重要。”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説。

  總體來看,5月無論是房地産投資、整體投資還是其他經濟運作數據,都顯現出一些積極變化,但是尚不足以改變經濟整體減速或者下行的趨勢。根據這一特點,更多機構認為,二季度經濟增長已經進入全年的底部區域,但是企穩還須等到下半年。

  “5月消費、工業平穩增長,基本符合我們的預期。小幅回升的增長率不足以説明經濟的回升企穩,新常態下長期低位波動是我們對實體經濟的預判。”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略高於4月0.2個百分點。從分項數據來看,三大門類的同比增長率均高於4月。然而,2個月工業增加值的小幅回升還難以説明工業企穩,當前工業增長率整體仍處於歷史低位,緣于佔比較高的傳統行業仍處於去産能、去庫存階段。伴隨著傳統工業下滑的是新興高科技産業的迅速發展,一邊是5月轎車産量同比下降15%,另一邊是SUV同比增長35.8%;另外,消費品行業回升較快,5月消費品製造業同比增長率較4月上漲0.9個百分點,結構調整優化的成果初步顯現。“我們認為,調結構仍在繼續,新興技術産業短期內難以釋放紅利彌補傳統行業下滑的缺口,短期內工業仍以低位前進”。

  經濟尚未企穩,就需要穩增長政策繼續發力。談及可能的政策選擇,劉利剛認為,由於信貸風險上升,商業銀行持續惜貸,貨幣政策的放鬆對於改善經濟增長動力的作用有限,還需要財政政策進一步積極。財政部近期擴大了地方債置換的規模,這一政策希望能起到穩定增長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進一步減少私有領域能獲得的信貸規模。至於貨幣政策方面,他認為,未來央行將加大定向寬鬆的力度,利用常備借貸便利(SLF)、中期借貸便利(MLF)等手段來為商業銀行提供長期融資,以此緩解地方債置換帶來的長端利率上升的壓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