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房産 > 正文

字號:  

中海地産品質兩天兩曝光 342億品牌價值存隱憂

  • 發佈時間:2014-09-27 08:4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品牌價值,不僅體現在企業宏觀數據的健康增長,産品品質和受眾的口碑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9月19日,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2014中國房地産品牌價值研究報告》。企業間的競爭依然激烈,據數據顯示,中海地産品牌價值342.46億、萬科品牌價值為341.62億、保利地産品牌價值則是306.76億,分別在價值創造、規模效益和成長速度方面繼續引領行業品牌發展。

  然而,品牌價值引領行業的中海地産卻一直沒有走出品質問題的漩渦。9月24日,據東方衛視報道,呼和浩特中海禦龍灣小區144套房子存在樓板嚴重塌陷的情況,其中業主劉先生的房子下沉11公分左右。該小區現已修復,繼續銷售。

  9月25日,據陜西日報報道,因業主投訴開發商存在合同欺詐,火災頻發、房屋品質存隱患等問題,西安中海城發生集體退房事件。此前,關於西安中海城一事,媒體就有所報道。9月21日消息稱,在採訪過程中,3名央視記者遭中海城數名保安毆打致傷。

  有專家分析稱,“樓市下行通道期,品質問題很容易使開發商和業主矛盾激化。但無論任何時期,開發商都應該認識到這一硬傷的重要性。口碑丟了,最終市場也難保,品牌價值就更無從説起。”

  對於這一系列的問題,中國經濟網記者聯繫到中海地産品牌負責人,對方並未給出正面回應。

  呼特浩特百套住宅樓板塌陷

  三天前,東方衛視播出了一檔名為《呼和浩特中海地産百套住宅樓板塌陷事件調查》的節目。節目對呼和浩特市中海禦龍灣業主劉新林的遭遇進行了報道,並指出該商業樓盤普遍存在樓板塌陷的情況。

  2012年12月,劉先生為了方便孩子上學,通過貸款的方式在呼和浩特中海禦龍灣小區購買了一套房子。

  一年後,劉先生拿到了新房的鑰匙,準備裝修入住。而此時,劉先生發現新房存在嚴重品質問題。

  裝修隊的施工人員向劉先生反映,從客廳到餐廳、書房,整個房屋的樓板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沉。“整個已經下沉大約11公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劉先生説。

  劉先生向施工方中海弘洋地産方面反映後,對方派工作人員到現場看了之後裝修被叫停。劉先生説,勘察過來檢測了一下,説樓板的厚度不夠,整個撓度也不夠,整體都不合格。

  記者才採訪時還發現,除了房頂厚度不夠外,地板的厚度也不夠,劉新林跳動的時候,記者感覺到地板顫動明顯。

  另外據統計,這樣的情況並非單單發生在劉先生一家,樓上樓下的大部分房子都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共涉及兩棟樓144套房子。其中,49套已經交了鑰匙。

  開發商:維修後繼續銷售

  對於劉先生提出的問題,中海地産答應維修。據記者了解,維修的辦法是將原有的樓板拆除,增加鋼筋,然後重新澆築混凝土。

  目前,兩棟樓已經修復完畢,恢復正常銷售。新房尚未使用,就經歷了大規模的修復。這樣的房子還算新房麼?項目施工方中海弘洋地産公司相關負責人稱,並不會在房屋銷售時對消費者説明這些情況。

  中海弘洋地産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王少哲解釋道,“房屋可修是國家允許可修的,那也有可能在沒交房前我也修復過。”

  專家認為,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規定,開發商要在買房前告訴消費者房屋的建造和修復情況,所以開發商只説優勢,不説問題。這樣,消費者的知情權難以得到保護。

  內蒙古消費者協會副會長袁威偉表示,作為經營者,房子出現問題之後,開發商重新改變了建築的方式,有的還可能會改變建築結構,這種情況應該告知下一個買房的消費者。

  新房在正式交付前,要經過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的嚴格審查和驗收,中海弘洋地産公司交房之後為什麼還會出現大面積的品質問題?我國項目開始實行責任主題品質終身責任制,但是項目上的品質通病還是沒有根治,對此新華社評論稱,樓脆脆、樓歪歪事件時有發生,説到底主要原因還是懲罰制度不嚴,執行不力。

  西安中海城業主集體退房

  9月25日,據陜西日報報道, 9月20日,西安中海城項目發生業主集體退房事件。業主現場發放的維權單上寫著,“中海城42天三次著火,業主擔憂未來安全難保,抗議中海無視業主安危,強烈要求集體退房”等字樣。

  據了解,維權事件涉及業主人數較多,業主一致要求中海地産退房。主要原因在於項目品質差,存在安全隱患,然而每次和開發商交涉都沒有結果。

  一名業主表示,買了中海城的房子,當初買房是看中他的品牌,沒想到現在品質這麼差,房子本身存在很多細節問題,更重要的是房子還沒建好,就在一個半月發生了三次火災,問題頻頻,安全都保證不了,這樣的房子誰還敢住啊!

  另外一位吳姓業主也説,“中海城問題太多咧,我們新買的房子還沒建好,就發生了三次火災。這還不算,中海城還用空白合同糊弄業主,嚴重損害老業主權益。自己小區沒有學校,還給客戶承諾有學校可以上。”

  據記者了解,在今年4月份,中海城業主就提出了項目存在的問題:在建樓盤先後三次失火,原因何在?是管理事故還是工程品質問題?希望中海城能公開施工材料等資訊,並接受相關部門監督檢查。

  但一系列的問題並沒有得到中海方面的回應。

  342億品牌價值存隱憂

  由於靠裝修起家,憑藉著成熟的成本管控體系,中海地産“利潤之王”的名號曾經享譽地産圈。

  在合併中建地産之後,中海地産在土地儲備上超過了萬科。同時,中海這艘大船也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其2013年年報數據顯示,中海地産2013年實現營業額824.7億港元,同比增長近三成;實現凈利潤231.8億港元,同比增長23.1%。不可否認,在激越的發展過程中,中海地産確實交出了一份數據漂亮的年報。

  在新近公佈的《2014年房地産品牌價值研究》中,中海地産還憑藉著342.46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行業首位。萬科、保利則緊隨其後。對於中海而言,這無疑也算是一件喜事。

  但是,發展過程中在各地不斷暴露出來的品質問題,卻成為業主指責中海地産的直接原因。此前,有多家媒體發文,對中海地産快速發展的“後遺症”進行報道。而中海地産方面,均選擇了不予理睬的態度。

  9月21日,有媒體爆出,稱西安中海城保安毆打3名採訪的央視記者。消息一齣,輿論更是一片譁然。

  “品牌價值的體現,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和排名。面對各地爆發的品質問題,建議中海應該妥善解決,而不是採取回避或者是更為激烈的方式。如果這樣下去,品質問題早晚會蔓延成品牌危機。”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行業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