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環保部回應臨沂鐵腕治污之爭 稱停産整治合法規

  • 發佈時間:2015-07-09 07:14: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王碩  責任編輯:吳起龍

  作為全國唯一在被約談後採取大面積停産整頓的城市,山東省臨沂市的“鐵腕治污”被媒體稱為“休克式療法”,引發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爭議。臨沂的鐵腕治污方式,效果如何?治污過程是否合規合法?治污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治污對經濟到底有沒有影響?昨天,環保部發文回應“臨沂之爭”。

  鐵腕治污效果如何?

  環保部表示,臨沂市政府對華東環保督查中心檢查發現的13家環境違法企業嚴格處罰並實施停産整治。13家企業共立案28起,處罰總額244萬元,對7家企業9名責任人採取行政拘留。截至目前,有1家部分産能已恢復生産,其他12家仍然停産。對全市57家在規定期限內未完成治理或治理後仍不能達標排放的重點企業實施停産整治,截至目前恢復生産31家,26家依然停産。對全市412家企業實施限期治理,目前有305家完成整改,78家轉為停産整治,29家關閉搬遷。

  被捲進環保風暴的,不僅有違法企業,還有履職不嚴的地方政府和環保部門相關責任人。臨沂市對工作滯後於時間節點要求的,一次通報批評、兩次公開約談、三次啟動行政問責,先後對11名縣區、鄉鎮政府責任人和16名環保部門責任人進行了行政問責。

  通過全力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臨沂市大氣環境品質明顯改善。來自臨沂市政府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6月,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4項污染物濃度指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27.8%、23.5%、41.4%、25.4%,優良天數增加31天,增幅達到25.4%,改善幅度居山東省前列。

  治污過程是否合法合規?

  環保部表示,臨沂市對企業停産整治有理有據、合法合規。據介紹,目前這57家企業只是在停産整治階段,並沒有被責令關閉。

  數據顯示,涉及停産整治的企業均長期違法排污,環保部門多次責令企業改正違法行為,並多次對企業違法行為進行處罰,但污染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一直違法生産。

  據臨沂市政府一位官員介紹,這次關停企業,從開始送達停産通知書到企業徹底關停設備,給了企業充分的時間。自2月16日起,市縣各級政府對涉及停産整治企業進行積極動員,以保證3月10日前所有企業全部落實停産措施。

  另據了解,考慮到高爐的特殊性,在企業關停過程中,地方政府還請安全專家等一起指導企業停産,在確保不會出現安全事故的情況下將企業設備關停,做了很多基礎性工作。

  治污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作為革命老區,臨沂市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偏重,高耗能、高排放企業仍大量存在,僅城區外環線就有1000多家。作為臨沂市的工業重地,羅莊區集聚了67家建陶企業、7家鋼鐵企業、5家焦化企業。2013年以來,臨沂霧霾天數增加,程度加重,環境空氣品質在全省後幾位徘徊。

  超載的環境容量已經難以承載這種粗放的發展模式,高污染排放、高煤炭消耗的傳統産業面臨越來越大的發展壓力,如不加快轉型升級,不但發展空間有限,而且還會為未來發展埋下風險。

  據了解,目前臨沂市正在推進“退城進園”,按照行業準入、環保標準、能耗要求,結合城市規劃和産業定位,制定了《中心城區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工作方案》。在距離中心城區較遠的臨港經濟開發區和蘭陵縣設立冶金、建陶、化工等産業園區,對分佈集中、嚴重影響區域環境容量的企業,有計劃、分批次實施“退城進園”。計劃3年內搬遷整治企業59家,城區鋼鐵、建陶等産業搬遷産能佔比達到60%。

  治污對經濟産生多大影響?

  來自臨沂市政府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57家停産整治企業利稅合計81613.4萬元,佔比2.8%。截至目前,除31家復産企業外,26家仍停産企業利稅合計30134.5萬元,佔比1%,因此不存在財政收入大幅下降的問題。

  今年1月-5月,臨沂市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4523.2億元,較年初增加268.3億元,存款餘額和新增均居全省第五位;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3227.3億元,較年初增加193.6億元,貸款餘額和新增分別居全省第五位和第四位,餘額存貸比71.35%,同比提高4.01個百分點。目前沒有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金融指標平穩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1月-5月,57家停産整治企業共有職工44007人。截至目前,已有31家企業完成治理復産,職工也開始陸續上班。另外26家企業正處於停産整治狀態,共涉及職工28152人,待污染治理達標後就可恢復生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