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歐盟對華光伏立案調查 中國多晶硅反傾銷遭挑釁

  • 發佈時間:2015-06-04 07: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距離《證券日報》報道“歐盟欲再次對華光伏發難,謀劃反規避立案調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6月2日,相關媒體刊發文章稱,日前,歐盟已正式啟動了對中國光伏産品的反規避調查,而由此引發的惡果可能是:中國光伏企業被認定違反之前中歐間達成的“價格承諾”,並在2015年年底前遭受歐盟懲罰性關稅制裁。

  此番推動歐盟對華光伏發起“反規避立案調查”的,正是歐盟對華“雙反”的始作俑者—歐洲光伏製造商協會(EU ProSun)。據悉,其向歐委會申訴,中國光伏企業輾轉通過馬來西亞等第三地,將産品銷往歐洲以規避關稅。

  而就在歐盟官員言辭刻薄地指責“很多中資企業似乎從來都沒有真正遵循協議的精神”,並不負責地拋出“今年年底前,協議(中歐間價格承諾)很可能會被宣佈無效”推斷的同時,我國海關最新出爐的數據統計顯示,2015年4月份,中國自德國進口多晶硅量創歷史新高,環比大幅增加了24.8%達到3667噸,佔4月份總進口量的33.7%。其中,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達1871 噸,佔自德國進口總量的51%。

  也就是説,當歐盟指責中國違反雙方達成的光伏“價格承諾”時,卻肆意踐踏著其與中國達成的多晶硅“價格承諾”。

  “價格承諾”不對等

  早在2013年8月份,中歐間就我國輸歐晶體硅光伏産品達成了“價格承諾”,雖然官方至今都沒有公開價格承諾的具體內容(價格、配額等),但事實上,業界公認,“價格承諾”中,我國輸歐晶體硅光伏産品價格下限將被設定為了0.57歐元/瓦。此外,該限制性政策會從2013年執行至2015年。

  被認為是迫使歐盟與中方達成“價格承諾”的因素之一,2014年1月24日,經過一番調查後,我國商務部公佈了對自歐盟進口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調查初裁結果,裁定原産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存在傾銷,中國多晶硅産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

  曾有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初裁中,歐盟第一大多晶硅生産商——德國瓦克公司的被裁定的反傾銷稅率為21.8%,反補貼稅率為10.7%,合計達32.5%”。不過,針對中歐多晶硅反傾銷案,商務部公告指出,考慮到本案特殊市場情況,調查機關決定在初步裁定後暫不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此後的2014年3月14日,德國瓦克向中國貿易救濟調查機關—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遞交了價格承諾書。業界就此評價,我國與歐盟達成限制多晶硅進口數量和價格的“價格承諾”,是我國據此前德國及歐盟對中歐間光伏爭端的處理,給予的對等姿態。

  “但事實上,中歐達成的光伏‘價格承諾’與多晶硅‘價格承諾’間,並不像人們表面看到的那麼對等。”上述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例如在光伏‘價格承諾’中,歐盟要求中國企業若改變生産地(海外建廠再向歐洲出口),必須向歐盟報備,並繼續嚴格執行‘價格承諾’。相對於此,多晶硅‘價格承諾’設定的條件會寬鬆一些”。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之所以會有所退讓,源於即便中國啟動了大規模光伏應用市場,2014年全年,歐洲與美國仍然合計佔據了中國光伏出口額的30%”。

  支援“加工貿易”

  實質是指責我國反傾銷措施

  長久以來,德國以及另外兩個我國主要多晶硅進口國—美國、南韓,均在規避我國針對上述各國實施的多晶硅“雙反”政策上大做文章。

  海關4月份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多晶硅進口量為10897噸,在上月破萬噸的基礎上環比再增加5.8%。在光伏用料的傳統淡季,今年1月份—4月份,我國累計進口卻高達38061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29.4%。

  而正是為了佔據中國市場,韓美德進口多晶硅的價格已經從去年4月份的22.51美元/千克降到今年4月份的19.67美元/千克,降幅達到12.6%,其中南韓多晶硅價格更是低至17.07美元/千克。這進一步拉低國內市場價格,所造成的直接後果是:國內多晶硅企業庫存高企,虧損面擴大。

  對於4月份多晶硅進口量持續過萬,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分析認為:當月,我國自韓、德兩國的進口量佔總進口比例為68.4%,因此,從這兩國進口總量居高不下是導致多晶硅進口量持續過萬的主要原因;其二,4月份自美國按加工貿易方式進口多晶硅量為 1445 噸,佔當月自美國進口總量的91.2%,可見,儘管美國企業的稅率都在50%以上,但實際上絕大部分通過加工貿易渠道進口規避反傾銷稅;其三,來自我國台灣等轉口多晶硅佔比逐漸增大,4月份從這些地區進口多晶硅1851噸,環比大幅增加26.9%,佔總進口量的 17.0%。

  特別關鍵的是,有色協會硅業分會指出,當下出口我國香港然後再走私進入國內的避稅方式也日漸倡狂,4月份我國多晶硅出口為770 噸,其中出口香港的多晶硅量高達516噸,而這些出口的企業卻是多晶硅的主要進口商,出口的目的也僅僅是為了規避關稅再從我國香港走私進入國內。

  各種“雙反”規避方式不僅大行其道,甚至還獲得了國內光伏企業支援、配合。對於部分國內下游光伏企業希望延續“加工貿易”的聲音,一位法律界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實際上是在偷換概念,延續加工貿易政策,實質上就是令我國針對上述各國採取的的反傾銷措施成為擺設”。

  要知道,在加工貿易的掩護下,海外多晶硅不僅可以規避相關懲罰性關稅,甚至可以免繳一般貿易4%的常規關稅。

多晶硅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大港股份 11.45 4.28%
2 協鑫整合 4.58 3.62%
3 航太機電 6.09 2.52%
4 拓日新能 4.03 1.00%
5 東方日升 11.77 0.68%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盾安環境 7.21 -2.44%
2 福星股份 9.47 -1.15%
3 向日葵 3.23 -0.92%
4 三峽新材 6.84 -0.73%
5 國電電力 2.95 -0.6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