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太陽能光熱發電有望迎來爆發期 商業化前景可期

  • 發佈時間:2014-09-15 08:39:5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予陽 張建軍  責任編輯:陳晶

  圖為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一期10兆瓦發電站一角。青海德令哈50兆瓦太陽能熱發電項目由中控太陽能公司開發並投資建設,採用中控研發的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技術,準確地將太陽光聚焦採集到吸熱塔上的吸熱器中,並利用太陽能將吸熱器內的水轉化成高溫蒸汽,再利用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發電,最終將熱能轉化成為電能。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攝

  太陽能光熱發電商業化應用出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美國家和地區,作為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引起各方關注。我國光熱發電産業至今已經歷了10年的發展,然而,光熱發電在中國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從技術上看,我國與國外差距不大,近幾年在研究領域有不少突破性進展,有些方面還走在了前面。但從商業化運作來看,由於電站建設及電價成本上居高不下,制約了我國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産業化進程。

  企業爭相佈局

  8月27日,全球最大光熱發電儲能材料基地在青海省柴達木盆地迴圈經濟試驗區德令哈工業園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由深圳市愛能森科技有限公司計劃分三期投資80億元建成100萬噸熔鹽項目。而就在距此不遠處,由中國核電行業的領軍企業、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進軍光熱發電的中廣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剛剛在7月1日正式動工,該項目也是國內光熱發電産業近年來首個開工建設的大型商業化項目。

  8月28日,記者驅車在德令哈工業園採訪時發現,就在中廣核青海德令哈50兆瓦槽式光熱發電示範項目一路之隔,由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我國第一家實現工業化運作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項目已于去年底正式並網發電。對從央企到民企接二連三的光熱發電及相關産業鏈企業開始興建的現象,我國第一位太陽能光熱發電博士、首航節能光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姚志豪興奮地説,我們認為2014年將是中國光熱發電起步的元年,這個巨大的市場在等待著投資者。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州長兼柴達木迴圈經濟試驗區管委會主任諾衛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柴達木盆地屬於太陽能資源充足的地區,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項目,僅德令哈地區適合太陽能開發的面積就在500平方公里以上。近年來,這裡佈局的一批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已成功實現商業化並網發電,下一步海西州將大力推動太陽能光熱發電這一新的發展形式。他表示,深圳愛能森在德令哈建光熱發電儲能材料基地,是青海新能源産業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步驟,這拉開了光熱材料製造、光熱裝備製造、光熱産業支撐服務體系等光熱發電系列産業鏈落戶青海的序幕。事實上,據記者了解,不僅在青海,去年以來在我國西北部沙漠及沙漠化地區,東起內蒙古西至甘肅,有關部門已批准20多個光熱發電項目,目前多個項目已在前期準備中。

  商業化前景可期

  太陽能光熱發電商業化應用出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歐美國家和地區,作為一種新型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引起各方關注。2007年,西班牙政府頒布了合理的太陽能光熱發電上網電價,催生了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應用熱潮,全球太陽能光熱發電市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太陽能光熱發電裝機容量穩步上升。

  我國太陽能光熱資源豐富,西北大面積的地區處在“太陽帶”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地理資訊系統(GIS)分析,佔我國總面積2/3以上的西北地區太陽能光熱發電可裝機潛力約16000兆瓦,我國的這個儲量與美國相當。以年發電量來講,我國潛在的太陽能光熱發電量為42000兆千瓦時,而目前我國年各類發電量約為5000多兆千瓦時。

  中國華電工程(集團)公司總工程師、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黃湘興奮地向記者介紹説,我國廣大西北地區荒漠化面積超過330萬平方公里,如果以10萬平方公里的荒漠面積佈局光熱發電,就可以滿足目前全國的用電量。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業大學傳熱強化與過程節能教育部重點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馬重芳教授説,從技術上看,我國與國外差距不大,近幾年在研究領域有不少突破,有些方面還走在了前面,特別是熔融鹽蓄熱與傳熱關鍵技術獲得突破,確保了中國站在太陽能光熱發電的制高點上。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研究員、國家“973”項目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太陽能光熱利用與光伏系統重點實驗室主任王志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太陽能光熱發電的産業優勢在中國,是中國的強項,國內太陽能光熱發電産業鏈已初步形成,我國企業已進入産業鏈的上下游環節,在關鍵部件開發方面涌現出一批企業,國內已基本可全部生産太陽能光熱發電的關鍵部件和主要裝備。而且太陽能光熱發電産業鏈長,加速發展可以推動我國相關産業轉型升級。太陽能光熱發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可以消化鋼材、鋁材、玻璃、水泥等當前的過剩産能,並可拉動礦料、保溫、機電、機械、電子等行業的轉型升級,並能推動發電裝備製造業的高端發展,擴大就業。姚志豪説,這是中國製造業的一次機遇,一旦撬動了産業,將會是一個上萬億的裝備製造業大市場,且有可能是又一個可以走向世界的高端裝備製造業。

  千億元市場待開發

  據記者了解,我國光熱發電産業至今已經歷了十年的發展,然而,光熱發電在中國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十年前我國就已有首個商業光熱發電運作項目。當時,光熱發電先驅“德國太陽千年公司”總部技術人員和中國區代表積極推進鄂爾多斯50MWe槽式電站的前期工作。2011年,該項目由一家央企中標投資建設。然而,由於定價方式不盡合理、中標電價明顯遠離理性數值,該項目長期處於擱置狀態。

  不過,今年以來,國家能源局、發改委價格司、電力規劃設計總院等職能部門先後召開了兩次關於光熱發電的座談會,對推進我國光熱發電示範項目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行了重點研討。政府將光熱發電業的發展重新提上日程,也使光熱發電開發商們重拾了信心。

  目前,手握多地項目資源的五大電力公司和中控等民營開發商正摩拳擦掌。有分析認為,經過前期的示範階段,太陽能光熱産業有望迎來爆發期。按照我國政府此前規劃,到2020年實現3吉瓦光熱發電裝機的最低目標,以單位千瓦投資成本下降到3萬元計算,到2020年,我國光熱發電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中廣核太陽能總經理韓慶浩表示:“未來前景看好,現在的重點是想辦法把德令哈這個項目做好。”

太陽能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風帆股份 20.69 8.67%
2 橫店東磁 29.40 2.80%
3 小天鵝B 14.82 1.65%
4 中航動力 35.80 1.50%
5 保變電氣 11.36 1.16%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新南洋 46.04 -10.01%
2 金剛玻璃 16.67 -5.77%
3 盾安環境 14.54 -4.22%
4 宏發股份 28.80 -3.87%
5 新大新材 10.81 -3.14%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