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哭窮炫富:光伏行業到底誰在掙錢誰在虧(2)

  • 發佈時間:2014-09-04 08:52: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自琴  責任編輯:陳晶

   上游接近盈虧點

   關鍵詞:技術進步

   與中游組件生産板塊直接受益於國內終端應用市場需求旺盛不同,上游受到下游利好的效應存在滯後,加之我國約有60%份額的多晶硅市場被海外産品佔據,因此上游依靠下游帶動的模式並不能完全成立。行業內部則多將“回暖”的主要原因歸結于技術的進步及成本的下降。

   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多晶硅均價同比上漲29.3%,在産多晶硅企業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今年上半年,我國多晶硅産量6.2萬噸,同比增長100%。在産多晶硅企業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多家骨幹電池企業扭虧為盈,部分重點企業實現延續盈利。

   上游企業技術進步的動力一方面來源於光伏應用終端對長線回報率的日益重視,這要求上游企業對於原料採購的標準更為嚴格,進一步推動了技術指標的提高;另一方面,光伏上游企業在全盛時期依靠産能擴張形成的規模效應來降低成本的模式,在行業面臨大洗牌的現在已不再適用,企業降低成本更多只能依靠技術進步、提高競爭力來實現。

   很多公司都在今年推出新的技術新技術,如單晶系統、邊框改造等等。這些技術革新舉措不僅能夠大大提升光電轉換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降低每瓦的安裝成本。

   不過這一系列發生在光伏上游板塊的可喜轉變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盈利狀況,但尚不足以將上游企業完全帶出虧損泥潭。而工信部在發佈樂觀數據的同時也向表達了對行業的擔憂,“目前光伏製造業虧損狀況未有根本性改變,從長期角度看行業仍面臨深度調整。”

   光伏上游板塊本身具有高投資、高耗能等特點,且企業貸款歷史包袱普遍較重,因此在行業的“回暖”初期,上游企業的整體盈利狀況還在“盈利平衡點”上下徘徊。

   下游:營收普遍低於預期

   關鍵詞:落地政策

   作為光伏産業鏈中的應用終端,國內電站並網潮所帶來的旺盛需求雖然使上游與中游企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受益,但其本身的經營數據卻並未如預想的那樣“漂亮”,相反卻是“處境嚴峻”。

   導致光伏地面電站處境嚴峻的原因有很多,楊姓運維總監以其自身負責運營維護的西北地區電站為例,羅列出了以下三個突出問題。

   一、西北部光伏大省就地電力消納能力不足,長距離高壓輸電網路不健全,棄光限電現象嚴重。目前國內大型光伏地面電站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7月18日,國家能源局發佈《可再生能源發電並網駐點甘肅監管報告》,報告稱截至2013年底,甘肅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429.84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位,但同期棄光電量約為3.03億千瓦時,棄光率達到約為13.78%。楊姓運維總監稱,棄光限電現象嚴重將直接導致投資商無法實現盈利預期。

   二、西北省份補貼款到賬週期過長,導致財務利息成本提高,影響新一輪融資貸款到位。“補貼款到賬週期過長在西北省份是普遍現象,一般都會比東部省份多延長半年,政策規定的一年一次大多被拖延到了兩年一次。如我在甘肅的一個電站,2012年建成補貼款兩年都未到位。”楊姓運維總監稱。目前,國內電站因發電成本較高尚不能實現平價上網,補貼款是電站一筆重要的收入。在西北地區電站發電量到位的前提下,補貼款是決定經營數據能否達到初始設計值的關鍵。電站最原始的財務預算是基於補貼款按時按量到位的情況下設計的,一旦補貼不能及時到位,影響的不僅僅是財務利息,也會讓銀行對電站的收益率産生懷疑。而此種不利的財務預期反過來也會削減其他開電站開發商的投資熱情。

   三、地方行政性支出項目繁多、標準不一。所謂的地方行政性支出涉及地方多個行政監管部門,如土地費、水土保持費、林地補償費、氣象監測費等等費用。這樣的費用在每個省份的金額標準不一,例如在寧夏石嘴山地區,土地費是4元/畝,在青海是1元/畝,甘肅則是2元/畝。以一個50兆瓦的電站佔地一平方公里來算,寧夏的土地費是6000元,青海的土地費是1500元,甘肅則是3000。

   再如氣象防禦監測費,寧夏的收費標準是一萬元/10兆瓦,甘肅則是4萬元/兆瓦,有的省份沒有這項收費,這類收費不僅標準不一,且收費合理性存疑。西北地區屬於雷暴率較低地區,而且大多數光伏電站在設計施工時都有合格的接地設計,每年繳納這樣一筆價格不菲的氣象防禦檢測費,其行政效用並不大。

   楊姓運維總監介紹,一個電站的運維成本主要分為5部分,人員成本佔到總成本的30-40%左右,地方性行政成本也佔到30%左右,剩餘部分為生産維護成本、財務稅收利息、折舊。以此比較,行政成本確實給一個電站的運維帶來了不小的負擔。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