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中環股份光伏電站度電成本可至0.4元

  • 發佈時間:2014-09-02 08:41:4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于 南  責任編輯:陳晶

  上半年凈利與去年全年持平

  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會培育光伏發電為其新的業績增長點

  日前,中環股份(行情,問診)發佈了其2014年中報。數據顯示,期內公司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009.37萬元,同比增長150.31%,幾乎與2013年全年的7164.27萬元持平。

  雖然受益於政策利好,光伏業正處回升期,但A股太陽能板塊卻仍然呈兩極分化之勢,亦鮮有公司可真正憑藉光伏,在板塊凈利潤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著力降低製造成本及度電成本

  數據顯示,中環股份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3.92億元,同比增長52.69%。其中新能源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9.06億元,幾乎佔到了公司總營收的80%。

  根據半年報,中環股份在新能源行業創造的營業收入全部來源於新能源材料的銷售。而“新能源材料”大致涵蓋:澆築多晶硅片、P型硅片(轉換率約19.5%)、轉換效率可達23%以上的N型硅片、轉換效率在25%以上的抗衰減CFZ單晶矽片等。

  上述硅片産品的綜合毛利率為13.0%,較去年同期增長2.51%。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時為12.51%,2012年時為3.03%。

  想必毛利率的穩步提升與中環股份生産區域優選(例如內蒙電價低等)、規模化等降本之舉有關。

  公司在其半年報中稱,隨著內蒙古光伏産業基地的單晶晶體逐步投産、達産,DW金剛石線切割的産業化、規模化運用,公司整體産銷規模已位列全球前列,N型高效太陽能硅片更已成為全球最大供應商。

  此外,中環股份正重點推動華夏聚光的C7-CX(高效聚光光伏發電系統)的産業化生産、本土化供應鏈建設和新能源發電應用。

  可以預見,此舉的目標是通過本土化、規模化,最終實現其曾宣稱的“CFZ技術結合Sun Power高效電池+低倍聚光技術(C7)”可將光伏發電成本降至0.4元/度,甚至更低。

  幾天前(8月11日),中環股份發佈的“子公司華夏聚光項目進展情況”介紹,華夏聚光目前已具備100兆瓦C7系統的全線製造能力,三季度末則可提高至150兆瓦以上。與此同時,華夏聚光及其配套供應商,除跟蹤驅動電機以外97%以上應由中國供應商配套的産品均已達到公司合格供應商標準。

  而在半年報中,中環股份進一步披露稱,預計年底前華夏聚光將具備300兆瓦C7系統的全線製造能力。

  同時,中環股份還曾在上述公告中披露,華夏聚光年産1吉瓦高效光伏系統吉瓦製造中心項目,及其配套産業鏈項目太陽能光伏集光反射鏡生産線項目已于不久前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

  未來光伏發電將成增長點

  半年報顯示,上半年中環股份出口實現營業收入8.03億元,同比增長68.99%。這主要得益於公司主要為國際下游電池片製造商提供轉換率超23%的N型硅片及轉換效率超25%的抗衰減CFZ單晶矽片等。某券商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中環股份的客戶並不單一,其出口涉及我國台灣、日本、南韓、歐洲等多地”。

  此外,公司稱其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賽罕區20兆瓦、武川縣100兆瓦的光伏電站項目目前已順利實施(兩個項目預計在2015年竣工並網發電),光照資源豐富的四川西部高效光伏電站項目也即將啟動。與此同時,期內公司C7系統接收器的功率比原設計及可研報告高出6.52%,光電轉換效率超過了24.5%。

  “中環股份武川100兆瓦項目的度電成本就可以達到0.4元/度。”一位不願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堅稱,“隨著其C7系統本地化、規模化的不斷深入,中環股份未來的光伏電站項目度電成本肯定會低於0.4元/度”。

  該人士推測,“中環股份現在在內蒙古、四川共有10.5吉瓦的電站開發權(3年至5年內)。其在今年可能只完成幾十兆瓦,那麼明年就要新增幾百兆瓦,後年甚至要新增幾吉瓦。這種躍進式的電站開發,一方面可以支撐公司的銷售,更可令光伏發電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電費收益)”。

中環股份(002129)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