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後的賺錢新模式:石油貿易商囤油賭漲
- 發佈時間:2015-01-29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馬巾坷
原油價格持續多達半年的下跌還未結束,而這一輪下跌給石油貿易商也帶來了新的機會,在低油價時代利用油輪囤油以待價格反彈後賣出,這一規模正在逐漸擴大。
分析師認為,儘管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但未來重歸高位的概率較大,石油貿易商囤油賭漲也是基於這一考慮。
而除了石油貿易商趁油價低囤油以外,我國也借低油價開始全球掃貨,不斷增加原油進口量。僅2014年12月份的原油進口量甚至創下了2005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
有分析師表示,在低位買入原油屬正常市場行為,我國也借低油價進行全球掃貨、大力囤油,石油戰略儲備也正在穩步提升。
貿易商趁低油價囤油
囤油規模將繼續擴大
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也給石油貿易商帶來了新的機會。
據了解,維多是全球最大的獨立石油貿易商,已預訂了TI Oceania超級油輪,該油輪運載能力為300萬桶,是世界上以載重噸位計最大的遠洋油輪之一。
船運業消息人士和貨運公司的預訂記錄也顯示,在過去一週,托克(Trafigura)、維多公司Gunvor、Koch,以及能源巨擘殼牌等貿易公司均已開始預訂儲油油輪,最多到12個月。
石油貿易商的囤油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救活”了油輪生意。
海運資訊發佈機構波羅的海交易所數據顯示,中東至日本海運線油輪的每日收入增至9.7489萬美元,為2008年以來最高水準。僅僅六個月前,這一海運費還不足2萬美元,無法達到油輪運營的盈虧平衡。
業內人士認為,原油貿易商之所以要預定長期租用油輪,可能是為了在海上囤積過剩原油以等待價格回彈,這正是2009年貿易商應對油價暴跌的策略。
《彭博商業週刊》援引一家公司的債券募集説明書稱,世界第五大獨立石油交易商,2008年出售囤積的原油後狂賺了6.21億美元。
中宇資訊分析師張永浩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原油正處在長週期的下行通道中,但是隨著價格的不斷跌去,其下行空間也越來越小,另外石油因其特殊的商品屬性,未來價格重歸高位的概率較大,石油貿易商囤油賭漲也是基於這一考慮,這並不意外,金融危機期間原油大跌末期也有類似現象出現。
不過,張永浩還認為:“囤積石油在短期來看,仍然是高風險事件。此類操作大多出現在具備長期充裕資金的大型石油貿易商群體中。”
而對於石油貿易商來説,似乎機會還遠未到來。
中信期貨分析師張靈軍就認為,在市場最壞的時刻到來之前,油價向下的勢頭仍不會改變,上周鑽井數繼續下降49台至1317台,按照目前每週下降50台的速度來看,下降至1000台附近需要6周,這也意味著油價最早3月份見底,而從跨月價差的水準來看,近月貼水仍在擴大。
根據花旗最新報告以及IEA數據,歐洲陸上儲罐已被填滿,海上浮倉囤油量在5000萬桶左右,不到2008年一半。
張靈軍還表示,本輪原油過剩幅度超過2008年,且石油輸出國組織不會像2008年減産,因此浮倉囤油規模仍將擴大,這意味著原油近月貼水還會擴大。而從EIA數據上看,美國地區的原油庫存也出現了加速積累的情況,不過隨著布倫特貼水進一步擴大,更加昂貴的ULCC海上浮倉囤油將具備經濟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全球原油庫存加速積累的情況會更加明顯,近月貼水幅度可能超過2008年。
借低油價全球掃貨
原油進口量創近十年新高
低油價時代,除了石油貿易商囤油尋求低買高賣以外,我國也在不斷增加原油進口量。
海關總署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創下2005年以來的新高,達到3.1億噸,增長9.5%。
自2009年突破兩億噸關口至今,我國原油進口量已連續6年維持在兩億噸以上。統計數據還顯示,僅2014年12月份的原油進口量就達3037萬噸,創下2005年有記錄以來的新高。
數據顯示,去年1月份-11月份,中國日均進口石油600萬桶,遠高於2013年同期564萬桶的日均進口量。
中宇資訊分析師王金濤認為,在低位買入原油屬正常市場行為,進口原油都是需要較長操作週期的,我國前期原油進口的操作被油價的進一步下跌對衝了,繼續追進也很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我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約為57.7%,繼續逼近60%,進口依存度高企。因此,在低油價時期,趁機增加原油進口量可謂必然之舉措。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4年6月下旬至11月份,國際原油出現了長達5個月的超長跌勢,我國借低油價進行全球掃貨、大力囤油,石油戰略儲備也正在穩步提升,到2020年國家石油戰略儲備的總庫容大概將達到5億桶以上。
“不光是石油貿易商囤油,石油儲備也借著低油價儲備了更多的原油。從長線來看,國家戰略安全形度出發,現在是原油低點。短線從經營操作上看,囤油正在成為很多石油公司和貿易商的共識。” 安迅思分析師李莉也告訴《證券日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