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石油天然氣 > 正文

字號:  

油價暴跌停不下來 中國三步棋佈局石油消費

  • 發佈時間:2014-12-16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下跌,國內成品油連續10次觸動調價機制。與此同時,繼11月29日起今年首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後,12日成品油消費稅再次提高。短期連續上調成品油消費稅釋放出怎樣的政策信號?如果油價繼續跌,調稅會成為常態嗎?這背後的政策意圖值得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我國正通過多種方式勾勒石油消費路線,包括發佈《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連續提高成品油消費稅,以降低石油消費佔比;加大原油進口,增加石油戰略儲備;批復上期所原油期貨,試圖從一個油價的被動接受者,變為石油消費中價格的主動掌控者等。在環保戰略與能源安全的背景下,未來5年石油消費在中國將穩步下調;而原油期貨市場的開放,使中國謀求在國際原油市場中擁有更多的議價權力,也將倒逼國內的石油市場迎來國際的市場化競爭。

  昨日(12月15日),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就《計劃》答記者問。該負責人也稱,要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支援可再生和清潔能源,並再次強調了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提出建立國家儲備與企業儲備相結合、戰略儲備與生産運作儲備並舉的儲備體系。

  上調消費稅促環保升級

  11月末,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宣佈不減産,國際原油在隨後不到10個交易日跌至5年新低,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近月期貨結算價跌破了60美元/桶。

  與此同時,繼11月29日起今年首次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後,12日成品油消費稅再次提高,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1.12元/升提高到1.4元/升;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由0.94元/升提高到1.1元/升。

  對此次提升成品油消費稅,財政部解釋道,今年內連續兩次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目的在於進一步加大力度,遏制大氣污染、促進資源節約和推動綠色發展。這次政策調整提稅與降價同步實施,兼顧了居民和下游企業等承受能力。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新增收入,將繼續統籌用於治理環境污染、促進節約能源、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

  安迅思能源研究中心總監李莉亦認為,上調成品油消費稅後國家專門強調了資金將用於環保方面,對於新能源以及天然氣汽車等的推廣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昨日,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稱,要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支援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明確提出“一降三升”的能源結構調整路徑,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所謂“一降三升”,就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天然氣比重達到10%以上,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而原油的佔比將降至13%。

  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在2020年完成相關計劃,需要健全和完善能源政策。所以,未來要完善能源稅費政策,加快資源稅費改革,積極推進清費立稅,逐步擴大資源稅從價計徵範圍。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産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稅説明政府層面並不希望石油消費佔比快速上揚:“在未來的能源消費結構中,國家是希望往更偏重清潔能源的方向去調整的。油價的快速下降,不利於降低能耗與調整結構”。

  加速儲油保障能源安全

  油價的不斷下跌同時也令中國進口原油成本不斷降低,為中國的石油戰略儲備提供了契機。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每日購買的原油量比消耗量多出44萬桶,是自2010年來最高;1至9月份原油累計進口達22850萬噸,同比增長8.4%。9月中國商業原油庫存增加3563萬噸,約2.61億桶,而中石油控股的中國聯合石油有限公司10月份在新加坡交易平臺購買了2350萬桶中東原油,創下了歷史紀錄。

  李莉認為,在原油進口的加速中,油價的下跌佔到了比較大的因素。“石油在我國仍然扮演著基礎能源的角色,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調利於企業進口石油。石油儲備的增多,對於國家的能源安全有著不小的意義。”

  在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看來,國內企業對原油的加速進口,不僅是企業自身層面,更多還包含了國家層面的調控:“增加石油戰略儲備利於國家能源安全,這樣,一旦發生嚴重的原油供應中斷,中國就可以有能力運用儲備來滿足自身的需求,穩定石油價格,而不是進一步對市場造成壓力。”

  中國是世界上進口原油最多的國家,公開報道顯示,2013年我國原油進口2.82億噸,消費4.90億噸,進口依存度達到了57.4%。據今年11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消息稱,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建成投用。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包括舟山、鎮海、大連和黃島等4個國家石油儲備基地,總儲備庫容為1640萬立方米,儲備原油1243萬噸。

  國家能源局昨日也再次強調增強能源自主保障能力,一方面要穩步提高國內石油産量,鞏固老油田,開發新油田,突破海上油田,大力支援低品位資源開發,建設9個千萬噸級大油田;另一方面加強儲備應急能力建設,提出堅持煤基替代、生物質替代和交通替代並舉的方針,到2020年,形成石油替代能力4000萬噸以上,未來國家儲備將要和企業儲備相結合。就在此次國家戰略儲備規模公佈之後,有消息稱國家石油儲備一期工程4個儲備基地的儲油總量相當於大約9天的消費量。

  董秀成認為,中國的石油儲備體系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但是其建設過程是漸進的,並不能一步到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到2020年中國第三期儲備基地將會建成,我國的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容量將達到5.03億桶的水準,戰略石油儲備能力提高到90天。

  開通原油期貨謀求議價能力

  除了環保和能源安全方面的考慮,政府還在著手提高我國的原油議價能力。

  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中國曾經吃過大虧。從上世紀90年代到本世紀頭十年,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形成了一條“中國定律”:凡是中國需要的大宗商品,都會漲價,而且是非常離譜的大漲價。缺乏議價能力,使得中國在經濟發展中吃了不小的暗虧。

  如今,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調下,中國並不滿足於成為油價的被動接受者。籌備已久的上期所原油期貨則正式獲批,為國內的石油市場帶來了更多想像空間。

  12月12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明確表示,證監會近日已批准上海期貨交易所在其國際能源交易中心開展原油期貨交易。下一階段,證監會將會同各相關部委,發佈與上市原油期貨相關的各項配套政策和管理辦法,證監會將擇機批准掛牌上市原油期貨合約的日期。

  目前世界上主要有四個原油期貨合約: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期貨合約、高硫原油期貨合約、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和新加坡交易所的迪拜酸性原油期貨合約,其交易價格是國際原油現貨價格的重要參考。

  我國進口原油價格主要參照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和倫敦洲際交易所的布倫特(Brent)原油期貨,因此國際油價的波動對我國宏觀經濟和石油相關産業影響巨大。

  李莉認為,中國原油期貨市場的放開,對於中國意義非凡。“中國開設原油期貨市場,將使中國在進行原油交易時,擁有一定的 ‘主場優勢’,這也是全球的首例。如果期貨市場能活躍起來,不僅對中國的石油能源安全有利,也將有助於中國在國際市場中原油議價能力的提升。”

  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楊邁軍此前曾撰文稱,引入境外投資者是推出原油期貨的核心所在。李莉亦認為,期貨市場獲批,國際交易方的參與,將倒逼國內原油行業市場化推進。

  “原油期貨獲批對中國石油市場來説是一個利好的消息,”林伯強説道,“但是期貨市場需要有一個成長的過程,而且‘三桶油’必須參與之中,不然期貨市場前期很難活躍起來。隨著市場化的改革,原油期貨市場中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的民企與國際企業,中國對原油價格的影響力也能逐步增加。”

  董秀成亦認為,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如果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公信力,中國將藉此對油價産生影響,但是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短期內談國內期貨市場對國際油價的影響還是一個偽命題,目前國際上石油定價已經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體系。國內的期貨市場,需要擁有完善的體系、足夠的市場公信力,吸引更多參與者,才有可能使得中國擁有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