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業改革僅處破冰期:原油進口僅三桶油參與
- 發佈時間:2014-12-15 09:27:36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馬巾坷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已經從“摸著石頭過河”式的改革進入深化改革的“深水區”。官員腐敗問題、企業壟斷、政府在經濟活動中參與過多已經成為經濟發展衍生出來的痼疾。今年開始,新一屆政府在反腐敗、反壟斷、簡政放權方面表現搶眼。“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卻蘊含著重重阻力,新常態下的改革攻堅還有很多“硬骨頭”要啃。
反腐:能源領域成“易腐”行業
今年開始,“打老虎”(大貪官)、“抓狐狸”(貪官身邊的腐敗分子)、“拍蒼蠅”(小官巨腐)已成為反腐領域的專有名詞,反腐查處範圍涉及黨政軍、人大、政協、國企等多個領域,範圍之大前所未有。
據新華社報道,十八大以來至12月初,超過50位省部級高官被查處,副國級以上官員3人。2014年前11個月,落馬省部級幹部以上就近40人。除“老虎”頻頻落馬,“蒼蠅”也被大面積清理。今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給予黨紀政紀處分8.4萬人,同比增長超過30%。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立案貪污賄賂犯罪案件27235件35633人,其中縣處級以下33025人。同時,中央巡視組“專項巡視”直指中央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今年3月起,分兩批對6家單位進行了專項巡視試點,2014年第三輪巡視更是有史以來首次將13個巡視單位全部納入專項巡視範圍。
在國企層面,2013年1月到2014年9月,有77名國企高管被通報涉嫌違法違紀行為,涉及石油、鋼鐵、煤炭、電力、建設投資、通信、軍工、金融、傳媒等多個領域。其中,擔任所在公司一把手職務的接近一半。
縱觀落馬的國企高管,能源領域成為最“易腐”的行業。據統計,已公佈的被查案例中能源資源領域約佔三成,油、氣、煤、電四個能源領域的落馬人數達到17人。
此外,追捕在逃海外的官員、企業高管也成為時下中央反腐風暴的延伸。就在11月,公安部稱,旨在緝捕在逃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獵狐2014”行動啟動4個月以來,已從美國、加拿大等56個國家抓獲在逃經濟犯罪嫌疑人288名。
反壟斷:告別內外資差別化對待
今年以來,反壟斷持續升溫。
今年8月6日,國家發改委對外通報,已經完成了對日本12家企業實施汽車零部件和軸承價格壟斷案的調查工作,並將依法進行處罰。而就在4日,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小組突查賓士上海辦事處,多名賓士高管被約談。
8月13日,由於涉嫌價格壟斷,寶馬在華四家經銷商被罰162萬元。此後,一汽大眾因壟斷被罰2.5億元,8家奧迪經銷商罰款共計2996萬元。
除了汽車行業,通信行業的反壟斷也引人注目。工商總局專案組今年7月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內地的四個經營場所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並於8月4日對微軟全球副總裁斯納普一行進行反壟斷調查詢問。此外,國家發改委針對美國晶片商高通公司開展的反壟斷調查已滿一年,調查結果已經完成,近期將向外公佈。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多個行業因涉嫌壟斷已經被開出大額罰單。2013年1月,三星、LG等6家大型液晶面板企業被發改委開出3.53億元罰單。去年8月,合生元、美讚臣、多美滋、雅培、富仕蘭、恒天然等6家乳粉生産企業因實施價格壟斷行為被發改委處罰近6.7億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中國已經告別“內外資差別化對待”模式,進入企業不分“內外”、不問出身,均依法嚴格監管並保障合法權益的新階段,對內資、外資企業施以相同法度的反壟斷將進入常態化。
在國內壟斷行業改革方面,今年3月,天津、上海、浙江、廣東四地的10家民企將試點首批5家民營銀行,正式宣告我國銀行改革啟動。而鹽業專營也將於2016年起廢止,放開所有鹽産品價格。業內專家指出,相較于可圈可點的外資企業反壟斷,十八大以來,對國內壟斷行業的改革還處於非常基礎的破冰階段。
簡政放權:負面清單制度逐步推開
審批權一直被外界視為部委權力的象徵,但從去年開始,簡政放權已經成為厘清政府和市場邊界的關鍵詞。今年9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本屆政府已經分7批取消和下放審批事項632項,能夠提前完成本屆政府成立時承諾的“中國政府現有的1700多項審批事項,在5年內至少要砍掉三分之一”的目標。
至於簡政放權的效果,李克強指出,今年前8個月,新註冊市場主體超過800萬家;3月份工商登記制度改革以來,新註冊企業的同比增幅超過60%,呈現“井噴式增長”。
事實上,上海自貿區成立一年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大批可推廣、可複製的簡政放權經驗。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指出,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制度已成為上海自貿區的最大亮點,非常值得推廣。
“負面清單是‘法無禁止皆可為’,這樣企業會有清晰的預期。負面清單剛開始是190條,現在是139條,今後還會進一步縮短。”韓正表示,“此外,過去對企業的監管是以前置審批為主,現在是在負面清單下進行事中事後監管,政府不再處處干預市場活動。”
簡政放權下一步將有什麼動作?記者從中央有關部門獲悉,如何規範地保留審批權,最大限度減少自由裁量,將是未來的改革重點之一。據悉,國務院將出臺有約束力的規範性文件,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加強追責,規範各部門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
業內專家指出,政府部門應該推行兩份清單:一份“權力清單”針對政府自身,一份“負面清單”面向企業投資者,“放管並重”才能使政府職能轉變落到實處。
對話:改革未觸及真正壟斷行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
京華時報:改革目前已經進入深水區,你認為改革最難的地方在哪?
張卓元:最難的地方還是在於既得利益者阻撓改革,只要是涉及利益調整的改革都不好推進。比如一些官員手握實權時可以進行錢權交易,取消審批權後,他就少了這部分收入,可能就會去阻止改革。
改革千頭萬緒,在諸多改革中最難的恐怕還是壟斷行業的改革。目前銀行業改革已經有所動作,中國政府今年批准了五家民營銀行,在破除壟斷、擴大民資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但民營銀行試點數量還很少。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經破冰,但所涉企業和改革範圍還在競爭性行業,還沒有觸及真正的壟斷行業。
京華時報:怎樣才能打破國企壟斷?
張卓元:打破國企壟斷,現階段一個可行的方法是,推動壟斷行業的非自然壟斷環節逐步放開。舉例來説,目前原油進口只有“三桶油”可以參與,是不是可以考慮放開?煉油廠是不是也可以放開?
不過,我們還是應該看到,壟斷行業改革已經從無到有,鹽業打破壟斷已經出手,而新建企業的審批已經從“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這是真正立竿見影的改革。
京華時報:中央一再強調,改革要啃硬骨頭。除了壟斷行業改革,你認為當下我們改革的“硬骨頭”還有哪些?
張卓元:除了壟斷行業改革,我們當前的“硬骨頭”還有財稅體制、金融體制和收入分配矛盾。
我國的財稅體制缺少地方稅種,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靠賣地、引進重化工企業和增值稅分成。反觀美國,地方政府在居民花錢消費之後會徵收消費稅,稅收歸地方政府所有。
其次,房産稅在我國還處於剛剛開始立法的階段,矛盾很多。在發達國家,收入與房價之比為5-6,而在北京、上海,收入與房價比要達到20。也就是説,20年的工資收入才能買一套房,徵收房産稅是降低房價的有效手段,但是改革阻力很大。
遮罩此推廣內容另外,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方式也不盡合理。現在老百姓工資所得稅太高,而最近我看到有消息稱一個人在深圳炒股賺了2億元,變現之後就回家養老了。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美國,此人要繳50%的稅,因為美國有累進稅率。而在中國,普通老百姓稅負重,獲得鉅額暴利的人反倒不用交相應的稅款。
在金融體制方面,我國的資本市場、股票市場都還不成熟,像阿里巴巴這樣成長性很好的公司在國內卻無法上市。同時,股市也不能反映國民經濟的發展水準。現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穩增長壓力很大,但股市表現卻是一片大漲。此外,在調節資源配置方面股市作用非常有限,股票在我們國家真的只是用來“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