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油氣産業迎來戰略並購期 對油企業績支撐有限

  • 發佈時間:2015-09-02 08:36:4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國際油價連續三天大漲。分析人士認為,預計後期反彈力度有限。對下游行業影響方面,石油石化部分子行業將得到成本支撐,短期內預計盈利有所改善;而隨著油價底部得以確認,油氣並購的機遇正在出現。

  對油企業績支撐有限

  油價近期反彈直接利好石油企業。受國際油價下跌影響,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上半年業績全部下滑。其中,中國石油實現凈利潤254億元,同比大幅降低62.7%;中石化實現凈利潤254億元,同比下降22%;中海油實現凈利潤147.3億元,同比下降56.1%。

  油氣上游開發生産佔比較大的中石油和中海油受低油價的“傷害”更大,原油價格暴跌利空勘探生産業務。上半年,中石油勘探與生産板塊實現經營利潤329億元,同比降低近68%。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使得煉油和化工業務成本下降,下游煉化業務盈利得到改善。上半年中石化煉油業務實現經營收益同比大幅增長57%,化工業務由虧轉盈,經營收益同比增加141億元;中石油煉化業務自2011年以來首次整體盈利,同比扭虧增利近81億元。但從整體業務佔比來看,油價暴跌仍使得石油企業業績大幅下滑。

  分析師指出,近幾日國際油價的小幅回暖對國內油企業績的支撐有限,但考慮到高成本原油、成品油的庫存消耗已經持續了大半年,加之油企開源節流等經營策略的調整,油企的整體效益應有所好轉。同時,此次反彈部分確立了油價的階段性底部,有利於石油企業下半年在成本等方面保持較為穩定的趨勢,至少不會低於上述企業2015年第一季度的“最差”業績。

  兩類化工企業受益

  一般而言,油價上漲將為下游産品提供成本支撐,有利於下游企業産品提價。但由於下游行業內需不振,預計此次國際油價小幅提升對行業整體影響有限。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國際油價小幅反彈有利於兩類化工企業,首先是非石油基為原料生産化工産品,終端産品有望隨石油價格上漲,價差擴大,甲醇、聚氯乙烯、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氣等産業有望受益。A股市場涉及的公司主要有新奧股份,公司目前甲醇産能國內最大,涉足焦爐氣制LNG領域;鴻達興業擁有氯鹼一體化産業鏈;此外,涉及煤化工改造升級的三聚環保等。還有一類是可享受低油價庫存收益的石化産業,如己二酸、丁辛醇、甲乙酮、丁二烯、PDH、環氧丙烷、MDI、丙烯酸、PX-PTA-PET産業鏈等。前期油價處於低位時,這些行業公司通常以較低油價儲備原材料,而近期的油價反彈有助於對相關産品産生提價支撐,企業盈利能力或將繼續改善。主要涉及標的有華魯恒升,公司擁有16萬噸/年己二酸+20萬噸/年丁辛醇産能、MDI製造龍頭萬華化學東華能源齊翔騰達濱化股份海越股份衛星石化桐昆股份榮盛石化恒逸石化等。

  油氣並購迎來窗口期

  券商分析師指出,近期油價觸底反彈,基本可以確認油價已接近底部區域,後期繼續大幅探底的可能性降低。油氣並購迎來戰略機遇期。

  前述分析師表示,油價持續低迷導致部分企業被迫出售資産以換取現金,這或許預示著北美和世界其他主要産油區域,將陸續出現具備戰略意義的區塊出售。儘管國際油價短期難以持續、大幅度反彈,但油田、油氣企業的並購戰略性機會或許已經出現。

  梳理近期A股油氣上市公司海外並購資訊發現,“三桶油”在經歷了前幾年的並購高峰後,目前出海步伐較為謹慎,仍以常規油氣為主。此前中國石油總裁汪東進在股東大會上表示,目前公司關注的還是以常規油氣為主,對於中小油氣公司,中石油一直在跟蹤;對於大型石油公司,主要策略是形成大型石油公司之間的戰略聯盟,進行資産和股權的互換。

  而民企的步伐則較為激進。自去年以來,已相繼有準油股份洲際油氣長百集團新潮實業等上市公司發佈了海外收購油氣資産的公告。從近期上市公司的中報看,部分已收購項目在業績方面已經有所體現。洲際油氣近期公佈的中報顯示,公司實現凈利潤140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54.09%。業績增長主要是由於公司通過收購實現了主業向油氣行業的轉型。由於油氣業務的毛利率較高,公司總體利潤率得到提升,凈利潤同比大幅增加。其中,公司2014年6月收購的哈薩克馬騰石油公司完成産量24.94萬噸。而今年8月完成對哈薩克克山公司100%股份的收購。收購完成後,洲際油氣的剩餘可採儲量達2.2億桶,未來儲量轉化為産量和利潤的能力得到提升。公司表示,2015年下半年,將繼續做好已購油田的增儲擴邊、滾動勘探、區塊優選、措施增油等技術提升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