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企遇走出去最佳時機:海外潛在需求旺盛
- 發佈時間:2015-05-20 08:07: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起龍
核電已成為世界諸多國家解決電力危機、緩解空氣污染、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選項。這對於中國來説則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中國的核電企業正在想方設法去分到這些國家核電市場的一塊蛋糕。“我們與這些國家談了一遍又一遍”,有核電人士對本報記者説。
核電已成為世界諸多國家解決電力危機、緩解空氣污染、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選項。這對於中國來説則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機會。
今年1月份,“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州府突然斷電,最後只好從擁有三座核電站的阿根廷購電以解燃眉之急。
這已經不是巴西第一次經受缺電之苦。面對南美鄰國的巨大需求,阿根廷還打算開工第四座核電站,從而獲得更多的電力。而這座核電站所使用的技術,很有可能從中國進口。
中國的核電企業正在想方設法去分到這些國家核電市場的一塊蛋糕。“我們與這些國家談了一遍又一遍。”多次參與中國核電在海外投資和建設核電項目的一位核電人士對本報記者説。
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潛在核能需求旺盛
“發展中國家對電力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潘自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在他看來,作為一種清潔和高效的能源,利用核能發電是這些國家增加電力供應的不錯選擇。
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國的核電巨頭已經在海外頻頻接單。
此前,中國三大核電企業之一的中國核工業集團(下稱“中核”)在5月6日稱,公司正在推動與英國、阿根廷、埃及等歐洲、拉丁美洲、非洲、南亞等近20個國家進行核電項目合作。
在南美,今年2月,中國和阿根廷所簽訂的《關於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被認為是中國“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出口拉丁美洲的標誌。
進軍南美核電市場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主要目標之一。南美地區目前只有阿根廷和巴西擁有核電站。其中,阿根廷正在運營的三座核電站所發電量佔阿根廷總發電量5.5%。為了重振核工業、滿足能源供應需求、調整能源結構,阿根廷決定於2020年前建成第四座核電站。
儘管阿根廷同樣也已經與俄羅斯和南韓等核電強國簽署了相關的合作協議,但中國進軍阿根廷的核電市場似乎是勝券在握。
而為了應對屢屢停電的窘境,巴西也可能開工新的核電站。巴西目前僅有的兩個核電機組所輸出的電力僅有當地總電力量的2%。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董事長王炳華在4月份表示,巴西和土耳其等國是國家核電在海外核電項目走出去的重點目標市場。
在非洲,今年4月29日,中核與阿爾及利亞簽署了《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與阿爾及利亞原子能署核能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揭開了中阿核能合作新篇章。
阿爾及利亞是目前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北非目前最大的電力市場。作為非洲電力工業較發達的國家,阿爾及利亞政府計劃在近幾年投資270億美元用於增加電力生産。當地媒體稱,阿政府計劃于2025年建成國內首座核電站,以滿足全國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
“我們能不能拿下阿爾及利亞的核電訂單,還需要看具體的情況。”一位接近中核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的協議僅是意向性的。
除了阿爾及利亞,作為非洲第二大經濟體的南非對電力的需求則顯得更加迫切。
官方資料顯示,南非的電力目前正處於緊張狀態。因此,南非計劃投入1萬億蘭特(約等於5700億元人民幣)來建設更多的核電站。而這將是南非史上最大的單筆採購項目。
國家核電錶示,南非對公司的核電技術表示了強烈的興趣。2014年12月,在南非祖馬總統訪華期間,國家核電與南非核能集團在京簽署了培訓實施方案。這被認為是“標誌兩國核能合作正式啟動”。
突破歐洲將成為中國核電進軍高端市場的“敲門磚”
拿下非洲和南美的核電還只是中國核電出海的起步,進軍歐洲是中國核電進入發達國家核電市場的一塊“敲門磚”。
英國和羅馬尼亞也是中國在海外參與投資和建設核電項目的重要市場。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董事長賀禹今年向本報表示,公司已實質進入英國核電新建市場,初步鎖定一個參股項目和一個控股項目。其中參股的欣克利角C項目預計2017年左右開工;華龍一號在通過英國通用技術審查後將應用於控股項目建設。
來自英國的官方資料顯示,英國未來的電力需求預計將會大幅度提升;與此同時,英國已經進入大批傳統電站退役,新核電項目陸續啟動的時期,預計未來十年內還會吸引150億-170億英鎊的額外投資,為核電投資創造巨大的市場空間。
中國在西歐的核電拓展部分得益於西歐國家在低碳化的戰略下提升清潔能源比重的産業機會,而羅馬尼亞為代表的東歐國家在承擔歐盟內部産能轉移所帶來的能源市場需求則更大。
羅馬尼亞經濟部能源署官員曾表示,國內的核電容量增長潛力還很大,“未來核電將佔國內電力的50%”。目前,羅馬尼亞正在運作的兩台核電機組提供的電力佔國內總電力的18%,但這兩個核電還遠不能填補羅馬尼亞電力未來規劃的缺口。
羅馬尼亞已經計劃重新啟動兩台因種種原因而停止多年的核電機組,中廣核集團成為了羅馬尼亞首個新建核電項目的選定投資者,雙方還需要進行具體合作的談判協商。
進軍羅馬尼亞更大的意義是,有望使中國的核電覆蓋以羅馬尼亞為核心的多國市場,因為電力已經成為羅馬尼亞重要的出口産品之一。
來自歐洲輸電網路系統的數據顯示,由於整個東歐地區的用電負荷上升,2014年擁有核電優勢的羅馬尼亞對外出口電力7.28萬億瓦時,同比大增54%。其中12%的電力出口至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匈牙利。
核電出海是帶著産業鏈的聯合遠航
核電走出去當然不是核電産業本身走出去那麼簡單。
“通過核電走出去,帶動國家的産業鏈走出去,提升國家的工業水準、製造業水準。”2014年年底,在三亞舉行的首屆中國企業國際化論壇上,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映堅向包括本報記者在內的參會者介紹。
陳映堅表示,“中廣核走出去,不僅是投資走出去,不僅是獲取一些利潤,而是要帶動我們國家的設備製造業、建築安裝業包括工程管理走出去。”
中核集團就提供了一個案例,一台華龍一號可帶動裝備製造商、設備供應商價值300億元人民幣的出口,加上燃料供應和技術支援等總計可達千億。
陳映堅也援引世界核電行業協會的統計數字稱,到2030年為止,將新增160台的核電機組,由此新增投資達到1600億美元。他説,“(我們)要分享國際核電這塊市場大蛋糕。”
“受到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影響,國內的核電設備出現了嚴重的過剩”,中國某核電設備製造企業的一位副總經理對記者説,“這對我們的打擊實在太多了”。他希望,核電企業能夠走出去國門,從而“捎上我們”把設備賣出去。
據核電設備企業人士介紹,國內核電設備製造企業參與國外項目設備供貨的形式大概有三種:一是國內核電公司拿下國外項目,然後國內製造企業分包;二是國內核電公司與製造集團聯手拿下國外項目,製造集團企業優先承擔製造;三是國外核電公司承擔國外項目,將部分設備分包給國內企業。
無論是何種方式,國內企業都可以將核電項目的需求引致到更下游。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在今年的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下一步,核電主要考慮的是:要整合國內行業優勢力量,創新對外合作的模式;加快國內相關工程建設,提高國內核電裝備産品的成熟度和競爭力;開拓重點市場,加強與重點目標國的磋商,為企業開拓市場創造有利的條件。
根據此前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現階段國內將大力開拓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的國際市場,並針對國際需要,支援企業利用國內設備在境外建設鋼鐵、建材等領域上下游配套的生産線。2014年,中國已經正式成為“資本輸出國”,未來中國還將成為“優勢産能輸出國”。通過優勢産能的“走出去”有助於改善國內投資環境,促使中國國內相關産業儘快完成轉型升級。
技術將是中國核電出海的核心競爭力
不過,陳映堅表示,核電走出去路程非常坎坷,難度也非常大。
“中廣核開發國際市場2008年就開始,但是中間歷經坎坷和不順”,陳映堅稱,核電走出去要聯合國內外優勢資源,實現“強強聯合”。因為“核電是技術密集型産業,單憑一家企業很難走出去,很難提出完整的技術方案、項目方案”,所以目前“我們也是利用我們技術服務的優勢跟國內外的合作。”
陳映堅的上述觀點也獲得了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表示認同。在龍永圖看來,中國企業走出去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應是在更廣的舞臺上整合全球的資源。
但無論怎麼聯合,技術都是聯合出海的核心競爭力。
記者採訪的多名核電企業人士認為,核電走出去“最關鍵的是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技術産品,才能實現最終目標”。
隨著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這個中國“自己的技術産品”在5月7日正式應用於示範工程的建設當中,將為國內核電走出去提供“才能實現最終目標”的重要基礎。
圍繞華龍一號,一個沿海上絲綢之路的核電建設暢想也在形成。
中核集團就有一個設想,“華龍一號”核電技術從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福建,途經南亞、波斯灣(埃及),最終落地海上絲綢之路終點英國。中核集團認為這符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路徑和實踐。
中核集團是中國唯一齣口過核電機組並具有批量化出口核電機組業績的集團,自1986年以來,中核已累計出口1座核研究反應堆,5台微型反應堆,6台核電站。
“但這還是太少了。”中國某核電企業的一位內部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我們要在國際上有所表現。而現在正是我們核電走出去的最好時機。”他補充説,核電走出去,中國有資金、人才、管理、基建等優勢。
中國目前還處於核電投資的發展階段,核電走出去還需要更長的路要走。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此前表示,中國在國外建設核電站方面缺乏經驗,核電技術又是敏感技術,各國對技術要求都非常嚴格,審批也嚴格。因此核電走出去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與其他受訪者向本報記者所説的一樣,陳映堅表示,核電走出去的“道路非常漫長,我們還得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