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能源要聞 > 正文

字號:  

橡膠過剩怪圈:年進口天膠200萬噸 海南膠林棄割

  • 發佈時間:2014-12-09 08: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從1954年被確定為戰略性物資橡膠的種植基地至今,海南橡膠已經擁有810萬畝種植面積以及42萬噸年産能力。但在國內橡膠産能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我國並未擺脫天然橡膠大量依賴進口的命運。根據海關統計數據,2014年1~10月我國進口天然橡膠210.7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3.47%。

  一方面,中國橡膠産業80%依舊依賴進口;另一方面,膠農棄割棄管,大量橡膠産能廢棄。中國橡膠産業為何會陷入“過剩”怪圈?中國企業為何捨近求遠,依賴進口橡膠?中國橡膠産業該如何轉型升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國內一半橡膠由海南輸出

  如今,中國橡膠種植面積已達1710萬畝,年産量86.48萬噸。

  而在海南,橡膠種植面積已達810萬畝,每年中國有一半的橡膠産量從海南輸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自1906年第一株橡膠落地海南以來,海南橡膠産業經歷了3次大發展。第一次是在1958年前後,在美英等國聯合周邊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的背景下,海南被視作戰略物資橡膠的主産地;第二次是在上世紀80年代,土地改革分田到戶之後,海南農民開始大規模加入橡膠種植隊伍;第三次是在近十年。2003年以後,在橡膠價格不斷上漲的催化下,國內橡膠産業以平均每年47萬畝的新增面積不斷壯大,其中2008年,中國一年新增種植量就達80多萬噸,而海南的橡膠種植面積也從2002年的553萬畝,增加到2013年的810萬畝。

  海南橡膠産業分為農墾和民營兩類。據海南橡膠(601118,SH)董秘董敬軍介紹,海南橡膠目前在全省有25家基地分公司。農墾農場産膠交到農墾的加工廠,最後匯集到海南橡膠集團。而民營橡膠,膠農則會將膠水交到縣城裏的橡膠收購站,收購站再統一收集,賣到加工廠,加工後的標準橡膠或者乳膠,再銷往內陸下游生産企業。

  董敬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控制著海南省60%以上及雲南省1/3的橡膠産量,集團的標膠或者濃縮膠乳主要流向下游輪胎製造企業,也有一部分進入上海期貨交易所的期貨倉,另外一小部分銷售給其他橡膠産品生産企業。

  雖然控制海南省甚至全國不小份額的橡膠資源,但海南橡膠集團在國內橡膠市場並沒有定價權。“橡膠的定價是市場行為”,董敬軍説。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橡膠市場已與國際市場接軌,除掉關稅因素,國內外橡膠價格相差不大。

  國內企業更傾向使用進口膠

  記者採訪了解到,國産膠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雖然價格較低,但並未出現嚴重過剩。

  “市場低迷的時候,國産膠就比較難賣,但價格放低一點或者通過其他方式,還是能賣給下游生産企業。”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橡膠研究所産業經濟課題組研究員莫業勇表示。

  在行情低迷的情況下,國內橡膠“難賣”的原因是,國內企業更傾向使用進口橡膠,而國內産膠多用於生産低端橡膠産品。一位不願具名的輪胎上市企業董秘表示,國內大型輪胎生産企業基本使用進口原料,而這主要是因為國産膠品質不穩定。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農産品加工所副所長李普旺指出,橡膠産業從種植到加工工藝等各個環節都有可能影響橡膠初加工産品品質。而在海南,民營橡膠難統一管理以及國營橡膠中普遍存在的刺激割膠現象也影響了國內橡膠的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刺激割膠的現象在海南甚至全國産區都普遍存在。所謂刺激割膠,其實是膠農或者膠工在割完膠之後,往割創口涂上一種叫做乙烯利的化學物質,而刺激割膠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産量。“但這樣會導致膠水裏的非膠成分增加,從而導致初加工得來的濃縮乳膠品質差,”莫業勇表示。

  中國天然橡膠業協會秘書長鄭文榮告訴記者,在我國刺激割膠是被允許的。“有相關的規定,針對不同的樹齡,對塗抹的乙烯利有規定的濃度,一般濃度在1%-3%都是沒問題的。”

  海南橡膠董秘董敬軍對農墾農場刺激割膠也毫不避違。“但有個別農場會使用高達6%濃度的乙烯利進行刺激割膠,”他表示,在我國,海南和廣東對乙烯利的使用濃密把控相對嚴格,但雲南則是“放羊式的發展”,高濃度刺激割膠現象會比較嚴重。

  “97%的國營橡膠會進行刺激割膠,剩下的3%是幼苗。而民營橡膠中刺激割膠的佔比大概為30%左右,”莫業勇表示。

  多位業內人士反映,刺激割膠會導致膠水中非膠成分增加,從而降低其生産的濃縮乳膠的品質。而濃縮乳膠恰好是特種橡膠的生産原材料。“即使是3%以下的濃度,也還是有影響的,”莫業勇表示。

  民營農場難統一管理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海南橡膠以農墾為主,土地改革分田到戶之後,把部分橡膠地劃分給了農民,農民開始加入了橡膠種植隊伍。而地方縣市也開始組織自己的地方國營農場。

  在海南,橡膠經過60餘年發展,截至2013年,海南省天然橡膠種植面積已達810萬畝左右,其中農墾386萬畝,民營424萬畝。民營又分為地方國營和農民種植兩部分,地方國營農場一般由縣市政府相關部門管理。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副所長謝貴水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內的橡膠産業模式與國外的並無太大的區別。在橡膠最大出口國泰國,橡膠種植也分為國營和民營兩種,但以民營為主。民營種植一般以小膠園的形式存在,佔80%以上。“所以在泰國,民營橡膠也存在技術推廣困難這種情況。”

  “我們的種苗都去苗圃買的,他們説什麼是什麼,我們又不懂,一般種到割第一批膠的時候,才知道膠水多不多,産量高不高”,瓊中縣崩坎村村民李文安告訴記者。這也是海南膠農都面臨的問題。而在良種推廣上,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一直在研究,但據了解,目前只會其研發的熱研7-33-97品種得以在海南民營中推廣,大範圍種植,産膠量相對較高。

  “海南民營橡膠存在的問題,首先是種植品種不全,”瓊中縣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廖孝文總結道,另外,民營橡膠還存在種植技術、割膠技術相對落後以及用工水準以老弱病殘勞動力為主等問題。

  廖孝文表示,民營割膠技術的跟不上,直接導致民營橡膠相對國營單産量偏低。

  “現在民營技術還是跟不上農墾,因為我們的面積小,難以統一。總的來説,統防統控,效益會更明顯,”廖孝文告訴記者。

  鄭忠光也表示,民營橡膠由於種植零散、不集中。膠農管理比較隨意。“想下肥就下肥,想割膠就割,不想割就休息。”也因為這樣,部分膠農的橡膠樹甚至只能割10年膠就被淘汰了,而正常的橡膠一般有30年的割膠期。

  “農民沒有戰略性的概念,要保住橡膠的戰略性定位,國家就應該保護橡膠的價格,跌破了一定程度就要給予農民一定補貼,”鄭忠光表示。

  亦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國産膠品質不穩定其實更大原因是國內氣候造成。謝貴水告訴記者,氣候的變化會導致産膠幹含量差別很大,這也會影響最後輸出初加工橡膠産品的穩定性。“國內生産的橡膠肯定是在國家標準以上的,但幹含量高低的差異,對下游加工廠來説,使用起來就會比較麻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