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山西煤炭系統迎來最冷冬天 國企民企集體陷落

  • 發佈時間:2015-11-11 07:5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目前,在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中,僅兩家無主要領導落馬。其餘五家中,落馬董事長或總經理達7人之多。此外,在媒體描摹的山西煤炭系統圖景中,一些煤炭集團與山西官場、商界的關係可謂橫縱相連、千絲萬縷。不少落馬官員、涉案富商就曾與煤炭集團有密切往來。

  眼下,山西煤炭系統已然迎來最冷酷的冬天。

  10月26日,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以下簡稱山煤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郭海被帶走調查。此前一天,在山西煤炭進出口集團召開的黨政聯席會議上,郭海被免去董事長、黨委書記職務。

  至此,包括山煤集團在內的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中,僅山西 陽泉煤業 (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陽煤集團)、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晉煤集團)無主要領導落馬。其餘五家中,落馬董事長或總經理達7人之多,分別為白培中、杜建華、任潤厚、劉建中、曹耀豐、吳永平、郭海。

  在媒體描摹的山西煤炭系統圖景中,一些煤炭集團與山西官場、商界的關係可謂橫縱相連、千絲萬縷。

  有報道稱,郭海落馬或由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同煤集團”)原董事長、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前廳長吳永平腐敗案牽出,而吳案又很可能是張新明案的持續發酵。山西原金業集團董事長張新明因煤炭發家,曾有“山西首富”之名。

  在郭海之前,任山煤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的杜建華,則因捲入山西女商人丁書苗腐敗大案被查。而縱觀丁書苗的發家史,亦涉足煤炭行業頗深。

  “山西發生的腐敗問題不是孤立的,是一坨一坨的。”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山西省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作為中央唯一定性“系統性塌方式腐敗”省份的省委書記,王儒林使用的這個數量詞,曾引發全場一陣心照不宣的笑聲。

  四種官員“倒在煤上”

  山西系列腐敗案的序幕,似乎是由4年前,兩個竊賊無意扯開的。

  2011年11月,時任山西焦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焦煤集團”)董事長白培中家中被盜,其妻報案稱被搶300萬元。竊賊被抓獲後卻證實,被盜錢財物品總價值近5000萬元。

  之後,被免職的白培中牽扯出了涉嫌包庇他的山西省委原副書記、紀委書記金道銘。後者的落馬,又拉下山西焦煤國際貿易公司原董事長胡建偉、山西煤炭運銷集團原副總經理姚海平、山西省紀委原常務副書記楊森林和晉中市委原副書記張秀萍。

  金道銘的落馬,被山西官場人士稱為一塊先倒下的“多米諾骨牌”。其被調查後半年內,山西省原副省長杜善學、太原市委原書記陳川平、省委原秘書長聶春玉、省委統戰部原部長白雲4位省委常委,以及省政協原副主席令政策、原副省長任潤厚共計6位省級領導,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相繼被帶走。

  一場“官場地震”從山西省會太原向呂梁、大同蔓延,先後有多名副部級官員和幾十名廳級官員被調查。再加上此前曾在山西工作過的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申維辰、山西省軍區原司令員方文平、河北省委組織部原部長梁濱,山西去年被調查的在任與離任省級領導多達10人。

  除上述省部級領導,在過去一年裏,山西市、縣兩級被調查的官員總數創歷史之最。今年2月10日,山西省紀委監察廳網站發佈2014年山西反腐“成績單”:全年共處分市廳級幹部45人、縣處級幹部545人。

  此外,邢利斌、張新明、袁玉珠等為數眾多的富豪先後被帶走,還有部分煤炭領域富豪避居港澳地區或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至今未歸。

  山西能源領域專家趙宏(化名)認為,除了交通系統窩案,以及部分領導的賣官鬻爵、牽扯房地産之外,大部分貪腐官員都陷入了“黑金泥潭”。

  過密的政商關係導致涉煤腐敗複雜多樣,趙宏把“倒在煤上”的官員分為四個群體:掌握煤炭資源行政審批權的地方官員,利用煤焦領域反腐敗“大棒”獲利的紀檢系統官員,體量龐大的省屬大型煤炭企業負責人以及煤炭監管部門與執法部門官員。

  國企民企集體陷落

  2008年,在煤炭價格不斷攀升的大背景下,煤炭大省山西開啟了煤炭資源整合的大幕。

  針對省內煤炭工業“多、小、散、低”的發展格局,山西省計劃利用金融危機形成的市場倒逼機制為契機,以政府為主導,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經濟運作方式來運作煤炭資源整合、煤炭企業重組

  2009年3月,這一計劃被付諸實施。最終,被選中為煤炭資源整合主體的企業為山西省內7家與煤炭相關的國有企業。

  這7家國企也就是煤炭業內常説的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同煤集團、焦煤集團、晉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晉能集團”)、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潞安集團”)、晉煤集團、陽煤集團和山煤集團7家以煤炭生産和銷售為主業的公司。

  2012年3月,山西省宣佈煤炭資源整合結束,七大集團卻在此時陷入困境。國內煤炭價格自2011年第四季度開始下降,2012年5月更是出現“斷崖式”下跌,煤炭市場蕭條的形勢延續至今。

  又兩年多時間過去,七大煤企仍陷“泥潭”。2014年上半年,其凈利潤總和為-13.48億元。接踵而至的,便是腐敗案的“塌方式”出現。

  在七大集團之外,山西煤炭民營企業家也同樣被捲入風暴之中。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邢利斌。2012年,山西最大煤炭民企——山西聯盛能源有限公司原董事局主席邢利斌7000萬元嫁女;此人還被曝曾出資千萬元贊助王建國在2009年呂梁市組織的“13市縣區公推縣長人選”中賄選“買官”。

  同時,邢本人也曾是呂梁市柳林縣政協名譽副主席、山西省人大代表,擁有眾多省級榮譽。2014年3月12日,邢利斌被警方從太原武宿機場帶走接受調查,當時,他已負債纍纍。

  山西省省長李小鵬曾表示,山西很多腐敗案件背後都出現了“煤老闆”,都涉及煤炭資源交易。煤炭資源交易由於制度不完善,資訊不公開以及利潤巨大,就很容易滋生腐敗。

  從省官到縣官

  “一坨一坨的”腐敗案中,任潤厚和吳永平是兩個焦點人物。二人都有著博士頭銜,都在煤炭價格高漲的十年,從商界轉到政界。

  任潤厚被視為能源專家、“救火大隊長”,享受國務院津貼,曾任潞安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長達10年。2011年6月,他出任山西省副省長,不出所料地分管煤炭等領域。

  2014年8月29日,任潤厚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一個月後,57歲的他因癌症去世。

  吳永平“成名”于2008年雪災的緊急搶運電煤大戰。在那場大戰中,他掌舵的同煤集團損失2.98億元收入,他本人卻收穫了諸多榮譽: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新中國60年企業精神培育十大傑出人物”。

  多位山西煤炭領域人士表示,吳永平2008年升任同煤集團董事長時,正是“山西煤改”全面啟動之時,其落馬或與爭議不斷的煤炭資源重組兼併有關。

  2011年9月,在“老同行”任潤厚出任山西省副省長三個月後,吳永平也華麗轉身為廳級幹部,調任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黨組書記、廳長,掌管全省煤炭行業。

  2014年12月,吳永平被立案調查前還收受了一套價值280萬元的海南三亞房産;被立案調查當天,吳的兜裏還裝著1萬歐元的受賄款。

  在調查省級高官的同時,大批量處理基層幹部,被視為山西反腐在基層持續發力的標誌。

  煤炭重鎮呂梁,註定是此輪反腐繞不過去的地方。至今,呂梁已交出十余名違紀違法幹部的“成績單”:先後兩任市委書記聶春玉、杜善學,市長丁雪峰,副市長張中生,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李良森,人大副主任鄭明珠,政協副主席劉廣龍等均被帶走調查。

  2009年,在呂梁曝出的“一頂烏紗帽、千萬雪花銀”的買官賣官事件中,原呂梁市委秘書長李良森曾公開支援一名候選者,讓其給常委們“一個一百萬”地砸。

  除李良森外,早些時候被處理的柳林縣委書記王寧,在當地官場也屬“實力派”人物。他被認為,頗有幾分悍氣。甚至有人將其在眾多場合説的罵人髒話整理成“王寧語錄”在網上傳播,有當地官員稱“多數是真的”。

  對於王寧的落馬,當地官員也並不意外,早在山西聯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呂梁原副市長張中生先後被調查後,就有當地官員預測,王寧將是第一個落馬的縣級幹部。

  “一煤獨大”尋求破局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介紹,受反腐影響,山西省管幹部空缺近300名,如何選人用人是目前面臨的最棘手問題,目前空缺的崗位中有3位市委書記,16位縣委書記,13位縣長。

  隨著落馬的基層官員不斷增多,包括大同、晉城、呂梁等地的官員頗有些惶惶不可終日。一位基層幹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自己縣裏的主要領導明顯不在狀態,整日精神恍惚、強顏歡笑。

  與此同時,山西省去年GDP增速全國墊底。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潘雲認為,山西經濟下行既有週期性原因,也有結構性原因,與“一煤獨大”的産業格局、轉型步伐慢分不開。

  山西省省長李小鵬表示,山西經濟下滑,煤價下跌是短期因素,長期來看,一煤獨大。過去煤炭價格高,煤炭企業效益好,一俊遮百醜,什麼問題都看不出來。現在煤炭價格低,問題就出現了。政府該管的沒有管好,不該管的又伸手過長。

  有媒體報道稱,在山西,雖然高度重視煤炭轉型,力推非煤産業的快速發展,但“一煤獨大”的局面至今沒有得到實質改變。

  “如果沒有當年的資源整合,就不會有邢利斌、張新明等‘首富’的崛起,也就不會有後來的華潤並購與宋林的落馬,甚至於不會引發山西、呂梁的官場‘地震’。”直到現在,何剛(化名)仍堅持這樣的看法。

  作為某煤企負責人,何剛有自己的觀點:“山西的煤炭資源整合,是依託行政手段,而非市場手段。省裏給各市、縣下達指標,各級政府再層層上報整合方案,省裏進行批復。哪家保留、哪家關閉、誰整合誰,都掌握在各級政府手中。腐敗也就難以避免。”

  除了資源整合過程中隱秘的政商利益鏈條被逐步揭開,大量“假整合”、合同違約、投資商破産、惡性陳情等情形也開始頻現。

  山西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梁敬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此前舊的煤炭管理體制是權力設租尋租甚至官商勾結、滋生腐敗的重要源頭,煤炭管理改革後,將有助於從經濟層面上消除腐敗土壤。

  眼下,伴隨著煤炭市場低落,以煤為生的山西正在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各級政府仍在想盡辦法重整産業、恢復經濟。

  以晉城為例,今年7月,當地銀監分局出臺三項措施,幫助煤企渡過難關。之後,當地財政部門也加入進來,幫助本市符合條件的煤炭企業,爭取省財政資金扶持。

  春天還有多遠?答案尚不得而知。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