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煤企生存壓力大 霍煤集團成首家被重組大型煤企

  • 發佈時間:2015-07-23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春蓮  責任編輯:王文舉

  分析師認為,如果煤價繼續創新低,煤企虧損擴大,不排除部分中大型煤企也會面臨資金鏈斷裂和被整合的局面

  近日,內蒙古礦業集團將通過受讓通遼市政府無償劃轉股權和增資的方式,實現對霍煤集團的絕對控股。

  這是內蒙古地區首例國企之間的重組,也是首家大型煤企被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內蒙古拉開了推動煤炭企業重組的序幕,但主要是小型煤企和電企之間的上下游整合。

  分析師認為,減産産能的反彈和在建煤礦新增産能意味著煤價未來仍有下降的壓力,後面如果煤價繼續創新低,煤企虧損擴大,不排除部分中大型煤企也會面臨資金鏈斷裂和被整合的局面。

  霍煤集團被重組

  內蒙古礦業集團成大股東

  7月21日,《證券日報》刊發的《內蒙古拉開煤炭上下游重組序幕 僅關停小煤礦恐仍難救煤市》一文稱,産煤大省內蒙古為化解煤炭産能過剩,推動煤炭上下游企業重組拉開序幕。

  就在同一天,《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通遼市政府、內蒙古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重組霍林河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霍煤集團)簽約儀式在通遼舉行。

  作為霍煤集團本次重組的新增股東,內蒙古礦業集團將通過受讓通遼市政府無償劃轉股權和增資的方式,實現對霍煤集團的絕對控股。重組後的霍煤集團將依法調整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

  據了解,內蒙古礦業集團是以礦産資源勘察與開發為主導産業,集探、採、選、冶、加五位於一體的自治區直屬大型國有資源企業,也是自治區礦業資源産業的龍頭企業和礦業權整合主體及礦業資本運營平臺。霍煤集團是通遼市骨幹國有企業,現已具備發展煤—電—鋁和煤—煤化工迴圈産業戰略的基礎和條件,是通遼市煤炭及深加工項目對外合作開發的平臺。

  此次重組成功,將實現以內蒙古礦業集團的增量激活霍煤集團存量的“雙贏”目標,進一步優化霍煤集團的資産結構,增加公司資本金,提高資産品質,增強發展後勁。

  安迅思分析師鄧舜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兩家國有企業兼併重組,符合大環境的趨勢,強強聯合,未來煤炭行業將有更多的兼併整合出現。

  需要一提的是,霍煤集團還擁有上市公司露天煤業6.43%的股權。

  露天煤業日前發佈的公告顯示,依據目前煤炭市場的銷售形勢,公司預計2015年度煤炭銷售噸煤綜合售價為108.37元/噸(不含稅),較5月27日公司《重大經營環境變化公告》中預計的2015年度煤炭銷售噸煤綜合售價110.13元/噸(不含稅),下降1.76 元/噸(不含稅),下降1.6%。

  根據公司財務部門預測,預計將使公司2015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減少6700萬元左右。

  昨日,截至收盤,露天煤業收于13.9元/股,大漲7.25%。

  值得注意的是,霍煤集團自2012年開始債務壓力就不斷增加。

  鵬元還指出,2013年以來,受行業産能過剩的影響,霍煤集團鋁合金圓鑄錠産品、車輪産品和 鋁扁錠産品營業收入和利潤水準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隨著參股公司蒙東能源和露天煤業經營業績的下滑,公司投資收益下滑幅度較大,公司負債規模有所增加,有息負債規模較大,存在一定的債務壓力。鵬元維持公司主體長期信用等級AA,將本期債券品種1信用等級由AA+下調為AA,本期債券品種2信用等級維持為AA,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

  分析人士指出,這也是霍煤集團被整合重組的主要原因之一。

  煤價下行承壓

  中大型煤企也面臨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內蒙古煤炭行業重組整合的信號在前不久就已經發出。

  6月4日,內蒙古發佈《關於支援煤炭轉化企業與煤炭生産企業重組有關事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這份通知中,內蒙古提出,為有效化解煤炭産能過剩,推動煤電、煤化重組並購,構建內蒙古煤電化整體優勢,將全力支援煤炭上下游企業重組。

  前不久,內蒙古自治區煤炭工業局在錫林浩特市召開的煤炭轉化企業與煤炭生産企業重組座談會上,有多家煤電企業達成合作。

  需要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儘管煤炭行業不斷控制産能,但由於需求不足,煤炭市場仍舊處於水生火熱之中。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快報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6月份,全國煤炭産量為17.25萬噸,同比減少13788萬噸,下降7.4%;煤炭銷量為16.22萬噸,同比減少14226萬噸,下降8.06%。儘管産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需求依然低迷,導致煤價下跌,庫存上升。

  根據中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在國內主要煤礦基地陜西北部榆林和內蒙古鄂爾多斯較多煤礦都處於虧損狀態,大部分規模較小的礦井已經關閉或停産 (比如伊金霍洛旗有超過60座煤礦,但目前僅十幾座在産)。此外,伊泰是內蒙古生産成本最低的企業,但該公司也計劃今年減産1000萬噸(去年産量4320萬噸)。

  中金公司認為,短期內煤價下行空間有限,因為大部分高成本煤礦已經減産。但是長期而言,減産(冬眠)産能的反彈和在建煤礦新增産能意味著煤價未來仍有下降的壓力,從而推動煤炭行業進行實質性整合。

  鄧舜還表示,在煤炭行業持續不景氣的情況下,一些實力較弱的煤企會被逐漸的兼併整合。經過這一波行情的洗禮,以後能留下來的都是有實力的企業。剛開始可能是小煤企,後面如果煤價繼續創新低,煤企虧損擴大,不排除部分中大型煤企也會面臨資金鏈斷裂和被整合的局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