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能源 > 煤炭電力 > 正文

字號:  

煤炭行業短期脫困無望 需新措施應對

  • 發佈時間:2014-12-08 07: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記者 毛海峰  責任編輯:孔彬彬

  記者近日對煤炭行業調研時發現,國家今年為煤炭行業脫困採取的措施雖已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要徹底改變全行業的困境還任重道遠。煤炭行業已進入需求低速增長與産能結構性過剩並存的新常態,逐步走出困境要採取新的應對措施。

  針對煤炭行業近年來的困境,國家從今年7月份以來,加強了煤炭行業的脫困工作,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要徹底改變目前全行業的困境還任重道遠。

  煤炭行業脫困艱難,主要是由於全行業現已進入了一個需求低速增長與産能結構性過剩並存的新常態。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分析説,在宏觀經濟“三期疊加”的背景下,國內煤炭行業進入了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産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增強期等並存的關鍵時期。

  具體而言, 一是煤炭需求進入增速的放緩期。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調整,推動能源生産和消費革命,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能源結構調整,今後一個時期,全國煤炭消費增速將由前10年年均增長10%左右回落到3%左右,煤炭需求增速放緩將成為煤炭總量變化的新常態。

  二是煤炭市場進入超前産能與庫存的消化期。“十一五”以來,全社會對煤炭投資熱情高、力度大,在近8年多的時間,投資近3萬億元,産能建設超前的問題十分突出。同時煤炭市場供大於求與産能建設超前疊加,造成全社會煤炭庫存大幅增加,連續30多個月保持在3億噸以上。

  三是煤炭消費進入環境制約的強化期。隨著國家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推進煤炭清潔生産和高效利用,實施《商品煤品質管理暫行辦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限制使用灰分大於16%、硫分大於1%的煤炭,傳統粗放式的煤炭生産和利用方式面臨挑戰,推行煤炭綠色開採,向社會提供潔凈的煤炭産品、保護和改善礦區生態環境的任務十分艱巨。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認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煤炭需求低速增長與産能結構性過剩將成為常態,煤炭供應總量寬鬆的態勢不會發生明顯改變,煤炭經濟運作將面臨嚴峻挑戰。

  煤炭行業進入新常態後,煤炭企業原有的生産營利方式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亟須國家採取新的應對措施幫助煤炭行業逐步走出困境。記者調研發現,這些措施至少可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在控制産量的同時盼出臺相應的支援政策。據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介紹,目前,9萬噸/年規模以下煤礦佔全國煤礦總數量的比例為51.7%。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指導意見,為調控煤炭總量,要淘汰掉9萬噸/年以下煤礦,並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淘汰30萬噸/年以下煤礦。

  這項工作在各地進行得非常艱難,目前各地的淘汰工作主要以行政手段為主,為更好地落實國家調控煤炭總量的政策,國家能否出臺一些配套的經濟手段,特別是對國有企業下崗人員的安置能否給一些政策加以解決。

  二是國家可對有巨大增長潛力的煤炭産業鏈新經濟增長點進行重點攻關,深度挖掘全行業的營利能力。據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介紹,當前我國煤炭物流成本一年在7000億元至8000億元,如果實行國際先進的物流管理方式,我國煤炭物流成本可下降2000億元,相當於目前2年的全國煤炭行業總利潤。

  三是需幫助煤炭企業做好拖欠貨款的回收工作,防止出現大規模的企業債務問題。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曉齊介紹,全國鋼鐵企業目前應付賬款已高達5000億元,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應付給煤炭企業的貨款。國家需未雨綢繆,盡可能降低其中的債務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