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正文

字號:  

山西撤銷煤檢站:為煤企鬆綁 革命興煤闊步前行

  • 發佈時間:2014-12-07 09:0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核心提示】煤焦公路銷售體制改革已展開,省內煤企亟待掙脫枷鎖,贏得市場

  “煤檢站撤了,最大的好處是,走哪條線路,從哪出省,我們拉煤車自己能做主了。”12月3日7時30分,正在內蒙古鄂爾多斯一家煤礦等待裝煤的大車司機范師傅這樣告訴記者。儘管是在電話裏,仍不難感受到他聲音裏抑制不住的興奮。

  和晉北絕大多數拉煤車司機一樣,來自大同的范師傅近年來的主要生意是從陜西、內蒙古拉煤,經過山西,賣到河北去。此前,拉煤車要進入山西境內,必須在入省煤檢站換過境票據,並從規定的出省煤檢站出境,否則就得繳納不菲的費用。

  根據山西省政府發佈的《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銷售體制改革方案》要求,今年12月1日起,山西全部取消相關企業代行的煤炭、焦炭公路運銷管理行政授權;全部取消煤炭、焦炭公路運銷票據;全部撤銷省內煤炭、焦炭公路檢查站、稽查點。

  同時,山西要建立煤炭監管資訊平臺,並確保于2015年底前啟動運作。

  監管職能收歸政府,經營自主權交給企業,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顯然是山西此輪煤焦公路銷售體制改革的核心命題。一破一立之間,一場大刀闊斧的山西“煤炭革命”由此開局。

  撤站之惠:一個司機的經濟賬

  “一路走來,經過幾個煤檢站時,沒看見有人攔車了。”路上有雪,加上不時遭遇因氣溫驟降柴油結冰拉煤車拋錨造成的擁堵,經過一晝夜的奔波,12月3日7時左右,范師傅駕駛拉煤車,終於從大同渾源趕到了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的一家名叫“國電建設”的煤礦。

  山西撤銷煤檢站的開閘效應,正初露端倪。范師傅到煤場外時,前面已排了30多臺拉煤車等待裝煤,不到半小時,他的車後又有30多臺車頂了上來。從牌照看,八成左右是山西的車,其餘則是河北和內蒙古的車,都是從內蒙古的礦上拉煤,經過山西境內,運往河北。

  “以前沒這麼多車。”范師傅肯定地説,近一年來,煤炭價格低迷、需求疲軟,跑一趟下來有時候還虧錢,他周圍絕大多數跑拉煤車的朋友都歇了。公路上寥寥無幾的拉煤車,車主大多是貸款買車,勉力支撐,因為每個月都得按時到銀行還債。

  在市場慘澹的背景下,山西對過境煤炭的嚴格管控,讓拉煤車的生意更是舉步維艱。范師傅透露,此前不管拉的是陜西煤,還是內蒙古煤,只要進入山西,必須在入省煤檢站換過境票據,並從規定的出省煤檢站出境,否則就得繳納不菲的費用,“每噸大約四五十元,一車40噸煤,就得交兩千塊錢。”由於出省口和線路受限制,有時即便知道前面堵車,也不敢改道繞行。

  以范師傅拉陜西或內蒙古煤往河北保定賣為例,過了黃河大橋進入山西保德,在入省煤檢站換過境票時,就被限定了必須從大同許堡或忻州五台出省,而最短的線路是走靈丘馬頭關。“走馬頭關,一趟下來,能多掙五六百元。”范師傅説。

  范師傅所説的“過境票”,準確的名稱叫“外省公路煤炭入過境統一調運單”。

  從12月1日起,這一票據已經和“山西省煤炭銷售票”“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已繳證明單”“山西省煤炭公路運銷統一調運單”“山西省公路煤炭運銷省內用煤統一調運單”“山西省公路煤炭運銷省內電廠用煤統一調運單”“山西省焦炭公路出省定額附票”“山西省焦炭公路地銷專用定額票”“山西省焦炭公路上站定額調撥單”等8種煤焦公路運銷票據一起,成為歷史。

  改革破冰:大刀闊斧為煤企“鬆綁”

  告別“黃金十年”,煤炭企業哀鴻遍地,産業結構“一煤獨大”的山西尤其不堪,用官方的説法是“利薄如紙”。

  今年1—9月,全省噸煤平均利潤僅為2.57元;2011年5月,山西五大煤炭集團噸煤綜合售價為656.1元,而到了今年10月,一路下跌到323.44元。僅2013年一年,因為煤價走低,全省少收入1000億元左右;目前,全省61.4%的地方監管煤炭企業虧損。

  在産能過剩、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政企不分、行政干預過度、多頭管理、中間環節繁雜,煤企稅負過重等問題,對於山西煤炭行業生存和發展的羈絆日益凸顯。“自家養的閨女,要嫁給誰,收多少彩禮,爹媽是沒多少話語權的,必須經由唯一的媒人來決定。”

  山西一位煤炭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打了個比方,來形容此前煤企在煤炭銷售環節的尷尬角色。據了解,1983年10月,山西省煤炭運銷總公司成立,並獲得山西省政府授權設立相關站點,行使煤炭、焦炭公路運銷的有關行政職能。此後政策雖有些微調整,但山西煤焦産品“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的格局,煤檢站查核驗票、補徵稅費的職能一直沒變。也就説,山西地方煤礦所有合法生産的煤炭,要對外銷售,必須經煤運公司簽訂煤炭採購合同,煤運公司收取經銷費。凡未簽訂煤炭採購合同的,一律不得銷售。

  山西現行煤焦公路銷售管理體制,儘管曾在歷史時期發揮重要作用,但壟斷經營,票據繁多、關卡林立的現狀,顯然已成為體制性桎梏,嚴重制約山西煤炭焦炭企業的發展活力和動力。“改革勢在必行,但沒料到山西省的力度會這麼大。”談及此次山西煤焦公路運銷體制改革,上述煤企負責人不勝感慨,“3個全部”,即全部取消政府機構對企業的21項行政授權,全部取消9種運輸票據,全部撤銷1487個各類站點,足見政府的決心和力度;“兩個節點”,即12月1日起執行上述“3個全部”取消;12月31日前,省內各類公路煤炭、焦炭檢查站、稽查點的崗樓、擋桿等設施要全部拆除,明確列出了推進改革的時間表。“按照省政府的部署,我們公司會不折不扣地執行到位。”晉能集團(山西省煤銷集團改組後的現在名稱)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打破市場壁壘,山西煤企失去的是枷鎖,迎來的是活力和市場。

  市場博弈:山西煤炭有望恢復競爭力

  “山東市場已經丟得差不多了。”山西一位煤炭經銷商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雖然山西煤炭名氣很大,但近年來在一些傳統市場,山西煤正遭遇陜西煤和內蒙古煤的強烈衝擊。

  這位經銷商在調研中發現,為和山西煤搶市場,一些內蒙古煤企在四川對用戶承諾:“不管山西煤到用戶手裏賣多少錢,蒙煤都可以每噸比它便宜20元。”山東曾是山西煤的主要傳統市場之一,不少用戶的燃煤鍋爐指標都是按山西煤的標準設計的,生産基地在內蒙古的某央企,自己出錢為用戶改造鍋爐,以適應燒蒙煤。

  近年來,陜煤和蒙煤的供給能力飆升,山西煤缺乏價格競爭優勢的説法,在山西汾渭能源煤炭分析師曾浩這裡也得到佐證。

  汾渭能源的數據顯示,以2014年上半年為例,5500大卡的煤在秦皇島港的平倉價(即煤運入境口並裝到船上的價格)如果低於500元/噸,山西大同煤就沒法賣了,否則就意味著虧本生意——這500元/噸的價格構成,大致為鐵路運費110元、港雜費30元、煤礦到發運站的短途運費和其他約30元,煤礦收入的坑口煤價約330元;可同樣的港口平倉價500元/噸,內蒙古煤依然有錢賺,因為儘管內蒙古煤由於運距比大同煤遠,運費高不少,但內蒙古煤普遍每噸比大同煤低150—200元。

  原煤的生産成本各省相差無幾,可山西對於煤炭收取的各種費用在國內主要産煤省裏是最高的。12月1日起,煤炭資源實現從價計徵,山西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取消,加上取消煤檢站,清費立稅所有政策執行到位後,山西煤的流通成本自然會大幅下降。“只要每噸能降低30元的成本,山西煤將有望再次與陜煤蒙煤在市場上一爭高下。”曾浩信心滿滿地斷言,因為山西和內蒙古、陜西相比,畢竟與煤炭的主要消費市場空間距離要近得多,光是運輸成本就優勢明顯。

  監管之策:構建資訊平臺提升監管水準

  撤銷煤檢站、取消各種煤銷票據後,會不會導致非法黑煤死灰複燃?會不會導致低價競爭,市場混亂?會不會導致監管漏洞,國家稅收流失?在採訪中,不少國有煤企負責人和政府職能部門人士對記者表達了如是擔憂。

  因為,從歷史看,這些擔憂並非全無道理。山西當年在全省各地設立煤檢站、實行“統一價格、統一銷售”的煤焦銷售體制之初衷,就在於解決煤礦的私挖濫採、超能力生産、壓價競銷、現金交易、偷逃稅費,維護山西的整體利益。

  令人期待的是,此次《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銷售體制改革方案》提出,要創新監管方式,構建監管資訊平臺,提升監管水準,強化監管能力,堵塞管理漏洞。

  山西省政府要求,要抓緊建立煤炭綜合資訊平臺,實現各環節資訊的互聯互通,加強資訊匯總、整理、分析,構建數據傳輸和共用機制,為政府依法監管提供依據;並明確該平臺由省煤炭廳牽頭負責建設和管理,確保于2015年底前啟動運作。在此期間,省煤炭廳要全力做好日常監管和應急處置,確保監管到位。

  顯然,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規範政府與企業的定位,讓屬於政府依法監管的職能收歸政府,屬於企業的自主權交給企業;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有效減少行政干預,改變多頭管理,壓縮中間環節,降低經營成本,才是山西“革命興煤”推動煤炭産業向“市場主導型”轉變的王道。

  ○採訪札記

  改革勢在必行山西咬牙闖關

  “山西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省委書記王儒林如是説。

  如何掙脫煤炭經濟“一支獨大”,給山西造成的政治上、經濟上、生態環境上、民生上的“立體性”困擾?王儒林認為,山西需要著力推動煤炭産業向“六型”轉變,走出一條“革命興煤”之路。

  毫無疑問,在推動山西煤炭産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迴圈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轉變的“革命”中,已經啟幕的煤焦公路銷售體制改革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對既定利益關係的重新調整,但山西煤炭已別無選擇——即便是僅僅從經濟層面考量,從外部環境看,煤炭市場供過於求的格局短期內難有改觀;從山西內部看,煤企虧損蔓延,拖累經濟社會發展。

  更何況,山西當前出現系統性、塌方式嚴重腐敗問題,主要發生在煤炭及相關領域,突出表現為易發、多發、高發。究其根本,不外乎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失衡,官員權力失范,導致不少幹部深陷其中,倒在煤上,而且量大面廣。

  因此,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規範政府與企業的定位,按照“凡是能由市場決定的都交給市場”的原則,由市場決定煤炭資源配置,政府最大限度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讓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不僅是山西煤炭産業實現市場主導型轉變,破解資源型經濟困局的不二選擇;而且是把簡政放權、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六權治本”理念的探索和踐行,可以最大限度地擠壓權力尋租空間、剔除腐敗土壤,關乎“凈化政治生態、實現弊革風清、重塑山西形象、促進富民強省”的成敗。

  改革大幕拉開,“革命興煤”已然啟程,山西當須戮力前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