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能源 > 鋼鐵有色 > 正文

字號:  

鋼材1.6元/斤白菜價仍沒人買 客戶欠賬成普遍現象

  • 發佈時間:2014-10-27 07:28: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導讀:一塊六毛錢一斤——親,不要以為這是菜市場上白菜馬鈴薯的價格,這是最近鋼材的市場價。今年以來,中國的鋼材價格持續下跌,已經達到近10年來的最低水準。鋼材的産能過剩以及需求不旺,給鋼材市場的經銷商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有不少經銷商表示,今年以來一直處於虧本狀態,想要關店轉行了。事實是否如此?北京青年報記者對此進行深入調查。

  鋼材白菜價仍沒有人買

  小肖,來自河北滄州,是北京昌平一家鋼材市場的鋼材業務員。週三的午後,他和另外一名同事坐在近百平方米的店面裏。店面裏擺著茶几沙發,幾部座機電話,但一下午沙發上沒有客戶落座,電話也沒有響起。而在這家市場的幾十家商戶店面裏也都冷冷清清,有的店只有老闆一個人在,有的店大門緊鎖,還有的已經貼上了“出租”的字樣。

  問到鋼材是不是白菜價,小肖頻頻點頭。“2200塊錢一噸,算下來一斤就是一塊多錢,用白菜價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小肖説,今年鋼材行情不好,生意特別淡。鋼材價錢低無所謂,但便宜也沒人買,這才讓人著急。

  在小肖的店裏,北青報記者看到,各大鋼鐵企業生産的線材、型材、板材都有。小肖透露,主要客戶是工地建設方。從去年開始,鋼材價格就不斷下跌,一直跌到現在的白菜價。小肖認為,鋼材便宜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産能過剩,二是需求不旺,而需求不旺反映在店裏特別明顯。最近兩年,北京的建築工程少了很多,直接影響鋼材市場的生意。現在每天店裏冷冷清清,客戶一天最多也就四五個,其中還有談不成的,少的時候每天一個客戶都沒有。

  鋼材生意最火是2008年前後

  小肖介紹,鋼材生意做得最好的時間是2008年前後,“那個時候籌備奧運會,整個北京到處都是施工工程,客戶也是源源不斷。每天早上七八點鐘開門,就有客戶到府。”

  很多客戶都不用業務員説什麼,就直接交錢訂貨,約定送貨時間。那個時候利潤空間很大,但客戶根本不談價、不講價,讓業務員們覺得特別痛快。除了到府顧客,每天電話也是叮零零地不斷。從開門忙到晚上九十點鐘是常態。忙得沒時間落座,當然錢也是掙得不少。小肖所在的店原來的面積不過現在的四分之一,就在十幾平方米的小店面裏老闆一年掙個幾十萬上百萬沒有問題,業務員掙提成,每月也能上萬元。

  但現在,店面擴大了,效益卻不行了。電話幾乎不響,到府客戶幾乎沒有。儘管沒什麼業務,業務員坐班也得坐到晚上6點。每當有客戶進來,業務員都極盡熱情去招待,但客戶把價錢都卡得死死的,沒有加價的空間,提得稍微高一點,客戶轉頭就走了。

  小肖還透露,雖然有現貨的經銷商給的價錢偏低,對客戶來説更有吸引力,但同時這樣的店比沒有現貨的店需要更多人力、物力,開支也更大。所以現在整個市場無論有無現貨,能夠賺錢的經銷商很少,一部分在勉強維持,還有一部分已經虧本虧了一段時間了。“我們老闆最近兩年都在虧本,有的老闆説一年能掙個十萬塊錢就很滿足了,至少比打工的強。你想想看,一個做生意的現在和打工的比,這生意做著還有什麼意思。”

  而談到像小肖這樣的普通業務員的收入,小肖説,一個月工資也就三千塊錢。“有時候真沒人,我們就放假回家了。我們老闆最近正琢磨轉行呢,想賣酒或者做餐飲。”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整個市場裏還有絕大部分是河北滄州人。因為滄州的孟村和鹽山兩個縣有管件基地,從事鋼材生意的人們數不勝數,挨家挨戶不是大廠子就是小廠子,沒有資本建廠子的就出來做業務員。2008年那幾年對於滄州人來説就是黃金時代,他們在北京打下了一片天空,錢也沒少掙。但就在今年,大家總是聽説老家哪兒哪兒的廠子又倒閉了,而在北京的業務員因為賺不到錢也都回了老家,或者改做他業。

  客戶欠賬成普遍現象

  同樣是來自河北滄州的老劉也在這家市場經營著一個店面,他表示今年鋼材生意確實不好做,勉強能混口飯吃。老劉介紹,他作為經銷商從批發商處購買鋼材,再賣給客戶時每噸加二三十塊錢的價。這二三十塊錢包括店面和庫房房租、員工工資、運費、水電等等,算下來真的是薄利。而在2008年那會兒,每噸鋼材經銷商可以加到100元、200元甚至300元,利潤是現在的好幾倍。“因為現在市場價格太公開透明瞭,鋼材多少錢一噸網上一查就能查到,我們經銷商沒有加價的空間。”

  老劉説,跟2008年相比,現在業內也有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現象,就是欠賬。因為欠賬問題經銷商卡在客戶和批發商中間很難受。在2008年那會兒,大家都知道“鋼材不欠賬”這一説,無論大型小型經銷商手裏有錢週轉,生意做得也自在。但隨著鋼材利潤大,吸引的從業者越來越多,為了拉攏客戶,漸漸出現了欠賬的情況,甚至現在成了行業內的一個普遍現象,一些客戶先交訂金就拿貨,約定半個月或者一個月交錢,但實際上過了兩個月人家也不交錢。有些可能確實資金週轉不開,有的就是惡意欠賬不還。

  而經銷商拿不到錢,到批發商那去提貨,也要受到排擠。“人家批發商的態度是你愛買不買,不差你一家。關係混得好了,可以讓你欠賬,但欠一天每噸加4元錢,一噸4元錢,100噸呢,一天得多少錢。”這4塊錢,幾乎是把經銷商的利潤給榨幹了。所以在本就不多的客戶當中,經銷商還得小心翼翼地選靠譜的,生怕遇到哪個不靠譜的欠賬不還,要賬是真的費勁。

  老劉也想過轉行的問題,不過他覺得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好像哪行都做得不易,這麼大歲數了接觸別的行業也有點力不從心,賣鋼材現在還能勉強維持。

   國內市場低迷轉戰國外

  對於鋼鐵賣出白菜價的現象,上周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作出了回應。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鋼鐵、煤等大宗原材料價格下跌是産能過剩矛盾的體現,企業要主動調整結構轉型升級。

  盛來運表示,最近鋼鐵、煤等大宗原材料價格確實跌得比較厲害。鋼材價格之所以低是供過於求,從消費角度來説,隨著房地産的調整,需求回歸常態,更重要的是供給能力太強。據鋼鐵協會不完全統計,我國鋼材産能超過了10億噸,但現在需求量是7億到8億噸,所以供過於求必然造成價格的下跌。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今年前8個月,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速較去年下降3.8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0.5%,而這些行業增速的下滑對鋼鐵等原材料行業的産品需求也會下降,因此今年1至7月份我國鋼材消費量開始呈現負增長。

  但與此同時,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1至7月,我國粗鋼産量是4.81億噸,以50.1%的比例佔據世界總量的一半。供大於求的局面導致鋼鐵企業利潤不佳,前7個月,大中型鋼企的利潤為113.28億元,銷售利潤率僅為0.54%,這個數字是工業行業中利潤率最低的行業。

  國內賣不出去,就轉戰國外。有媒體報道稱,由於國內需求放緩、環保規定收緊,而且國內市場上的銷售越來越難以減輕日益增加的債務負擔,中國的鋼鐵製造商正希望通過出口擺脫困境。同樣是中鋼協的數字,今年1至7月累計國內粗鋼産量同比增加1249萬噸,而出口增加折合粗鋼1371萬噸,出口粗鋼的增加量超過粗鋼的增加量,也就是説今年前7個月增加的粗鋼産量全部用於出口,這一數字創造了出口數量的新高。但這一做法導致出口鋼材均價僅為793美元/噸,同比下降9.1%,利潤微薄。

  未來需要轉型及兼併重組

  鋼鐵行業在最近一段時間確實飽受詬病。國際鋼鐵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鐘紹良上周在上海表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中國鋼鐵消費峰值將在近兩年(2015年左右)到來,這比大多數機構預測的時間要早。一些鋼鐵公司也表示産能過剩,還有一些悲觀的言論已經提了很多次,改革和轉型工作也一直在推進。今年1至7月,我國粗鋼産量同比增長2.7%,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4.4個百分點,表明壓減産能等舉措已經有些效果。那麼為何還會陷入這樣的處境,下一步應該如何做才能挽救現在的局面?

  國家統計局盛來運表示,這種背景下,一方面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去産能化的要求貫徹實施。另一方面,從企業角度來説,一定要在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下主動調結構、轉方式,“這是跨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這個坎兒必須經歷的階段,也只有這樣做,才能最終化解産能過剩的問題。”

  工業和資訊化部産業政策司司長馮飛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産能過剩是中國經濟發展過程當中的頑疾,改革開放30年來已經經過了幾輪産能過剩,這一輪産能過剩是比較突出的。

  産能過剩的原因首先有週期性的因素,和政府的作用,特別與經濟職能的定位有很大的關係。馮飛也提到要真正化解産能過剩,一方面要採取短期的應對措施,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另一方面還是要建立化解産能過剩長效機制,所謂長效機制有兩個方面最重要的含義,一個是市場優勝劣汰的機制,另一個是政府該做的要做到位。

  今年5月,工信部提出2014年淘汰煉鐵能力1900萬噸、煉鋼能力2870萬噸的目標。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嚴、銀行對信貸系統的收緊,已有一部分環保不達標、虧損嚴重的鋼鐵企業倒閉,或者面臨著被淘汰或被關停的命運。

  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鋼鐵行業的轉型需要靠競爭優勝劣汰,靠兼併重組來實現。通過重組整合,優化配置分散産能,讓落後的企業退出市場,可以推動優勢企業做強做優,主導全行業變強。知名財經專欄作家葉檀也表示,必須要進行兼併重組,兼併重組未必能解決産能過剩的問題,但如果不進行兼併重組,一定解決不了産能過剩。未來類似于鋼鐵這樣的行業,三到五家大企業已經足夠了,不需要現在這麼多的中小企業來污染環境,製造産能。

  未來,在競爭中淘汰將成為鋼鐵行業的常態。華菱鋼鐵董事長曹慧泉曾表示:“企業的兼併重組,在紡織等輕工行業已基本完成,而在鋼鐵等重化工業才剛剛開始。”

  最新消息

  國內鋼價上漲一週即回落

  國內現貨鋼市的久違漲勢,“好景並不長”,才短短一週工夫,總體又出現回調。鐵礦石市場也同樣,勉強的提拉,“拉不住”下行的頹勢,礦價再度破了每噸80美元的市場心理價位。

  據國內知名鋼鐵資訊機構“我的鋼鐵”提供的最新市場報告,最近一週,國內現貨鋼價綜合指數小幅回調,報收于111.11點,一週下跌0.08%。市場人士觀察,上上周鋼材期貨和鋼坯價格聯動上漲,帶動現貨鋼市的信心大增。但到了上一週,期貨和鋼坯價格雙雙出現回調,現貨鋼價也隨之調整,下游更是放慢了採購的速度。

  據分析,在建築鋼市場上,雖然價格整體依然延續上漲,但漲幅已明顯收縮。上海、濟南等地噸價一週上漲20元至180元,天津、石家莊等地已出現下跌,噸價跌幅在20元至70元。目前,商家信心已轉向謹慎,市場成交也在逐步縮量。

  在板材市場上,價格總體下跌。熱軋板卷價格跌幅相對較小,上海、合肥等地噸價一週下跌20元至50元。上海市場的熱軋價格是先漲後跌,市場成交較差,商家心態轉向悲觀,加大了價格下跌的空間。中厚板市場總體也是弱勢下探,上海、濟南等地噸價一週下跌20元至80元。上海市場上,需求逐步趨弱,而新貨資源又將補充入市,供應壓力不減。商家只能以觀望為主。

  鐵礦石市場的困境,與鋼市基本一樣。勉強的短時拉升,難擋市場內在的下行勢頭。據“西本新幹線”的最新報告,在國産礦市場上,河北地區鐵精粉價格弱穩運作,部分大礦下調價格,市場悲觀氣氛蔓延。進口礦價先漲後跌,10月23日62%品位普氏鐵礦石指數收在每噸79.75美元的價位上,一週下跌1.25美元。國慶長假之後,鋼廠補庫需求上升,港口鐵礦石庫存量有所下降。但是,這樣的補庫需求難言“放量”,鋼廠採購仍然十分謹慎,供需雙方還是處於僵持的狀態。

  相關機構分析人員認為,在持續弱勢的市場狀態下,中國的鋼産量還是“壓不下來”。9月份全國粗鋼日均産量依然環比略有增長;鋼材的日均産量更是創下歷史次高水準。由此可見,鋼鐵業長期積累的矛盾有十分複雜的因素存在,並不是“微利虧損了就壓産、淘汰”這樣簡單。過剩産業要最終達成新的平衡,是市場轉型、政策環境調整及市場博弈的一個長期綜合互動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