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能源 > 非常規能源 > 正文

字號:  

我國核電裝備緊隨高鐵出海 瞄準萬億元國際市場

  • 發佈時間:2015-01-22 02:29:3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唐振偉  責任編輯:馬巾坷

  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批示指出,全面提升核工業競爭優勢,推動核電裝備“走出去”,確保核安全萬無一失。

  從核電在建工程來看,目前,我國核電在建機組有26台,規模2800萬千瓦,這使我國成為世界核電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向有關媒體稱,中國很早就想在國外修建核電站,因為“出口一個核電站,相當於出口100萬輛桑塔納轎車”。

  然而,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從“核電大國”到核電裝備大規模出口的“核工業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核電裝備

  “走出去”初見成效

  可喜地是,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已經取得了重要突破,那就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在國內外將分別落地。中國核電“走出去”,其中一個關鍵目的是帶動能源技術裝備的出口。

  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10年,國際市場上還會有60台至70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開工建設,潛在市場規模達到萬億元人民幣,行業整合將有助於我國核電行業在國際市場實現新突破,行業龍頭受益明顯。

  申銀萬國研究顯示,從目前看,核電是可以貫穿整個2015年的大主題,海外行銷、“走出去”值得期待。同時,國內核電項目重啟後,後續核電裝機規劃的調整以及項目核準及開工的節奏直接影響核電板塊相關投資標的的選擇以及空間判斷。在“安全發展核電”的戰略思想指導下,核安全設備市場將率先受益。

  民生證券研究也認為,未來會看到更多的能源資本出海,以央企、以及上市公司龍頭代表的新能源資本去海外開發核電、光伏、風電將會變成新常態。

  中廣核集團近日通報顯示,截至2014年底,該企業總資産超過3900億元人民幣,在運核電基地擴大到4個共計11台機組,在運裝機容量達到1162萬千瓦,保持國內首位;在建機組達到13台,裝機容量1550萬千瓦,繼續保持全球第一。預計今年年內將有5台核機組建成投産,屆時該集團下屬核電基地將增加到5個。

  另外,2014年,隨著高層的外交活動,中國核電主管部門與核電企業與法國、阿根廷、義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捷克、哈薩克等國簽署合作文件。中核集團與阿根廷、加拿大達成合作協議,中廣核集團在英國、羅馬尼亞等地的佈局也初見成效,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也已與西屋公司、土耳其發電公司簽署合作備忘錄。

  大規模

  “走出去”言之尚早

  但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談核電海外戰略仍顯得稍早了些。而且,基於安全性方面的顧慮,海外市場可能未必像想像中的那麼好!

  中國自主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目前只是剛剛邁過了“三代核電技術”的國際“門檻”,還沒有在國內安全運作的經驗,現在就談“走出去”,國際市場是否認可,願不願意對中國技術“買單”目前還是未知數;未來核電技術設備的海外戰略,與高鐵技術“走出去”的發展路徑非常相似,需要首先在國內以第三代核電技術建成投産並安全運營一批核電站,這樣在國際市場上才會有説服力!

  而核電項目本身的建設週期又很長,因此,“第三代核電技術從在國內投入應用到走出國門,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林伯強稱,高鐵技術作為“中國創造”的代表走出國門也是現在國內應用成熟之後才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的,核電技術也不會例外。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新能源行業分析師華鵬偉也向記者表示,目前核電裝備海外戰略方面,出口小部分設備沒有問題,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也可能隨著中廣核的海外項目在國內和國外同時落地;但大規模出口還很難實現,因為“華龍一號”在國內還沒有運作經驗,因此,短期內不太可能被國際市場大規模採購。

  另外,華鵬偉分析,第三代核電技術建設成本要高於第二代技術,安全性上優於二代技術,增加了很多安全設施;但經濟性方面不如第二代核電技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