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過審

  • 發佈時間:2014-08-27 10:13: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北京商報訊(記者 王曄君)國家能源局昨日宣佈,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自主研發的“華龍一號”核電機型近日通過審核,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出席審查會並見證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簽訂 “華龍一號”技術融合協議。

  據了解,“華龍一號”由中核的ACP1000和中廣核的ACPR1000+兩項技術融合優化而成,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産權,已獲得743件專利和104項軟體著作權,覆蓋了設計技術、專用設計軟體、燃料技術、運作維護技術等領域,滿足核電走出去戰略要求,“華龍一號”充分利用我國目前成熟的核電裝備製造業體系,自主研製了關鍵設備和部件,首堆示範工程設備國産化率大於85%,並具有良好的經濟性。

  長期以來,中國核電技術路線的不統一,早已被廣為詬病。而中廣核自2005年以來,同樣在法國引進的百萬千瓦級堆型——M310型的基礎上,也開展了自主研發的歷程,通過多項技術改進,從CPR1000發展到CPR1000+技術,再到最終的ACPR1000+技術。

  2013年3月18日,吳新雄出任國家能源局局長。上任後的一個月後,他就提出了將中核ACP1000和中廣核ACPR1000+技術進行融合的設想。2013年4月25日,由國家能源局牽頭,召集雙方領導專門召開協調會,商議將兩家技術進行合併。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坦言,“華龍一號”過審標誌著此前各自為政的核電技術開發逐漸走向統一,有利國內核電技術、標準的制定,同時避免了同質化競爭,降低了我國在核電技術研發方面的成本,對於我國核電行業發展將産生深遠影響。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趙成昆在評審會上透露,“華龍一號”的示範工程將在福建福清和廣西防城港各建兩台“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一般核電站的建設週期在5-6年左右,在此之前雖然也可以向國外推廣‘華龍一號’技術,但是要是自己國內都沒有使用的話,國外一般願意採用的可能性還比較低,估計‘華龍一號’商業化至少需要5-6年可能才會顯現,但相比此前進程將明顯加快。”林伯強稱,目前世界上一半的核電市場在我國,未來“華龍一號”的商業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