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非常規能源 > 正文

字號:  

中石化陜西擬建年産80億立方煤制氣項目

  • 發佈時間:2014-12-19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巾坷

  繼新疆準東8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之後,中石化欲再次加碼煤制氣。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陜西省榆林市發改委處獲悉,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中石化全資子公司)總經理楊棟近期多次前往榆林,就擬在榆林建設8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煤化一體化項目,與榆林市市長陸治原進行會談。

  油氣資源一直是 “兩桶油”的鏖戰之地,相較于中石油的天然氣資源,中石化明顯“先天不足”,近些年來,中石化亦加快了其在上游勘探開發的腳步。卓創資訊煤制氣分析師王曉坤認為,此次中石化欲在榆林開展煤制氣項目,實為其對天然氣上游領域“發力”,意欲搶灘上游天然氣市場。

  天然氣市場的缺口使得成本低廉煤制氣成了各企業競相追逐的“香餑餑”。然而“看上去很美”的煤制氣仍舊面臨技術、耗水和環保等諸多難題。榆林市發改委人士亦坦承,“該項目仍舊面臨著配套煤礦、選址、用水、環評等多項問題,目前並未落定。”

  煤制氣成本相對較低

  《證券日報》此前報道稱,我國天然氣資源在儲量、産量和管道輸送上,都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巨頭壟斷。國內天然氣生産以中石油為主,佔全國産量的77%,中石化和中海油的市佔率分列第二、第三位。

  “上游的天然氣是體現一個企業市場話語權的重要環節,中石化此次佈局煤制氣顯然是出於該方面的考量。”王曉坤表示。

  “(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多次來我們這兒(榆林)洽談煤制氣項目。”榆林市發改委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公司資料顯示,在2012年,中國石化長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傅玉成便提出了“要充分利用煤炭、天然氣資源”的工作指示。

  “中石化之前主要致力於下游煉化、深加工環節,在上游氣源方面對市場的掌控力相對不足,近年來(中石化)也在加快勘探開發的腳步。”王曉坤稱。

  中石化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勘探及開發板塊的資本支出207.43億元。高額的資金投入亦為中石化帶來可觀的收益。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外銷原油、天然氣及其他上游産品為中石化帶來入347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24.1%。

  除了勘探開發之外,王曉坤認為加碼煤制氣項目的建設,是中石化補充其上游短板的另一舉措,其分析稱,“煤制氣成本相對較低,項目若能落定則會成為其利益增長極。”

  項目是否落定尚未知

  天然氣需求的持續增長使得各大企業對煤制氣項目趨之若鶩,中石化更是大下血本。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4月,中石化便豪擲700億元在新疆準東建設80億立方米/年的煤制氣項目。

  時隔一年半,中石化便又欲在榆林開展同樣大規模的煤制氣項目,對此王曉坤“並不看好”。

  王曉坤認為,2013年大量煤制氣項目獲批,是因為國內嚴重的“氣荒”所致,事實上煤制氣仍舊面臨技術、耗水和環保等諸多壁壘,此外國家近期也有政策面逐漸縮緊的趨勢。

  王曉坤的擔憂不無道理。公開資訊顯示,今年3月,國內首個煤制天然氣示範項目——大唐克旗煤制氣項目投運入網僅一個月便因管道腐蝕問題突然停産。

  除了技術壁壘之外,煤制氣項目巨大的耗水量使得其對於前期選址、環評等環節要求頗高。榆林市發改委油氣科相關負責人亦坦承,“該項目仍舊面臨配套煤礦、選址、用水和環評等多項問題,目前並未最終落定。”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中石化方面,其工作人員並未正面回應該項目的相關情況。

  除了質疑的聲音之外,化工專家、陜西省決策諮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郭衛東則認為該項目 “市場潛力巨大”。“國家規劃到2020年要達到4200億 (立方米)的天然氣供應量,而目前國內自産加上進口不超過2000億(立方米),未來加快煤制天然氣發展是必然趨勢,中石化此舉顯然符合這個戰略目標。”郭衛東表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