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中車首減速:業績增速放緩 海外訂單下滑

  • 發佈時間:2016-03-30 07:31:39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馬元月 彭夢飛  責任編輯:吳起龍

  昨日晚間國內軌道交通巨頭中國中車(601766)公佈了自成立以來的首份年報,從公司財務數據看,雖然業績出現一定程度的增長,但是增速已經明顯放緩,而在影響公司業績持續增長的關鍵點海外訂單上,中國中車2015年全年實現的出口簽約相比于2014年的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之和出現了下滑,也就是説,合併之後形成國內壟斷的中國中車卻並未在海外市場如魚得水。

  業績增速明顯放緩

  據中國中車2015年報財務數據顯示,公司2015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419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8.98%;中國中車2015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1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27%。同時中國中車董事會決議,公司擬以總股本273億股為基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1.5元(含稅)的現金紅利,合計派發41億元。

  2015年6月1日,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正式完成合併並更名為中國中車,在合併後的首份年報中,雖然中國中車表示業績完成了1+1>2的任務,但是從業績增長上看,中國中車的業績增速出現明顯放緩。數據顯示,中國南車20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7.61%,中國北車2014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3.03%,而合併後的中國中車2015年凈利潤卻只實現了9.27%的增長,業績增速放緩明顯。

  中國中車董事會在公司年報中對於2015年的業績定義為“實現了一個良好的開局”,但是從業績的具體增長來看只能算是差強人意。中國中車營業收入細分後,鐵路裝備業務、城軌與城市基礎設施業務、新産業業務、現代服務業務分別佔總收入的53.82%、10.17%、21.88%、14.13%,鐵路裝備業務仍舊比重較大。

  海外訂單出現下滑

  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併為中國中車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推動中國高端裝備製造走向世界,而海外訂單增加多少也成為我國高鐵國際化程度的體現,2014年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在海外訂單上都出現了大幅度增長,據兩家公司2014年報顯示,中國南車2014年新簽海外訂單37.6億美元,同比增長68.6%;中國北車2014年全年出口簽約額為29.9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73%,而2014年兩家公司海外訂單佔全年新簽訂單比重也是歷史最高的。

  市場本以為合併後的中國中車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會更強,名片也會更加的響亮,但是2015年的新簽海外訂單上卻並不是如此。中國中車2015年報顯示,公司當期國際業務實現出口簽約57.81億美元,對比中國南車和中國北車2014年合計67.54億美元的出口簽約額,下滑約14.4%。

  財務數據顯示,中國中車2015年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了67%。這主要是公司在消化前期的海外訂單,而實現“高鐵外交”的路卻仍舊任重道遠,至少在新增海外訂單上要實現一個大的突破,顯然2016年海外訂單繼續保持著2015年的局面是不行的。

  估值回歸之路漫長

  昨日中國中車A股收盤價為10.07元/股,市值為2748億元,而這相比公司合併之初時的約8842億元市值縮水了近68.92%。在合併前,參與投資中國南北車的投資者都賺得盆滿缽滿,而在合併後參與炒作中國中車的投資者則大多損失慘重。

  就年報業績本身來看,中國中車2015年差強人意的業績基本上很難帶動股價的增長,因為業績本身看不出公司合併後出現的大變化,同時雖然中國中車市值相比最高時縮水68.92%,但是這在A股中其他股票上也都有出現,超跌反彈邏輯不存在,對於目前中國中車的投資者來説,急需要獲得的利好資訊是中國中車在海外業務上攻城略地,實現大的突破。同時市場回歸藍籌股的炒作,如此才能帶動這個巨無霸的股價上漲。

  2016年3月11日,芝加哥交通管理局(CTA)通過官網正式宣佈,中國中車中標芝加哥7000係地鐵車輛採購項目,不過中國中車提交的報價為13.1億美元,比競爭對手龐巴迪出價低2.26億美元,中國中車打低價取得的訂單是否得當仍舊需要未來業績説話。

中國中車(601766)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