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五洲龍新能源再惹“火”:資本之路或蒙陰影

  • 發佈時間:2016-03-27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庭

  深圳五洲龍新能源再惹“火” :資本之路或蒙陰影

  熊學慧

  産銷量均超3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被投資機構認為是“十三五”的“風口”, 格力電器 (000651.SZ)擬花上百億資金收購珠海銀隆汽車就是一個有力例證。不過,有些資本也有可能坐到“火山口”。

  3月16日晚上,深圳五洲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洲龍)生産的一輛混合動力客車在行駛中忽然起火,這輛M354路公交車被燒成骨架,所幸無人傷亡。這是五洲龍客車連續兩年發生自燃事故,而上一次“起火”是去年的4月26日,原因是電池過充。

  截至發稿前,五洲龍董事會辦公室楊姓負責人沒有向《中國經營報》記者提供自燃事故車輛的産銷數據,只是稱政府方面正組織第三方機構對事故原因展開調查。目前在深圳運作的五洲龍新能源客車超過4000輛,而事故車型則被要求整改。

  據了解,五洲龍的新能源汽車之路始於2000年,其董事長張景新也被業界認為是行業的“領軍人物”,張景新曾立志將五洲龍打造成為“中國新能源客車第一品牌”,是要把同城的 比亞迪 及金龍、宇通等老品牌給“幹下去”。

  事實上,這一目標達成之路仍然遙遠,而頻繁“起火”也為五洲龍的資本之路蒙上陰影。此前, 西部資源 (600139.SH)曾計劃出資20億元收購五洲龍80%的股權,但以失敗告終。

  按五洲龍官網介紹,其産品涵蓋新能源汽車産業鏈的所有關鍵環節,目前已具備整車年生産3萬輛、鈦錳合金動力鋰電池3億安時的生産能力。

  五洲龍再惹“火”

  據通報,五洲龍這次自燃事故發生於3月16日晚上8時左右。一輛M354路公交車在深圳梅龍路四季春城公交站臺車輛尾部冒煙,隨後車輛起火自燃。

  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龍華交通運輸局隨後出具的情況報告稱,車廂尾部先行起火,車體兩側動力電池箱體完好。該公交車是2011年8月18日投入運營的五洲龍油電混合動力車,已運作四年零七個月。

  上述車輛由深圳市西部公共汽車有限公司運營,該公司運作的各類車輛超過3500輛。不過,西部公汽綜合部負責人沒有向記者提供該公司運營的五洲龍客車的數據,也沒有説明起火原因。

  此後,深圳市政府已要求相關部門重點排查五洲龍品牌的公交車輛安全隱患,以保證群眾的出行安全。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及深圳市發改委正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查明此次“3·16”事故原因。

  事實上,這已是五洲龍第二次發生起火自燃事故。去年4月26日,一輛五洲龍A10純電動車在加電站內起火。

  去年8月公佈調查結果表明,“4·26”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動力電池過充”。車輛動力電池充滿電後,動力電池過充電72分鐘,過充電量58kWh(千瓦時),造成多個電池箱先後發生動力電池熱失控、電解液泄漏,引起短路,導致火災。

  工信部隨後發佈通知,稱“個別地區出現純電動客車、混合動力客車自燃事故,據查事故車輛在産品設計、日常使用中存在安全缺陷和隱患”,並要求在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為吸取教訓,預防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未曾想,通知發出8個月後,五洲龍再次發生起火自燃事故,而這次是混合動力車起火自燃。從起火現場圖片來看,這次“3·16”事故的車輛動力電池箱體完整,但整車被燒得只剩下車架和部分車體。

  關於“起火原因與電池等新能源動力系統有無關聯”,深圳市交委秘書處負責新聞發佈工作的人員對記者稱,“我們沒有發佈過有關事故原因的消息”。

  據了解,目前在深圳運作的五洲龍客車超過4000輛。“3·16”事故發生後,西部公汽、深圳巴士集團等公司被要求對正在運作的同類車輛進行排查、整改。

  “彎道超車”曝缺陷

  五洲龍楊姓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深圳市政府已組織相關機構對“3·16”事故原因進行調查,第三方機構對同類車輛進行檢測,調查結果會適時公佈。

  實際上,五洲龍是“半路出家”做新能源汽車,技術難題或是困擾五洲龍致其事故頻發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已查證的“4·26”事故的一個重要是産品設計的安全缺陷。

  上述楊姓負責人承認,同型車輛在設計方面確定存在缺陷,比如缺少電池過充保護裝置。據稱,五洲龍事後對其所産的新能源汽車進行了改進。

  資料顯示,五洲龍2000年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2003年從廣東揭西縣遷至深圳。而其前身廣東富達企業集團則早在1985年就已創立,其董事長張景新以做汽車運輸及零部件貿易起家。

  不過,五洲龍起點較高。張景新在2000年決心投入全部身家研發混合動力電動客車,正是得益於同年受邀回國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新能源汽車領域專家萬鋼的指點。萬鋼在2000從德國大眾回國後即向國務院提出了開發潔凈能源轎車的建議,其後被科技部聘為國家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總體組組長。

  五洲龍在2002年研製出2輛公交和旅遊混合動力樣車。2005年11月13日,五洲龍混合動力客車商業化營運項目正式列入國家863計劃。在深圳市政府的力推下,7輛五洲龍混合動力公交車同年在深圳投入示範運營。

  2008年,五洲龍的新能源客車開始在深圳市大規模投放運營。得益於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扶持及國家實施的“十城千輛”計劃和後期的大力推廣政策,五洲龍迅速崛起。按照五洲龍的説法,其混合動力車節油率為25%至30%,産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産品品質及售後服務都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

  張景新曾立志將五洲龍打造成為“中國新能源客車第一品牌”,是要把同城的比亞迪及金龍、宇通等老品牌給“幹下去”,以實現“彎道超車”目標。不過,3萬輛産能的五洲龍與年銷6萬多輛新源車、“全球銷量第一”的比亞迪相差“幾十條街”的距離。

  而這次“3·16”事故又為五洲龍新能源車戰略蒙上一層陰影。雖然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但安全隱患的事實存在,後期如何整改再度成為業界關注的重要問題。

  五洲龍需要解答的疑問是,如果這次事故與動力電池關係不大,那又是什麼問題引發?為什麼五洲龍新能源汽車在上次整改後仍發生事故?

  記者為此請教了新能源汽車方面的專家,這名專家提出,五洲龍混合動力車的供電系統有幾套、是24伏還是42伏電壓、汽車零部件是否相應提高電壓等級、是否通過了相應的電磁相容性測試等應該是事故調查的一個重要方向。

  資本困境中突圍

  雖然疑問有待解答,事故同型車輛在整改、排查,但五洲龍“追風”的腳步並未停下。因為“十三五”新能源汽車産業仍是國家推廣的重點,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産銷量達到500萬輛。統計數據表明,201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卻逆市上揚,新能源汽車生産34萬餘輛,銷售33萬餘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

  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歐陽明高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2016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個轉捩點,開始進入大規模推廣的階段,預計2020年會佔到一個相當(大)的市場份額。”

  正為新能源車在“飛”,投資機構認為“十三五”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已形成,包括五洲龍在內的新能源車企由此備受資本青睞。比如,格力電器擬投資百億元著手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汽車公司。

  事實上,資本早在十幾年就垂青於五洲龍。為加速發展,五洲龍不斷引進、吸收新的資本進入。西部資源委託評估機構出具的報告表明,2005年5月16日,廣東省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333.33萬元,成為最早進入五洲龍的資本。

  此後,深圳市盛威投資有限公司逐步取代廣東省科技風險投資成為五洲龍新股東。至西部資源2014年4月發出並購資訊前,五洲龍的註冊資本增至1億元,其股東為廣東富達企業集團客車分公司、盛威投資、楊志遠、張玉春,持股比例分別為50%、40%、8%、2%。

  評估報告還顯示,至2013年底,五洲龍資産總額為24.51億元,負債總額為21.4億元,所有者權益賬面值3.11億元。西部資源擬定增36.18億元,其中20億元用於收購五洲龍80%的股權。但此項定增計劃未獲監管層批准,並購事項流産,五洲龍獲得鉅額資金補血的機會。

  註冊資料顯示,五洲龍目前的股東簡化為北京威卡威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京威股份 )及廣東富達投資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達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48%、52%。京威股份由德國埃貝斯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起,實際控制為李璟瑜,李曾任職廣州標致汽車公司。

  歷次融資資訊則表明,五洲龍目前遭遇資本因境,較高的負債率是其發展受阻的難題之一。張景新之前曾表露過五洲龍上市融資的設想,但上市之路與其研發新能源汽車一樣充滿艱辛。

  而對於記者提出的“五洲龍後期是IPO還是仍然尋求並購方”的問題,前述楊姓負責人並沒有正面回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