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聚美優品“巨沒有品”? 售假坑顧客上市坑投資人

  • 發佈時間:2016-02-25 08:52: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月24日,聚美優品因欺詐消費者,售賣虛假包裝潔膚棉而被《長江日報》曝光。根據報道,聚美優品所售一款38元潔膚棉導致消費者用後皮膚不適,數次要求聚美優品退貨未果,遂起訴到法院。經法院判定,聚美優品在明知産品外包裝標識不正確的情況下仍銷售,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屬於欺詐行為,被判承擔連帶責任賠償消費者。

  除了售假對消費者造成侵害外,近日聚美優品還因宣佈私有化而引來了眾怒。投資過滴滴和餓了麼的知名VC投資人朱嘯虎就直接在朋友圈炮轟“陳七塊”,認為這件“巨沒有品”的事將嚴重影響未來中概股赴美上市獲得較高估值。此外,還有不少利益受損的投資者表示準備“組團”起訴聚美優品。

  售賣虛假包裝産品 欺詐消費者

  據《長江商報》報道,2014年4月,李某在“聚美優品”網站購買了一塊“魔法城堡綠茶蒟蒻沐浴潔膚棉”,售價38元。然而使用後,她感覺皮膚不適,清潔也不夠徹底,與網站宣傳的“美白、抗氧化、深層清潔”等功效嚴重不符。數次要求網站退貨未果,李某覺得合法權益受到損害,起訴到法院,請求判決潔膚棉的“生産商”武漢芘芘薇莎化粧品有限公司與“聚美優品”網站運營平台北京創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返還購物款並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

  兩被告在庭審中提交了産品專利證書、産品檢測報告等材料,證明該潔膚棉是天然無添加産品,且確實含有綠茶成分。但被告同時承認,該産品的生産廠家實際是“武漢農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具備生産資質,芘芘薇莎是農翔公司的全國授權經銷商,授權期限為2012年12月8日至2017年12月7日。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提供的證據能證明該潔膚棉是合格産品,但根據《欺詐消費者行為處罰辦法》規定,不以自己的真實名稱和標記銷售商品的,應認定為“欺詐消費者行為”,芘芘薇莎的行為明顯屬於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創銳文化作為網路交易平臺的提供者,在應當知道該産品外包裝標識不正確的情況下,仍對該商品進行銷售,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2015年6月10日,一審法院判決,被告武漢芘芘薇莎化粧品有限公司退還李某購物款38元,並支付賠償款500元,被告北京創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擔連帶責任,駁回李某的其他訴訟請求。被告兩公司上訴至武漢市中級中院,近日,經法院釋法,兩公司均願按原判決執行,向法院申請撤訴。

  因私有化被擠兌“巨沒有品”

  據《羊城晚報》報道,近日,不少投資者在雪球財經或相關QQ和微信群對聚美的低價私有化憤憤不平:“巨沒有品。14年5月22美金IPO,2年不到7美金私有化,為股東創造的回報是-69%。被嚴重低估不想著怎麼提升股東價值,只想著低價私有化,簡直刷新無恥下限了”。此事還讓業界對於中概股未來在美國市場的前途表示擔憂,也有專家表示,一些中概股公司的要約收購價格過低,實際已形成了低價私有化的風潮,對美國中概股的投資者不利,甚至可能會令中概股企業的整體聲譽受損。

  投資過滴滴和餓了麼的知名VC投資人朱嘯虎近日就直接在朋友圈炮轟“陳七塊”,認為這件“巨沒有品”的事將嚴重影響未來中概股赴美上市獲得較高估值。i美股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梁劍在雪球上説這對其他未私有化中概股的估值是“再撒了一把鹽”。陳歐方面對此並未正面回應,在給羊城晚報記者的微信中,他只是表示“完成轉型”。

  一些中小股東甚至集結到網上,聯合起來表示要維權。一位小股東説,中概股真是讓人傷透了心,這樣的行為很難讓投資者實現價值投資,而若中概股公司只是想上市撈一筆錢就走,也就不怨人家做空機構總是找茬。不少投資者在論壇上討論著如何維權,有人建議聯繫美國那邊的律師,先進行集體訴訟,然後到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投訴。

  對此有律師表示,私有化是一種公開市場的交易,如果有投資者認為報價過低,也可以出更高的報價進行競爭收購。在聚美優品的私有化過程中,雖然報價對比上市時來説有些低,但是從程式上來講並沒有什麼問題,是符合法律規定的。但若投資者有不滿且進行訴訟或將影響公司私有化過程。

  投資者巨虧 欲起訴聚美優品

  據《證券日報》報道,低價質疑背後是聚美優品投資者虧損慘重的現象。一位張姓投資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接觸到有最多虧損300萬美元的投資者,“幾乎95%以上的聚美優品投資人都是虧損的”。

  一位來自美國矽谷的軟體工程師齊先生(化名)告訴記者,2011年,在電視節目中關注到這家公司,所以堅定不移地相信陳歐和他們的團隊,於是選擇在聚美優品上市初期買入,在2014年5月份也就是聚美上市後的幾個月裏,其一共花費32700美元在公司股價25美元左右,買入聚美優品的股票。齊先生表示,在聚美優品上市後的一年多裏,自己一直都沒有動搖,一直把聚美視作長期投資。

  2014年5月份公司發生假貨事件後,2014年年末,陳歐在微網志中發文勾勒出跨境電商的無限前景,文中提到“首先,對於近期的股價下跌,我也很難過,但我仍然覺得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只有對消費者100%負責,獲得消費者信任,才會有長期的股東價值,否則有一天我們必然被負面淹死。”

  在上述文章的結尾中陳歐稱:“對於聚美的股東,我想説,希望你們能夠理解我們的選擇,相信我們,給我們更多的時間,我們暫時的低調,只是在積攢力量。”齊先生表示,當時看了這樣的説法,投資者也是信心滿滿,依然堅信不疑地繼續持有,儘管在2015年5月份,聚美優品財報披露後,公司股價開始下跌。

  但是誰也沒想到,下跌沒有至今沒有停止過,直到2月17日,齊先生得知聚美優品要以7美元私有化時,其感到“無比震驚、心碎、和憤怒,不但是無法彌補的損失,更重要的是我有一種強烈的被騙感”。據齊先生提供給記者的虧損圖標顯示,目前其虧損金額為22000美元,虧損幅度為高達70.71%。

  這並不是個案,網名為“一哥”的投資者表示,自己買了幾萬美元的聚美優品股票,“這幾天都沒有好好睡過覺,不但是為巨大的虧損擔憂,更重要的是有一股很強烈的被騙感。我們這些長期持有的小股東把所有的信任都押在了他們身上,而且從未動搖,理應獲得回報,但卻換來最慘重的代價”。

  業務遭遇瓶頸 去年第三季度盈轉虧

  據《通信資訊報》報道,在美上市的聚美近日宣佈私有化計劃,以發行價的三分之一回收公司,引起了業界驚呼和投資者不滿。

  進入2015年第三季度以來,聚美的凈利潤開始出現了虧損。聚美發佈的2015財年第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聚美去年第三季度總凈營收為19億元,同比增長99.9%,其中自營凈收入同比增長122%;而同期虧損8690萬元,為2015年首次季度虧損。此後,聚美陷入“假貨”等負面傳聞,加之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股價持續走低。聚美近日收到的私有化報價為每ADS 7美元,該價格相比IPO發行價22美元,縮水高達68.2%。截至2016年2月16日收盤,聚美市值約為9億美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聚美市值縮水了近30億美元。

  在一份網傳陳歐所發佈的內部信中,陳歐認為“在目前的美股市場,我們被嚴重低估了”,原因是在電商瘋狂競爭和鉅額虧損的競爭環境下,聚美仍然可以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維持優秀的盈利能力。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目前整個電商行業白熱化競爭加劇,電商企業庫存量大,也面臨資本市場的壓力。”業內人士表示,聚美提供的産品品質跟不上消費者的需求,使其遭遇了成長瓶頸。作為一家化粧品電商,聚美生存的關鍵在於是否能獲得足夠多的正品,並讓其在平臺上折價出售。但聚美和品牌經銷商相比,在銷量上表現較弱,難以直接拿到低折扣的貨源,而與第三方渠道合作又難以保證商品的真偽。如2014年,聚美供應商祥鵬恒業售假一案曾使聚美一度陷入“假貨”危機。

  與此同時,聚美可謂是“成也跨境敗也跨境”。據悉,在去年第三季度中,聚美跨境業務繼續採取激進的風格擴充海外購品類、拓展新業務,持續投入鉅額財力補貼物流、稅收和商品差價,以求獲取新客、搶佔市場。但在財報發佈後,透過聚美高管對財報的解讀不難發現,聚美激進的跨境業務政策存在一絲隱憂。跨境電商“極速免稅店”模式較高的物流成本使得聚美履約費用顯著提升,最終其毛利率開始大幅下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