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寧高寧掌舵中糧11載發起50起並購 子品牌業績平平

  • 發佈時間:2016-01-04 09:11:0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近日,傳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即將調任,憑藉豐富的資本運作經驗,其掌舵中糧11年中,發起50起並購,助力中糧的資産從719億到4600億的跨越式發展,成績顯著,但同時集團旗下品牌業績不突出,整體上市未能成行也成為寧高寧的遺憾

  近日,傳現年57歲的寧高寧即將離任其掌舵11年之久的中糧集團,下一站很可能奔赴中化集團,擔任一把手。

  最早的消息來源是 華遠地産 前董事長任志強轉發了一篇題為《寧高寧憾別中糧》的文章,並配發轉發語,“寧總,我的老師!”但是目前中糧集團、中化集團和國資委方面還沒有發佈公開調任資訊。

  《投資者報》記者就此向中糧集團方面求證,但公司方面未做置評。記者從多個渠道了解到,消息基本屬實,但在國資委沒有正式公佈之前,一切仍存在變數。

  而如果消息屬實,有“中國摩根”之稱的寧高寧在中糧集團的工作即將畫上句號。寧高寧掌舵中糧集團11年,助力中糧的資産從719億到4600億的跨越式發展,通過高超的資本運作和整合,發起50起並購,目前已擁有 中糧地産 、中糧控股、蒙牛、中國食品等8個直系上市平臺。在寧高寧的領導之下,中糧在糧食全産業鏈、國際化方面收穫頗豐,但是從目前來看,中糧産業鏈佈局的綜合效果並未很好地顯現出來,寧高寧此時離開,不免留有遺憾。

  此外,另有傳聞稱,接替寧高寧職務的是現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董事長趙雙連。

  頻頻出任國有企業“救火隊長”

  寧高寧出生於山東的從醫家庭,上山下鄉,做過插隊知青,也曾入伍當兵,後返城考取山東大學經濟學系,此後,又前往匹茲堡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學碩士(MBA),主修財務。在當時國內很多人還不知道MBA為何物時,寧高寧最早接觸了美國的經濟學,這也是寧高寧能夠在資本市場遊刃有餘的原因之一。

  1987年,學成歸國後的寧高寧加入華潤集團。當時華潤集團企發部人很少,寧高寧幾乎是唯一的兵。在華潤,寧高寧此前的積累得到發揮,三年之後,32歲的寧高寧被委以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總經理的職位。在華潤18年的從業經歷,寧高寧從一個普通的員工做到了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華潤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

  寧高寧自稱是職業經理人,為國有企業“放牛”。其高超的資本運作能力也得到市場的認可。在其帶領之下,通過不斷地重組變革,啤酒、地産、零售、制藥、電力等諸多行業的洗牌重組都有華潤的身影,比如華潤入股萬科就是由寧高寧主導,華潤集團由此獲得長足的發展。

  2004年12月28日,寧高寧代替周明臣出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和周明臣的官員背景不同,寧高寧則是民間背景,當時外界還有所質疑。

  移師中糧後,寧高寧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華潤本身是一個多元化控股企業,投資自由度很大,醫藥、地産、金融、電力都可以投,但有主業的限制,這些業務規模不是很大,中糧要發展必須聚焦主業,圍繞糧油食品來發展企業。

  “我提出從田間到餐桌,打造全産業鏈。中糧自身産業鏈別的企業做不來,長度是歷史形成的,貿易、採購、加工、品牌、銷售,我們把它連貫起來。”寧高寧按照這個思路,提出全産業鏈模式,大刀闊斧地對中糧進行轉型改造。

  11年發起50起並購

  寧高寧將在華潤積累的並購重組經驗改良到中糧。在寧高寧的帶領下,中糧集團近年來一直在進行業務板塊和資産整合,特別是中糧集團的主營業務糖、糧、油等業務板塊。

  公開數據顯示,加入中糧後的寧高寧主導了超過50起以上的並購,先後涉足新疆屯河、中土畜、中谷、華潤酒精、深寶恒、豐原生化、五穀道場、蒙牛等公司。其中最負盛名的是,中糧聯手厚樸基金,以61億港元入股蒙牛乳業,並成為蒙牛的最大股東,創造了迄今為止國內食品行業最大的買賣紀錄。

  此外,2013年,中糧擊敗對手中儲糧,收購糧食物流企業華糧,中糧、中谷、華糧3家糧食央企“三糧合一”,實現了糧食內貿、外貿、物流業務的統一,中糧也成為國內最大的糧油貿易商。

  2009年,寧高寧正式提出從上游到終端的“全産業鏈”設想。業務從最初的糧食貿易深入到各家各戶的餐桌,已擁有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香雪麵粉、五穀道場速食麵、悅活果汁等50多個品牌。

  寧高寧的實力得到中糧業績的印證,2011年,中糧集團首次盈利突破百億元,資産規模從當時的600億元,擴張到目前超過4600億元。此外,作為控股企業,中糧旗下擁有8家直系上市公司,其中5家為香港上市公司,3家為內地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寧高寧的規劃,成為國際 農産品 貿易全産業鏈巨頭是中糧集團的終極目標。中糧集團一直在加緊全球化的發展戰略,去年,中糧集團出資15億美元收購來寶農業51%的股權,隨後,今年12月23日,中糧又宣佈將來寶農業剩餘的49%股權以7.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僅用當時的一半價格,就完成了來寶農業100%的股權。

  此外,中糧在2014年還收購了荷蘭大宗農産品貿易商尼德拉公司51%的股權,並將業務拓展到巴西、美國、烏克蘭和俄羅斯等區域。而今,國際化的中糧已經向掌控著全世界約80%糧食交易量的四大糧商靠近了一大步。

  隨著兩項收購,中糧成為財富500強榜上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國公司,由2014年的第401位上升至2015年的272位。

  子品牌業績平平

  對於中糧的大手筆改造,外界對寧高寧能力一片褒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糧旗下品牌雖多,但多數業績平平,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業績顯示,除蒙牛能夠保持利潤增長以外,其餘上市平臺均呈現凈利潤減少甚至虧損的局面。

  以中糧集團旗下食用糖業務為主的上市公司 中糧屯河 為例,2010-2014年,公司營業凈利潤均出現虧損。該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扣非後的凈利潤為-7209.1萬元,業務盈利能力堪憂。

  對於産業整合效果,寧高寧此前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糧是可以做成全産業鏈的,只是需要時間。”而且他強調,商業模式的建立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基本規律來判斷。

  隨著寧高寧此次去職,完成表面業務擴張的中糧集團還未能真正達到産業一體化。有業內人士表示,事實上,中糧集團的整體營業利潤目前處於虧損狀態,在獲得政府補助後才得以扭虧為盈。中糧集團業務範圍廣,但是各個産業鏈協同效應較小,尤其是在産業鏈上游,中糧集團並不具備優勢,所以,中糧集團全産業鏈目前並沒有發揮真正的價值。

  此外有消息稱,為了改善集團旗下上市平臺業績,中糧集團準備把中國食品旗下的金帝巧克力轉移至中糧上市平臺大悅城地産,將中國食品以福臨門為代表的食用油板塊劃歸至中糧控股名下。

  未能整體上市成遺憾

  和産業鏈優勢未能凸顯相對應的是,中糧集團未能實現集體上市也成為寧高寧留在中糧的遺憾。寧高寧曾表示,中糧集團國內的糧、油、糖資産將會轉入中糧國際有限公司,並實現整體上市。

  根據中糧集團對於糧、油、糖業務的規劃,在2019年,中糧集團糧油資産將與並購完成的尼德拉、中糧來寶農業整合在一起整體上市,上市平臺為中糧國際有限公司。

  整體上市對於中糧來講,自然是巨大利好。除了基本的融資功能,整體上市有利於引入外部資本和管理,從而利於提升中糧集團內部管理水準,向專業化發展,增強核心競爭力。

  近來管理層對加速國企改革多次發文,外界對中糧集團整體上市的呼聲不絕於耳。寧高寧著手對中糧的公司化改造一直在進行,也為集團整體上市做著準備。然而進展並不算快,當然作為央企,中糧整體上市需要國資委等部門的同意,但是從中糧自身來説,集團旗下業務條線較多,涉及領域分散,已經擁有8家上市公司,超過4600億元的巨大體量來講,整體上市並非易事。

  據了解,有傳聞稱,接替寧高寧職務的是現任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董事長趙雙連。官員出身的趙雙連並不像寧高寧擅長資本運作,因中糧方面未予確認,對於未來中糧的發展戰略是否會發生變化還需拭目以待。

  對於寧高寧的新東家,據傳,同樣是全球500強企業——中化集團,中化集團成立於1950年,前身為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曾為中國最大的外貿企業。現在,中化集團主業分佈在能源、農業、化工、地産、金融五大領域,是中國四大國家石油公司之一,最大的農業投入品一體化經營企業;也是化工産品綜合服務商,同時涉足高端地産酒店和非銀行金融領域。

  面對中化集團當前業務分散、業績低迷、整個行業産能過剩的諸多問題,寧高寧將又一次充當“救火隊長”,寧高寧將有哪些作為仍值得市場期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