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Paypal無境內牌照地下運作 數百外貿商資金遭凍結

  • 發佈時間:2015-12-19 07: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裴昱  責任編輯:王斌

  “跨境維權”“跨境支付”成為跨境電商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引發業界關注。

  “這是對中國商戶的惡意欺詐。”一位Paypal中國商戶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近期有多位中國商戶的Paypal賬戶被凍結或扣款,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就這麼被扣除,我們判斷全國至少有幾百人,近千萬元人民幣的損失。”據了解,涉及的電商平臺包括eBay、速賣通等。

  目前,Paypal在中國境內尚未獲得支付牌照。

  用戶損失近千萬

  Paypal是一種國際第三方支付工具,覆蓋全球上百個國家和地區,已實現24種外幣的交易。中國商戶以電子郵件為標識身份申請Paypal賬號,成為其跨境交易的貨款支付方式。

  近期記者接到多位Paypal中國商戶的舉報稱,Paypal以侵權等名義對他們的賬戶進行凍結或扣款。

  “12月5日早晨我發現Paypal賬戶被凍結了。”劉女士表示,隨後她致電客服了解被凍結原因,客服將一封來自美國GBC(Greer Burns and Crain)律所的郵件轉發給劉女士,表示由於侵權造成賬戶凍結。

  “我們是做模型玩具的,壓根沒做那些品牌的東西,包括倣品。”劉女士感到十分意外,再次發郵件表示疑問。得到的回復是,他們網店裏的一款小飾品與美國某品牌相近。

  劉女士表示,“那款産品是從一個代理商處統一上架的,以此就説我們侵權不合適吧。”經過她回憶,近期曾有訂單數量較大的買家選購他們的主營産品,並要求Paypal付款。之後他們的賬戶就遭到凍結了。

  劉女士的遭遇並非個案。

  一位Paypal受害者QQ群主告訴本報記者,群內幾百名成員都遭遇了賬號凍結或被扣款,金額已近千萬元。成為被告的商戶要去美國應訴,如不應訴,賬戶將被清零。

  記者了解到,Paypal賬戶被凍結的情況包括:賣家賣現成的産品被告;買家提供想要的産品或圖案,賣家説能做被告;賣家什麼都沒賣,只是把自己的賬戶借給別人收款被告。涉及的電商平臺包括eBay、速賣通等。侵權的原因有:賣家的確知道自己銷售侵權産品;賣家不知道是侵權産品;賣家根本沒賣産品的;賣家只是根據買家的圖案來報價而侵權的,後三種情況居多。

  跨境維權艱難

  既然多數商家並未侵權,為何不去應訴?多位維權的Paypal中國商戶表示國際訴訟費用太高,許多人選擇放棄應訴,如今面對被凍結賬戶的問題,維權無門。

  “境外的商標權人向Paypal舉報國內賣家,如有異議可以去國外維權起訴。這是人家利用了法律的規則。”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研究員、知名IT律師趙佔領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考慮到成本等問題,國內商家國際應訴的可能性較小,但不應訴就會缺席判決,Paypal就可以執行法院的指令將賬戶裏的資金轉給原告。”

  趙佔領認為,跨境維權對中國商戶來説是十分被動的。美國律師按小時收費,請律師可能就要支付幾萬美元的費用,而有些商戶的資金還不及律師費高,加上出國應訴的其他費用,對中國商家來説成本太高。

  “一旦涉及跨境,問題就更複雜了。”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向記者分析了跨境維權的困難。

  阿拉木斯表示,商品在境外銷售,就要遵循當地的法律,但當地法律跟我們是有差別的,包括程式的規定和要求,收錢的禁令等。一些中小生産商、銷售商對國外法律不了解,如果對方利用這種瑕疵做文章,我們在訴訟維權上就會非常被動,救濟的渠道也相對更難。

  多位受訪的專家表示,我國的電子商務和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均走在世界前端,但關於電子商務以及第三方支付尚未出臺法律規定,監管相對滯後。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告訴記者,監管機構不斷在出一些細則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的監管,但真正的規則尚未完善。從國際角度講,美國對第三方支付的約束和規定也不是非常健全。“Paypal維權又面臨跨境問題,本身雙方的監管都不健全,跨境的貨幣交易本就複雜,何況跨境的第三方交易,監管和問題調解可謂難上加難。”

  懷疑律所釣魚

  “這是針對中國商家的”,“是對我們的惡意欺詐”……多位Paypal中國商戶情緒有些激動,在他們看來,此事背後可能存在一定的利益鏈條。

  他們回憶稱,一些國外的可疑買家通過大批量訂單等方式跟他們溝通,要求通過Paypal賬戶付款,中國商戶提供自己的Paypal賬戶後,很快就被告知因侵權等原因賬戶被凍結。在收到郵件後,他們發現,大部分案件都是由GBC律所代理的,這可能是種“釣魚”行為,目的就是在中國商戶身上獲利。

  “前一段在我這裡購物的一個買家收貨地址與GBC律所地址極為接近。”王先生告訴記者,在他看來,這絕非巧合。

  記者發現,早在2008年就發生過大批Paypal中國商戶賬號被凍結的情況,類似的情況去年年底也同樣存在。還有細心的商戶懷疑,選擇在耶誕節、年底這種時段集中維權,是因為這段時間往往交易量大,Paypal賬戶中的資金多。

  “中國 老百姓 的法律意識不是很濃,Paypal對智慧財産權的要求非常嚴格,國外金融機構的監管也十分嚴格。特別是中國一些中小企業和小商家,對Paypal嚴格的監管條件並不熟悉,很容易出現類似的糾紛。”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與電子商務研究所電子商務部副主任張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跨境電商要防止不良買家的惡意詐騙。”張莉表示,國外的一些騙子對國外的銀行問題、支付問題以及中國人的心理問題,把握得非常準確,利用我們法律意識淡薄的弱點進行釣魚。因為他們了解Paypal的智慧財産權條款,故意讓中國商戶賣假貨給他們,一旦協商成功或進行交易,他們就會告訴Paypal你的智慧財産權是假的,Paypal便可凍結賬戶。

  誰的問題?如何解決?

  Paypal受害者迫切地想要找到維權的辦法,但也暴露出中國商戶對境外智慧財産權等法律規定不明確,在跨境電商交易過程中法律意識淡薄的問題。同時,第三方支付、跨境支付監管如何完善也成為業界關注的重要問題。

  央行科技司原司長、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靜告訴本報記者,第三方支付在小額支付裏起兩個作用,一是支付轉接,二是信用仲介。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剛剛興起,但是發展方向和市場拓展都很快,在跨境支付方面,政策是支援的,但如何確保安全仍有待進一步觀察和監管完善。

  趙佔領認為,已被凍結賬戶或扣款的Paypal中國商戶可以抱團請律師,積極主動地利用當地的法律規則去解決問題。可以通過委託當地的華人律師,或通過遠端方式談妥委託授權等儘量降低成本。

  “目前電子商務的相關規定多是一些政策性文件和部門規章,鼓勵為主,不太適用於法律事件,而且多數偏向國內。國際環境較為複雜,尤其是各國法律制度不同,對於跨境電商、跨境支付的管理相對來説就更不完善了。”阿拉木斯分析了目前跨境電商的法律法規現狀。

  面對跨境電商和跨境支付的現狀,張莉提出了幾點建議。第一,中國商戶要有強烈的法律意識和條款意識,要嚴格按照Paypal的規章進行交易。第二,儘量選擇適合自己貿易的支付方式。例如進口可以選擇國內的支付工具,類似Paypal等國際支付工具,我們的一些權益確實難以獲得保障。第三,中國賣家要增強對國際市場的把握,比如産品品質、智慧財産權、品牌意識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防止不良賣家的惡意欺詐。

  “據相關調查顯示,每一個做跨境電商的人,每年要付出1%的成本,去支付詐騙、不良買家索賠等不良行為造成的損失,這是你的交易成本。”張莉表示。

  京師律師事務所網際網路金融法律事務部主任左勝高告訴本報記者,除了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的法律法規出臺,規範中國賣家和海外買家的行為外,還可以形成一個爭議解決的機制,例如由中方或美方代表共同設立,跨境電商平臺、行業協會等共同參與,對爭議作出有可執行性和有效率的調解。另外,加大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包括跨境支付系統的建設,例如支付寶、財付通等支付工具開展更多的海外業務,並形成一套符合中國國情和交易習慣的商業交易規則,通過政府和行業的努力,增強我們對國際電商體系新秩序的構建。

  “國際上還沒有一個跨境電商國際組織,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雙邊規則制定,例如FTA談判時,建立一個雙邊機制。”張莉補充道。

  此外,記者從參與《電子商務法》起草的專家處獲悉,《電子商務法》立法大綱的草擬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內部討論階段。初稿涉及跨境電商的內容,但較為宏觀。專家希望在電子商務法中增強國內法對涉外事件的適用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