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瑞海公司大起底:安評、環評報告疑點重重

  • 發佈時間:2015-08-20 00:31: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2015年8月12日晚11時30分許,天津東疆保稅港區瑞海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發生劇烈爆炸。一聲巨響,讓瑞海公司進入萬劫不復的火海,也讓這座城市失去往日的安寧。

  截至19日上午9時,共發現遇難者114人,已確認身份101人,目前共有住院治療人員677人,其中危重症傷員56人,傷亡慘重,令世人震驚。

  驚天大爆炸是如何發生的?涉事的瑞海公司如何獲得相關部門的許可和認證?爆炸前的瑞海公司存在哪些漏洞和問題?危化品倉庫離居民區多遠才能真正保證我們的安全?

  瑞海高管回憶事發現場

  疑集裝罐起火引爆硝酸銨

  在天津市第一看守所,《經濟參考報》記者見到瑞海公司分管操作部的副總經理曹海軍,12日爆炸當晚,他正在瑞海公司二樓的辦公室休息,其辦公室離起火點只有100多米。

  據曹海軍回憶,他被一聲不算太大的爆炸聲震醒,趕緊打開窗戶往外看,發現運抵區西南角已經著火了。正在四樓的吊車司機王永剛打電話報告曹海軍,説運抵區有個箱子炸了。

  曹海軍跑到樓下,看到公司總經理只峰、安保部副總經理李金明等十來個人正在現場,只峰告訴他已經報警了。“過了大概三四分鐘,我看見四輛消防車趕到現場。”曹海軍説。

  曹海軍回憶説,消防隊開進來之後,問我什麼著火了。我當時在火光的映射下,看到堆五類危化品地方的集裝箱著了,也就是硝酸鹽類著火。當時大火照得很清楚,是5.1類的硝酸鉀。“當時在起火的位置,大約有二三十個硝酸鹽類的箱子,每個箱子二十噸。硝酸銨有10來個集裝箱,硝酸鉀和硝酸鈣的集裝箱各有七八個。”曹海軍説。

  曹海軍説,危險化學品共有九類,瑞海沒有一類和七類,一類是爆炸品,七類是放射品。四類危化品遇水就炸,五類危化品遇水不會爆炸,五類和四類相隔有10多米。當時起火那個位置是五類,沒有電石。“硝酸鹽類溶于水,不易著火,除非有強烈的震動或者高溫才會爆炸。如果是硝酸鹽類著火,現場的消防員用水滅火是合適的。”曹海軍説。

  曹海軍在火勢變大後被消防隊通知撤離,在撤到離起火點200米左右的一個路口五六分鐘後,現場發生劇烈爆炸。曹海軍説,“我被爆炸衝擊波推出四五米,摔在一處草坪上。當時耳朵已經聽不見了,但腦子還很清醒。我爬起來趕緊跑,跑了100多米後,發現一個被炸飛的集裝箱,就躲在集裝箱裏。我在集裝箱裏躲了十來分鐘,看到天上不停掉東西。隨後我和碰到的同事繼續往遠處跑,一直跑了將近兩公里才停下來。當時沒發現自己受傷了。”

  曹海軍隨後被送往醫院,緊接著被警方控制。隨後的兩天,他一直在現場協助救援。

  “這幾天我一直在想究竟為什麼會發生爆炸。大家都説氰化鈉的事,其實氰化鈉不爆炸也不燃燒。”曹海軍説,“當時從我的角度看不到硝酸鉀旁邊是什麼,現在也找不到當時存貨的記錄和現場錄影,但那個地方習慣性放冷藏罐和冷藏箱。我懷疑是旁邊有冷藏罐泄漏起火,引爆了五類區的硝酸銨。硝酸銨遇火就是能量巨大的炸藥,國外進硝酸銨都是炸礦山的。當時現場有強烈的震動和高溫,而硝酸銨遇到震動和高溫很容易爆炸。”

  曹海軍説,“在瑞海我們比較謹慎,自己裝箱,每次都要照相、驗貨,才倒進運抵區。運抵這塊唯一我們不把控的就是送來的冷藏罐,那些罐子都是廠家裝好直接運來的。以前也出現過冷藏罐皮條不緊,導致泄漏的情況。如果出現泄漏,我們都會要求廠家運回。”

  假借親友註冊公司

  “隱形股東”暗中操控

  一場驚天爆炸,使瑞海公司的股東結構和高管層的真實背景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公開資料顯示,瑞海國際以經營危險化學品集裝箱拆箱、裝箱、轉机運輸、貨物申報、運抵配送及倉儲服務等業務為主,年貨運吞吐量100萬噸,年營業收入達3000萬元以上。工商登記資訊顯示,瑞海公司于2012年11月28日註冊成立,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股東為李亮、舒錚,法定代表人為李亮。2015年1月29日,瑞海公司增加註冊資本至1億元人民幣,同時法定代表人由李亮變更為只峰。

  爆炸發生後,瑞海公司法人代表兼總經理只峰首先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各種傳言首先在他身上集中爆發。

  15日下午,記者在泰達醫院住院部見到了呈昏迷狀態的只峰,他在12日的爆炸中受傷,此時已被警方控制。其妻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只峰和自己都是工薪階層,只峰並非瑞海公司實際控制人,只負責公司日常管理,沒有股權,“真正的老闆一個叫于學偉,一個姓董。”

  17日下午,記者在天津市第一看守所見到被警方控制的李亮,此前有傳言稱其有高官背景。李亮告訴記者,他是普通家庭出身,父親為天津市東麗區老幹部局科員,自己沒有任何高層背景。李亮説,瑞海公司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名叫于學偉,是自己的表姐夫,瑞海公司註冊時以自己名字註冊,55%的股份為自己替于學偉代持,不參與公司經營。

  李亮表示,自己是天津市山川國際貿易公司的員工,負責海運詢價。山川國貿的法定代表人叫柳桂英,但柳也是替人代持股份。公司真正的控制人叫尹鴻雁,是自己的表姐、于學偉的妻子。山川國貿和瑞海國際有一定的業務往來。李亮表示,瑞海物流的佔股45%的股東舒錚也是替人代持股份,真正的股東叫董社軒,是天津港公安局原局長之子。

  在看守所,記者見到33歲的董社軒。董社軒表示,自己是瑞海公司副董事長,在瑞海公司佔股45%,其股份由高中同學舒錚代持。他表示,之所以找人代持股份,是因為其父是原天津港公安局局長董培軍(已于2014年8月去世),註冊時其父正接受組織調查。

  董社軒表示,公司成立後,自己先後投資了約1000萬元。自己雖然是公司真正的二股東,但並不負責任何具體事務,至今也沒有過分紅。此説法亦獲得其他被訪者的佐證。

  8月17日下午,記者在天津市第一看守所見到已被天津警方控制的于學偉。

  于學偉表示,自己是天津人,1974年出生,從2014年5月開始任瑞海公司董事長,是瑞海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擁有公司55%股份,由妻子尹鴻雁的表弟李亮為自己代持。

  于學偉表示,自己1994年畢業後進入中化工作,2012年9月從中化集團天津分公司離職。離職前任中化集團天津分公司副總經理,對危化品倉儲相關的業務非常熟悉,掌握中化集團天津分公司的幾乎所有客戶資源。

  一個有業務資源,一個有“官方背景”,于學偉和董社軒一拍即合。2012年11月28日,瑞海公司註冊成立,他和董社軒分別找親戚李亮和同學舒錚代持股份。公司成立後,他從中化集團天津分公司挖來大量人員,瑞海公司的主要管理層:總經理只峰、主管操作部的副總經理曹海軍、主管業務部的副總經理劉振國均曾就職于中化集團天津分公司。

  于學偉和董社軒説,瑞海公司成立後,管理層對於行業情況非常熟悉,很快步入正軌。瑞海公司服務好,在業內有很好的口碑,許多客戶寧願多花錢也在瑞海公司做危化品倉儲。

  “瑞海公司的客戶基本都是原來中化的客戶,瑞海公司發展起來後,分流中化大量的客源,對中化濱海物流公司形成非常強大的競爭。”于學偉説。

  消防、規劃、環評、安評

  層層突破

  工商登記資訊顯示,瑞海公司成立初期的經營許可項目明確表明“危化品除外”。2014年5月8日,工商登記的經營範圍發生變更,表明瑞海公司已獲得危化品經營資質。

  記者採訪發現,在2014年5月8日以前,瑞海公司已陸續獲得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隊出具的意見書,並通過了相關部門的規劃審批、安全評價、環境評估。

  ——消防支隊稱“消防設計審核合格”

  記者採訪了解到,瑞海公司之前只有普通物流倉庫,它的兩個危化品倉庫是2013年申請新建的,包括一個面積為700平方米的甲類倉庫和一個面積為200平方米丙類倉庫,甲類倉庫中可以存放的危險品危險級別最高。在瑞海公司2013年申請新建危化品倉庫時,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隊出具的意見書顯示,“該工程的消防設計審核合格”。

  回憶起辦消防鑒定的過程,董社軒説,“我的關係主要在公安、消防方面,于學偉的關係主要在安監、港口管理局、海關、海事、環保方面。公司成立時,我去找的天津港公安消防支隊負責人,説想做危化品倉儲。當時我把天津市化工設計院設計的改造方案這些材料都拿了過去,很快消防鑒定就辦下來了。”

  ——規劃部門:相關規劃並不違規

  天津市濱海新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副局長朱立明説,瑞海公司建設兩個危化品倉庫符合規劃審批依據,拿到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關於安全距離,我們審批前參考了消防部門出具的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核意見書。”朱立明説。

  ——環境評價:風險可控,具備環境可行性

  瑞海公司的環評是否通過?記者獲得的一份2013年12月10日天津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的環評報告顯示,瑞海公司租用另一家公司的堆場,擬把物流堆場改造成為一個集裝箱堆場。項目建成後危險品貨物年週轉量2萬噸左右,非危險品貨物週轉量5噸左右。該報告認為,“經生産過程潛在危險性識別,本項目存在重大危險源”,“該項目建設內容符合國家産業政策,選址符合地區總體發展規劃。施工期對環境的影響較小,運營期主要是環境風險問題,發生泄漏及燃燒爆炸事故後,在有效落實應急預案,落實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環保治理措施和加強環境管理的條件下,本項目建設具備環境可行性。”

  ——安全評價:取得全國甲級安全評價機構安全條件審查報告

  按照《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國家對危險化學品經營實行許可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經營危險化學品。新建、改建、擴建儲存、裝卸危險化學品的港口建設項目,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安全條件審查。

  據天津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高懷友介紹,瑞海公司取得了全國甲級安全評價機構——天津市中濱海盛安全評價監測有限公司的安全條件審查報告後,相關主管部門即根據安評結果,對現場及結論進行審查,符合相關規定。記者獲得的一份文件顯示,2013年9月25日,天津市交通港口管理局相關批復認為:該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和安全條件論證報告基本符合國家和交通運輸部有關編制規定,根據專家組意見,同意備案。

  資質曾有“空白期”

  安評、環評報告疑點重重

  記者調查發現,瑞海公司表面合規的背後其實問題重重。

  ——危化品經營資質曾有半年以上的空白期

  根據記者掌握的瑞海物流工商登記基本情況表得知,該公司擁有交通部門批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經營許可證(津)港經證(ZC-543-03)號。依照港口法,取得港口經營許可證,即可經營危險化學品相關業務。

  記者調查發現,2014年4月,瑞海公司才首次獲得天津市交通部門批復的危化品經營資質,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而該公司正式獲得港口經營許可證是在2015年6月,也就是説,從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8個月中,該公司沒有經營危化品的資質。

  于學偉説,公司此前拿到了經營危化品的試運營資質,到2014年10月份到期。公司經營危化品的正式資質是在2015年6月拿到的,此前大概有半年多的時間沒有拿到交委的資質,期間公司危化品業務正常進行沒受到影響。于學偉説,“當時試運營資質到期後,公司沒有辦延期。一方面覺得正式資質很快就會批下來,另一方面覺得很多其他公司都沒辦延期,有的拖的時間比半年更長也沒人管,就沒當回事兒。”

  ——安評報告換了家安評公司才辦下來,至今尚未公開

  按照國家安監部門2001年出臺的《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55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危險化學品倉庫選址應與周圍公共建築物、交通幹線(公路、鐵路、水路)、工礦企業等距離至少保持1000米。記者實地腳步測量發現,萬科清水港灣小區與該倉庫直線最近距離約為560米,而該倉庫與輕軌東海路站距離也僅約630米。

  明顯不足1000米如何拿到了安評報告?董社軒表示,“當時做安評時,第一家安評公司説距離居民樓太近,不符合規定,安評做不下來。後來于學偉説別管了,他來弄,後來又換了家安評公司,結果就弄下來了。”不過於學偉卻表示,安評的事並不是他具體操辦。

  目前,瑞海公司危化品倉庫的安評報告一直未向社會公開。天津市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高懷友15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説,港口企業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産許可是由交通運輸部門發放的,是否需要公開企業的安全評價報告,過去並沒有強制性要求,現在在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情況下,可部分公開安評報告。

  記者聯繫天津市安監局辦公室工作人員楊琳琳,她説:“根據相關法律,安評報告在市交通運輸委備案,不需在安監局備案,我們不掌握,何時公佈你可以問一下市交委。”

  記者聯繫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原天津市交港局),得到的答覆是“所有文件都不允許單獨提供,國務院調查組已經開始調查,不方便接受採訪”。

  ——環評報告稱130份調查表“沒有反對意見”

  記者調查發現,瑞海公司的環評民意調查真實性存疑。記者獲得的瑞海公司環評報告顯示,環評期間共向周邊企業及居民發放130份調查表,回收有效調查表128份,“基本支援和贊同該項目的建設,沒有反對意見。”

  在記者多日採訪中,大量居民表示,根本就不知道周邊這麼近的距離就有危化品倉庫。爆炸發生後,很多居民因為剛剛獲悉小區距離危化品倉庫如此之近,而紛紛表達不滿。

  住在海港城的杜女士表示,她沒有接受過這項調查,也不知道有這個倉庫,如果知道了一定不會同意這份環評報告。對距離的安全性感到不安的還有周邊的機構和企業,在距離爆炸1公里左右一處辦公樓辦公的孫先生説,不知道這裡有一個危化品倉庫,如果知道肯定不會租用這裡的辦公樓。

  萬科海港城是此次距離爆炸點最近的小區。萬科的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2010年4月獲取土地,“當時周邊為普通物流倉庫,之後我們並未獲悉它改造為危險品倉庫的情況。”

  還有多少“炸彈”亟待拆除守住安全距離底線

  爆炸發生之後,最被大眾質疑的問題,莫過於危險化學品倉庫為何與居民區如此之近。

  記者採訪發現,按照國家安監部門《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的規定,瑞海公司與居民區及公路、地鐵站的距離顯然不符合1000米的國家標準。

  天津市濱海新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總規劃師朱立明説,在企業建設前,它的規劃審批、安全評價、環境評估都是同時進行的,互相並不作為參考依據。瑞海公司的安全距離只是符合規劃部門的管理規定,而《危險化學品經營企業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是安監部門對企業經營的開業條件和技術要求,經營中的安全方面不是我們主管,規劃審批是在經營之前,1000米的規定不約束我們。

  天津市濱海新區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局長霍兵認為,此次爆炸還是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安評、環評應該前置,作為國土規劃部門規劃審批的參考。

  有專家提出,從這次爆炸強度和後果看,1000米的安全距離同樣值得反思。即使保證1000米的“安全距離”就能保證居民的“安全”嗎?記者在位於起火爆炸點以外兩三公里的地方走訪了解到,很多小區的玻璃都被爆炸震碎,也有居民受傷。

  專家認為,應從根本上合理規劃,杜絕工業區和居住區過近的問題,在工業區尤其是化工業與居住區之間劃出足夠的安全距離。在各地“化工圍城”的今天,應加強整個審批鏈條相關部門的協調,合理規劃,進一步規範安全距離,通過更加合理的安全距離保障居民安全。

  最值得關注的是,還有多少瑞海這樣的“炸彈”亟待拆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