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GE醫療捲入商業賄賂醜聞:大象如何在衚同裏跳舞

  • 發佈時間:2015-05-12 09: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馬歡  責任編輯:吳起龍

  中國工商總局等監管機構從去年開始調查三大外資醫療設備製造商的在華業務,主要調查項目包括是否存在商業賄賂和價格壟斷。

  據外媒5月4日報道,中國工商總局等監管機構從去年開始調查三大外資醫療設備製造商的在華業務,主要調查項目包括是否存在商業賄賂和價格壟斷。

  被調查的三大外資醫療設備製造商是: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飛利浦(RoyalPhilips N.V。)和西門子(Siemens AG) 。

  據報道,監管機構目前尚未決定是否對此正式立案,目前的調查也並不意味著三家企業存在過錯或者上述嫌疑成立。知情人士稱,在中國的CT、核磁共振、核醫學、血管造影機等幾類大型醫療設備中,三家企業的合計市場佔有率均超過70%,其中GE的佔有率最高。

  作為一家多元化的跨國公司,美國通用電氣的産品和服務遍佈全球。從飛機發動機、發電設備到水處理和新能源,業務範圍十分廣闊。網易財經報道説,GE的醫療負責人表示尚不清楚相關調查事宜。“任何政府部門前來GE調查,我們都會全力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與中國的醫療改革緊密同行,已經成為GE在華醫療戰略的重要部分。GE官方介紹顯示,“在中國,我們繼續向高端醫療市場提供領先的醫療解決方案,實現産品和服務的個性化,保持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方面的領先地位;同時切實配合政府‘保基本、強基層’的方針和健全基層醫療設施與機構的目標,積極開拓基層醫療市場,滿足本土市場需求”。

  急速擴張背後的隱秘流程

  通用電氣醫療集團(以下簡稱GE醫療)隸屬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醫療設備集團之一。

  早在1979年,GE醫療就敏銳地嗅到了中國市場的潛力,開始發展在華業務。

  1985年,中國開始第一階段的醫療改革:國務院批准了《關於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指出“必須進行改革,放寬政策,權力下放,多方融資,打開衛生服務的發展道路,以改善人民群眾健康”。GE醫療從中看到了機會。1986年,GE醫療集團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個辦事處。

  1988年,衛生部、財政部、教育部、人事部和其他五部委下發了《擴大醫療衛生服務有關問題的意見》,提出了針對醫療市場的具體措施。1991年,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成為GE醫療在中國的第一家合資企業。

  1996年,GE醫療在華的獨資企業“通用電氣醫療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成立,公司位於無錫市的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開發、生産和銷售,並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和諮詢培訓服務。在拓展中國市場的過程中,這家公司逐漸成為其全球發展策略的核心—GE醫療在中國生産的醫療設備不僅服務於中國市場,也面向全球用戶。

  隨後,GE醫療在中國建立了包括獨資和合資企業在內的多個經營實體,擁有員工7000多名:在北京建有CT掃描系統、磁共振成像系統和X光成像系統工廠;在上海建有生命科學基地;在無錫建有超聲和患者監護儀設備工廠;在桐廬建有濾紙生産基地。此外,主要生産磁共振磁體的天津生産基地正在建設中。

  多年努力讓GE醫療在中國的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佔據了高達一半的市場份額,處於不折不扣的壟斷地位,是絕對的市場領導者。中國每一個省份的醫療設施都有 GE 醫療的影像診斷設備,佔全世界 CT 銷量的四分之一;中國普及型 CT 市場超過一半的裝機量,都來自 GE 醫療在北京亦莊開發區的工業園。

  在中國擴張的過程中,GE醫療曾捲入“賄賂門”的醜聞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06年,GE醫療曾捲入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司司長郝和平的腐敗案中。該公司已經離職的前員工也在接受採訪時感慨,商業賄賂可謂是有“中國特色”的商業困境,“不賄賂,很難拿單子,但賄賂也有風險。幾年前,GE醫療的某銷售人員因為其行賄對象某醫院院長被抓,連帶著咬出來,結果蹲了兩年監獄。”

  據安邦一份研究報告稱,在中國近十年內的腐敗案件中,六成與跨國公司有關。這十年來,跨國公司在華商業賄賂案一直呈上升趨勢。為了拿到大醫院的醫療設備單,不少跨國公司的商業賄賂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隱秘的流程。

  配合醫改轉攻基層醫療市場

  2009年,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和《2009-2011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新一輪醫改方案正式出臺實施。

  科技部發佈的《醫療器械科技産業“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拉動新增醫療器械産值2000億元,形成8-10家産值超過50億元的大型醫療器械産業集團,有效滿足基層醫療和常規診療需求”。

  中國基層醫療市場的巨型蛋糕出爐了。壟斷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的GE醫療轉而向中國基層醫療市場發起進攻。有人曾把跨國巨頭進入中國基層市場比作“大象在衚同裏跳舞”。為了配合新醫改,GE醫療毅然加入了跳舞的“大象行列”。

  早在2010年,GE醫療就起用“本土挂帥”策略,原大中華區總裁兼CEO馬思禮(Marcelo Mosci)調任美洲區,中國人段小纓掌印大中華區。GE醫療集團全球總裁兼CEO約翰·迪寧公開表示,“在中國的GE團隊中,96%都是中國本地的員工,這是我們的重要優勢”。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段小纓幾乎可以一字不落地背出中國的醫改政策。解讀起未來發展趨勢,她成竹在胸:“2009年起,新醫改逐步推進的目標就是推動醫療資源的均衡。”

  2010年,約翰·迪寧公開表示:“目前,在中國,GE醫療的高端醫療産品和基層醫療産品的銷售比例是8:2,未來可能是5:5。”

  2011年,GE醫療推出“春風計劃”,力圖用3年時間覆蓋全國7000余家縣級醫院、婦幼保健院和5萬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産品、渠道、服務和生産四管齊下,希望打開基層醫療市場的新局面。”段小纓説。

  2012年5月,GE醫療的中國首個創新中心在成都成立,這是GE醫療“下鄉”戰略的關鍵一環。

  四川農村人口的基數較大,是全國在城鄉統籌醫保走在前列的地區,基層醫療市場的增長更為明顯。同時,成都亦能夠輻射藏區、川西等地區基礎設施(包括醫療資源)仍然比較匱乏的地區,有助於GE醫療針對這些地區設計低成本的、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為此,GE醫療在成都設置了針對西南地區基層醫生的培訓基地。

  GE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表示:“過去10年,通過位於上海的GE中國研發中心,我們已經在中國開展了大量的研發工作。現在正是我們擴大在華創新活動範圍的好時機。”這一“擴大創新”中最重要的一項,直指中國基層醫療市場,包括二甲及以走訪基層醫院、社區醫療中心和民營醫療機構。

  為了配合基層醫院的實際需要,GE醫療甚至開始對高端醫療設備作出“本土化”改進:機器有各自的改進方式,但通常來説,涉及到科學研究的功能會被去掉—基層醫院對此並無需求,而這有助於降低成本。

  以昂貴的CT機為例,博睿CT機就是GE醫療為了中國市場而開發的,體積更小、機架簡化,在剔除了那些多餘的設計後,售價不到同類型進口産品的70%。

  GE公司中國區副總裁馬加寧如此概括其改進原則:“東西再好,價格太貴是不行的。原來出售給三甲醫院、科研機構、大學的産品,到了基層一定要調整。但如何調整是一門學問,並非把所有的功能加進去就是最好的,也不是按照統一的標準減掉功能就最好,我們更願意‘按需定制’,根據區域情況考慮相應功能的設置。”

  2014年,在重慶舉辦的72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段小纓表示:“新醫改到了第4年,我們投放在中國研發生産的30多款産品,其中七成針對基層醫療市場研發。銷售渠道中,一線銷售和市場人員翻了一番。回首望去,GE醫療的戰略與十二五醫改的方向完全一致。” 段小纓總結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