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恒天集團混改資本騰挪術:非國資佔比已超80%
- 發佈時間:2015-01-27 13:28:15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一家傳統央企,通過資本市場成功實現混改,
2015年第一天上班,張傑就到中國銀監會去溝通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恒天集團”)成立財務公司的事宜。他期待成立財務公司後,能夠提升資金集約化水準,進一步降低資産負債率。
作為恒天集團的董事長,張傑深知資本市場對於他們這些傳統國企的重要性。“現在人們對華爾街有很多負面看法,認為華爾街對金融工具的過度使用,使很多經濟規律難以把握。但我認為,縱觀全局,資本市場最有效的功能是促進科技進步。”張傑説。
2014年12月30日,持續停牌的恒天天鵝(000687.SZ)公告稱,深圳市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華訊方舟”)已將剩餘70%轉讓總價全額支付予恒天集團和恒天纖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恒天纖維”)。
這一次,恒天集團及恒天纖維轉讓29.80%的股份給民營企業華訊方舟,使其成為恒天天鵝大股東,恒天集團持股比例由48.07%降至18.27%,成為第二大股東。恒天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張傑接受《中國經濟週刊》專訪時透露,通過這次股份轉讓,恒天集團已收到了13.4億元現金,剩餘持有的股份也有了增值空間。
在外界看來,恒天集團在資本市場上又來了一次專業的“騰挪”——恒天天鵝前身保定天鵝是我國1957年興建的第一座大型纖維聯合企業,有人稱,這家老國企成立幾十年實現的利潤加起來也未必有10億元。而在張傑的謀劃中,有了大筆資金,創新投入就敢做了——恒天集團在資本市場的動作,最終是為助推産業升級。
位於北京CBD 的恒天集團總部大樓《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肖翊 攝
如何騰挪——讓渡股權,回收現金
在張傑看來,恒天集團籌集資本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推動下一步新材料業務板塊的轉型升級——用資本市場的力量推動科技進步,也正是恒天集團的戰略選擇。
作為一家主要從事機械製造的傳統國有企業,必須不斷創新才有發展動力。但創新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在技術研發上,恒天集團也確實殫精竭慮,以恒天天鵝為例,該公司正在完善萊賽爾纖維生産工藝,這是一種以木漿作為原料、用溶劑法生産的新型高品質纖維,成為擁有該技術的全球兩家企業之一,另外一家是化纖巨頭奧地利蘭精公司。據悉,恒天集團已經在萊賽爾纖維項目上投入了近10億元,在另一種高性能纖維材料碳纖維上也已投入近8億元。
“但這兩種産品尚不能盈利,都處於培養期,以傳統企業利潤實在難以支撐,10多億資金到位無異於輸血。”張傑表示。
恒天天鵝股權轉讓之前,恒天集團還出讓了旗下中國服裝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服股份”)的股權,回收近10億現金,這一步則是為了品牌建設——中服股份是服裝界資深國企,當下正傾力打造一個名為“社稷”的男裝品牌。塑造品牌同樣是一件“燒錢”的事業,從品質把控到品牌傳播,必須有大量投入支撐。
張傑坦言,恒天集團在資本市場的玩法其實沒有什麼創新,只是這一陣資本市場表現比較好,就把股權讓渡出去,回收大量現金。
“資本市場的奧妙也就是掌握好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出——説起來是一句話,但到現實中卻特別難,實踐證明了恒天集團是可以走在別人前面三年或更長的時間謀劃佈局的。”張傑介紹,2009年,信託業務還不太好的時候,恒天集團控股了中融信託;2011年,許多人對個人理財還懵懵懂懂時,恒天財富成立;在一些國企還沒有認識到上市公司的意義和價值時,恒天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已從一家變成六家,直到2014年賣掉兩家。而且,在大市到來之前,就把中服股份轉讓了,這鍛鍊了隊伍,也積累了經驗——到恒天天鵝股權轉讓時,有3家民營企業來競爭,協議轉讓價格遠遠高於市場交易均價,市場分析人士都認為時機和商機把握得很好。
不過,2014年恒天集團的資本運作也並非完美,張傑最遺憾的是,恒天集團在2014年就提出旗下經緯股份H股私有化退市的方案,提出方案時在香港股市價格是4元多,但因各種因素制約沒有及時操作,現在已經到9元多。“很多市場機會轉瞬即逝,特別是資本市場。”他搖搖頭。
令人欣慰的是,恒天集團整體保持了健康的財務狀況,資産負債率大幅降低,已經到68%以下,雖然離他認為最合理的60%還有點兒距離。
怎麼混改——民企老闆轉身經理人後的“混改”挑戰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恒天集團的步伐則早已邁出。幾乎從2008年8月張傑上任董事長開始,就開始了頻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實踐,以機械製造板塊為例,先後收購了長天九五、立信工業、歐瑞康非織造布設備業務單元等全部或部分股權,其中有民營大佬,也有外資巨頭。
“除集團總部以外,恒天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在了央企的前列。”張傑告訴《中國經濟週刊》,恒天集團整體凈資産160多億元,國有資本28億多,從權益角度算,非國有資本佔比超過80%,恒天集團的資本平均綜合收益率很好,在9%~10%之間”。
“企業管理要尊重市場規則,尤其要尊重人力資源的價值規律,因為市場是高度競爭的,人才是流動的。”總結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理經驗時,張傑説,“要建立很好的規則制度,吸收優秀的人才,戰略定位清晰,方向目標選擇正確以後,就一定有好的結果。”
從企業運作層面看,恒天集團也是按照張傑董事長説的這樣來做的。例如,跨國公司立信工業是印染設備全球老大,被恒天集團並購後,其CEO年薪是張傑的10倍。
混合所有制企業管理中也有很棘手的問題。張傑説,恒天集團混改後納入集團的一些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既是資本的所有者,也是企業的經營者,這就遇到了制度性障礙。比如,一個民營企業老闆跟央企合作,他的一塊業務進來了,但他同時還有其他的業務投資,本來跟進來的這部分就有正常的業務往來,但進了央企之後就可能被界定為關聯交易。再比如,這些人來到恒天集團之前就是老闆,並不是國企領導,但現在成了公司的經理人,反腐方面對國有企業領導幹部要求很高,而一些民營企業家之前的行為準則可能會與中央對國企領導的行為要求有差異和距離,但民營企業老闆的一些市場化招數又確實能為企業帶來效益,這就有點難以取捨了。
對於這樣的問題,張傑説,只能按照中央規定,對所有經理人提出同樣的要求,做不到的合作者只能當股東,不能因為個別人的行為破壞組織原則。
這樣做意味著犧牲。“其實我們搞混合所有制,更多看上的不是民營企業的資本,而是經營者的經營能力和靈活的經營機制,我們選擇混合的企業,管理能力都不錯,但需要我們的國有背景所帶來的資源優勢,雙方互補,各得其所,但如果民營企業老闆不能參與企業經營,跟我們自己辦就沒啥區別了。”張傑認為,在深入推進混合所有制以後,這將是個普遍問題,既要保護經營者積極性,又不能違背制度原則,必須小心處理。但他也表示,隨著法制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國家行政體制改革深入,政企之間界限將更清晰,到那時,不管是民營企業家還是國企管理者,行為會漸漸趨同,大家都必須尊重市場規則才能取勝。
支援降薪:但“一把手”之下的人要按市場規律
“問一個關係您切身利益的問題。”記者話音未落,張傑立刻接過來:“降薪。這件事,中央是從更高層面做出的一種制度性安排,我們肯定是擁護的。”
兩年前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張傑坦率告訴記者自己年薪50萬。相較他的職位,這個薪資水準並不高,所以,在最近的央企負責人薪酬調整中,張傑沒有被降薪。他説,就算降了,自己也不會太介意,並且猜測其他央企老總也不會介意:“中國的改革開放造就了這一代人,都到了這樣的年紀,多發10萬或少發10萬,不會影響積極性。”“60後”張傑在央企負責人中是比較年輕的。
“當然,作為企業家來説,多給薪酬肯定是高興的。但央企一把手限薪我很理解。”張傑解釋,“怎樣搞好國有企業,其實是關係到中國未來能否超越目前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最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如果國有企業領導薪酬很高,就會成為被攻擊對象,説你是維護少數人利益,這樣從制度上很難去解釋。”他認為,中央規定的央企主要負責領導薪酬不能過高,要與職工平均收入掛鉤、與效益掛鉤、與貢獻掛鉤,戰略上是對的,有利於平衡輿論和當下社會矛盾。
張傑支援央企負責人限薪,但他認為,國企一把手之下的人才薪酬還是應該尊重市場規律,要靠市場激勵調動積極性,這樣才有利於競爭。
恒天集團目前有三大板塊六大業務:紡機和商用汽車、貿易和新材料、金融和文化地産。張傑表示,六大業務在未來5年不需要大的變化,但會根據未來發展有所側重地細化發展目標。在更長遠的未來,他希望能形成三大業務:金融業,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等整個系統的金融控股集團;製造業,有紡織機械、新能源汽車、新型纖維材料三大新技術支撐;服務業,主要是文化産業。“金融投資業務的營利能力和資金能力可以用於培育新的製造業技術和産品,金融不好時,我們有領先世界的技術,製造業産業不好時,我們有體驗式的文化産業……這三個同時都不好——不太可能。”
對話張傑董事長:能源危機是個偽命題
《中國經濟週刊》:國企整體的利潤在2014年並不好,恒天集團卻實現了利潤新高,主要是靠什麼實現的?
張傑:主要靠技術創新和資本運作的雙輪驅動。技術創新的企業保持了很好的營利,同時資本市場有一塊收益,另外,別人虧的,我們比別人虧得少,綜合加起來就很好了。
做企業要把握好節奏,三年前,在國務院國資委提出開展管理提升活動之前,恒天集團就提出“整合,提升,創新”,2008年、2009年集中精力應對金融危機,2010年轉好,2011年向上衝了一下,從2012—2014年,我們有意放慢了增長的速度,眼睛向內,注重內部業務整合,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正好這次遇到資本市場的活躍,我們又及時通過資本運作,提升了技術創新的能力。
《中國經濟週刊》:如何看待未來製造業和能源産業的走向?
張傑:我自己判斷,裏夫金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觀點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伴隨著新材料技術的進步,加上大數據時代到來以後對人們生存方式的影響,以及對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都在開啟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現在技術進步非常快,以我們恒天集團新材料業務領域的創新為例,用溶劑法生産的纖維,一畝地木材的纖維産量是棉花的3倍,如果玉米秸稈等植物性纖維原材料也能夠充分利用,産量將達到棉花的8倍。這些技術都在大規模生産的前沿,正處於培育階段。我認為能源危機是偽命題,隨著新能源技術的進步,將徹底改變能源結構,也會使各個領域對石油等傳統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