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産經 > 公司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魔咒擊中“西少爺” 創始人之一發檄文討賬

  • 發佈時間:2014-11-15 08:41:4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倩怡  責任編輯:馬藝文

  “我們三個人已經分別在寫還原事實真相的文章。”昨天下午3點,中關村創業大街Binggo咖啡館裏,“西少爺肉夾饃”創始人之一袁澤陸語氣中透出一絲疲倦。經過一個晚上和上午的“消化”,這個1990年出生的小夥兒臉上已看不出明顯的情緒波動。

  斜對面,新開業不久的“西少爺肉夾饃”分店熱鬧依舊,透過咖啡館的窗戶隱約能看到排隊的身影。看上去歲月靜好,但平靜的背面卻是洶湧的波瀾。“西少爺”四位創業夥伴,正經歷著一場“合夥人之殤”。

  萬言書對戰“二萬言書”

  風波源自13日晚間發佈在知乎上的一篇“檄文”,《西少爺賴賬,眾籌的錢怎麼還》。

  這篇檄文洋洋灑灑,足有上萬字,作者宋鑫,也是“西少爺”創始人之一。今年8月份,由於團隊內部出現分歧,宋鑫離開了“西少爺肉夾饃”的管理團隊,並隨後創立了自己的品牌“新西少”,産品內容和“西少爺”大致類似,都是肉夾饃和豆花等陜西傳統小吃。

  萬言書裏,一個個問號像一個個炸彈——合夥人“內訌”導致一人被無情驅逐?欠早期眾籌股東的錢遲遲不還?這篇文章讓一度籠罩“網際網路思維”和“年輕人創業光環”的“西少爺肉夾饃”陷入重重疑雲當中。而眾多大佬轉發和朋友圈內瘋傳,也讓這支年輕的創業團隊一時間備受質疑。

  在這封公開信中,宋鑫提出了幾個焦點問題,稱當初公司創立時發起過眾籌,前後兩次共85萬元,第一次眾籌是在2013年底,第二次是在著急擴大規模的今年5月份,而眾籌後的財務報表一直並未公開;相關股權變更、分紅等幾項事宜也並未跟進,一位眾籌人老婆生孩子急需用錢,本金卻都拿不回來,多次聯繫孟兵(“西少爺”創始人之一)無果。此外,宋鑫稱孟兵曾經欺騙一位天津的早期投資人,並從這個人手中低價贖回了6%的股權,“這件事必須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昨日,“西少爺”團隊的一位創始人回應記者稱,他們是在今年5月份向宋鑫提出“分手”,並坦言“過程的確並不愉快”,“很難説原因到底是什麼,大家的分歧是很長時間以來積累下來的”。這次“分手”,雙方並未就宋鑫離職後的補償和薪酬達成一致。而此後,“西少爺”團隊端出了足有兩萬多字的回復,詳細到把曾經雙方的對話記錄一一截屏,曬在各自的微網志上。

  據這位創始人介紹,今年6月份,宋鑫代那位眾籌股東第一次索要最初的投資款,“當時我們的賬目的確緊張,但答應了一定還。”在反覆幾次溝通後,“西少爺”團隊湊齊款項,向宋鑫索要對方的銀行賬戶資訊以打款時,對方並未回應。

  “他們沒給賬號資訊,我們也就擱置了這個事兒,沒想到昨晚就冒出了這麼一封信。”這位創始人表示,他們絕非欠錢不還,相反“西少爺”的店面和團隊一直存在,跑路之説就更不存在了。事實上,隨著幾家店面運轉正常,他表示目前“西少爺”有著健康的資金流狀況。

  雙方各執一詞,這場“羅生門”的真相似乎很難還原。然而,無論事實究竟如何,這四位曾經相約“共飲慶功酒”的小夥伴如今已分崩離析,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中了創業“合夥人之殤”魔咒

  “西少爺”的合夥人糾紛並不是個案。如同電影《中國合夥人》裏“老好人”佟大為一語道破那般,“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夥開公司”。“合夥人之殤”成為不少創業者面臨的一道“魔咒”。

  今年7月份,同樣是一支年輕的創業團隊,線上教育網站“泡麵吧”在即將獲得A輪融資、估值達1億元時一夜分家,3位創始人“反目成仇”,“泡麵吧”以一紙官方聲明正式開除聯合創始人王衝、嚴霽玥,指責二人直接或間接使用非法竊取獲得的“泡麵吧”項目代碼。

  小至創業公司、大到公司大佬,無不受此影響。網際網路圈內津津樂道的“八卦”之一,便是360掌門人周鴻祎和如今金山CEO傅盛的恩怨情仇——在360做到核心管理層的傅盛被突然架空和開除;真功夫的創始人蔡達標更是受到同為公司創始人的前妻和前妻舅的舉報,最後鋃鐺入獄。

  在網際網路評論人士洪波看來,合夥人之間意見不合,這在創業過程中並不意外,而“鬧掰”、“撕破臉”往往是第一次創業的創業者容易犯的錯誤。“合夥人往往靠著君子之約甚至口頭協議聚在一起,一旦出現分歧缺乏有法律依據的協議文本做依據,這就使得大家往往各執一詞、大鬧一場。”

  洪波表示,“江湖式地進入,商人式地出來”、“先小人,後君子”才應該是創業之初合夥人之間的合理態度,“創業不僅需要發揮每個人的個性,更需要相互磨合。在公司發展遇到困難時‘擰成一股繩’容易,發展前景好了反而容易出現利益糾紛。”

  “攜程網是個處理合夥人關係的正面例子。”洪波説,儘管攜程網歷經數次高層變動,但由於大家“有言在先”,每次變動都並未對公司造成負面的輿論導向。

  “股權眾籌違反商業規律”

  “西少爺”的合夥人糾紛,也把近日來熱得發燙的一個概念再度帶到了眾人面前——“眾籌”。

  “西少爺”這一品牌的成立採取的是眾籌模式,前後兩次共85萬元,第一次眾籌是在2013年底,第二次是在著急擴大規模的今年5月份。然而,記者昨日採訪過程中就發現了雙方對股權內容劃分進行解讀時的兩種不同版本。

  依照宋鑫公開信內容,第一次50萬元眾籌資金換得的是“西少爺”前三家店40%的分紅和股權。而“西少爺”的另一位創始人則告訴記者,這部分股東只是參與“西少爺”第一家店也就是五道口老店的眾籌,之後陸續開出的分店和這部分股東沒有任何關係。

  由此,眾籌的對象究竟是誰?由於在“西少爺”之前,四位創始人還創立了起點兄弟電腦科技有限公司,“西少爺”商標在這一公司名下,而具體的餐飲業務卻又在另一家註冊公司。種種複雜原因使得眾籌對象在如今看來全然是筆“糊塗賬”。

  針對“西少爺”事件,創投圈創始人兼CEO李曉寧昨日表示,“股權眾籌是違反商業規律的,是不可行的”。他表示,眾籌過程中,投資人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匹配常常被人忽視,早期的項目不僅要求有風險承受能力,而且需要投資人有更強的判斷能力,“眾籌的時候,往往把金額降低到單個普通投資人可以接受的程度,給人低風險高回報的誤解,但額度低並不等於風險低。”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提醒,投資人需要關注眾籌兩端的資訊不對等問題,“目前國內並沒有國外那麼成熟的個人徵信體系,眾籌的中間人是誰,能不能有足夠的風險應對機制,這些都需要考慮。”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