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2015艱難維穩 小排量車刺激新政後效待考
- 發佈時間:2015-12-19 08: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2015收官:格局生變 運籌新戰
編者按/ 作為“十二五”的收官之年,2015年即將畫上句號,有所遺憾的是,這個句號並不圓滿。
由於中國汽車市場在2013年和2014年並沒有如預測一樣進入“微增長”,在極大程度上提升了汽車廠商的信心,並且預計前兩年的趨勢仍將持續到今年。然而,上半年的頹勢卻令多數汽車廠商措手不及,近兩月的增長同樣出乎意料,汽車市場全年幾乎上演了一齣大“反轉”。而且,市場結構也開始發生巨變:轎車市場開始出現連續的銷量下滑;SUV成就了自主品牌的整體逆市增長;MPV在驟然的增速“登頂”之後,逐漸回落到個位數……
而處於格局變化中的車企,在這一年嘗試了“官降”、減産以及加大渠道維穩力度等,各有得失。而相較于年末盤點,更重要的是對未來形勢的判斷和備戰。
今年以來,中國車市並不太平,從年初開始從未停止的消極預估,讓眾企業在整個2015年都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幸而,在將近一年磕磕絆絆的調整與適應之後,大部分車企總算可以説“虛驚一場”——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佈的最新數據,1~11月,我國汽車銷量為2178.66萬輛,同比增長3.34%。
依據現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做出預測:“2015年全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産銷)增幅將維持在3%,儘管政策給力,但去年12月我國汽車産銷量基數較高,這就決定了今年12月的汽車産銷數字同比增長不會太明顯,全年增長率在3%的可能性比較大。”
結構生變
近幾個月以來,我國汽車銷售數據的逐漸回暖,讓上半年的驚險局面得到緩解,但車市結構生變,又給整個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佈的最新數據,1~11月,我國乘用車銷量為1868.13萬輛,同比增長5.89%。其中,轎車銷量為1042.03萬輛,同比下降6.25%;SUV銷量為542.24萬輛,同比增長51.12%;MPV銷量為183.41萬輛,同比增長7.90%。從數字來看,與2014年相比,我國汽車市場的結構已發生一定程度的改變。
具體來説,今年的轎車市場似乎並未受到眾車企持續發力“救市”的影響,而是保持下滑狀態直至“零下”——在過去的11個月裏,除1月和11月短暫的小幅回暖之外,其他月份均處於同比下跌狀態,7月跌幅更是達到19.7%。不得不説,轎車市場的形勢已十分嚴峻,整個行業的調整力度並未跟上市場變化步伐。
與此同時,今年的MPV市場相比去年也並不景氣,按照年初業內的推測,2015年本該是MPV市場的又一爆發期,然而結果卻差強人意——第二季度開始,MPV市場出現銷量同比增幅收窄、環比明顯下降的情況,雖然1~11月總銷量仍維持增長狀態,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國內MPV市場“節節攀升”的局面已成過去,進入了與GDP增長基本持平的平穩發展期。
相比之下,與MPV市場在去年曾共同經歷爆發期的SUV市場仍維持良好漲勢,1~11月銷量增幅穩定且較去年有明顯提升。另外,其中一個顯著特點是,緊湊型SUV開始成為SUV銷量增長的主要動力,1~11月,小排量車型也基本包攬了SUV銷量排行前十位。
在以上結構變化下,中國汽車市場雖然看似實現了總體維穩,卻在多重原因作用下“穩中生變”,且後效並不明確。
艱難維穩
從大環境來看,今年,我國消費者的購車理念已基本完成理性回歸,用車需求更偏向於實用主義。因此,汽車市場出現結構變化。而對於這些變化,自主品牌、外資品牌以及豪華車品牌等各有應對,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當前的市場情況。
自主品牌對這一市場的及時把握,成為了其與逆市抗衡的最佳武器:1~11月,其在SUV板塊82.8%的同比增長為整個市場帶來了生機,成為了拉動汽車市場整體增長的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外資品牌由於産品結構調整期較長,不能短時間內在SUV板塊大量投入新品,因此,其唯有通過整個産品線“以價換量”的方式應對逆市。4月開始,包括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汽通用、北京現代等在內的主流合資品牌“扎堆”官降,雖然降價並未使合資品牌銷量出現跨越式回升,但汽車業知名評論員張志勇表示:“至少能夠防止市場份額的持續下滑。”
相比之下,豪華品牌雖未展開如大多數合資品牌般的公開官降,但其車型終端降價幅度亦不容小覷,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統計的數據,大部分進口豪華車優惠幅度早已跌破10萬元,國産豪華車型的終端售價亦有不同程度下調。
然而,以上種種努力之下,汽車市場仍未在前三季度打響翻身仗,1~9月,我國汽車銷量累計增長率僅為0.3%,僅勉強維持在“零上”。隨著《關於減徵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的通知》落地,10月和11月,1.6升及以下乘用車佔乘用車銷量比重分別增至69.0%和70.9%,較第三季度有明顯回升,終於將1~10月和1~11月的我國汽車銷量同比累計增長率分別提升至1.5%和3.3%,使得原本的“金九銀十”變為了“銀九金十”。
後效待考
眼下,險象環生的局面似已在多方努力下成為過去,但在即將到來的2016年,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在業內人士看來,小排量車型相關政策的刺激或只能解一時之渴,而且,政策刺激作為外力,其影響並不能一直維持高效。
目前,關於明年汽車銷量增幅會繼續收窄,還是會在政策餘音之下出現回升,業內各執一詞。
樂觀者如國家資訊中心資源開發部主任徐長明,在他看來,2016年乃至未來更長時期的中國車市,將恢復到中速增長狀態,乘用車銷量增速約為GDP增長的1.3倍。“這意味著明年乘用車市場將有望實現兩位數增長。”
其做出此判斷的依據來源於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根據以上國家的發展歷程,一個國家車市發展會出現兩個快速發展期,第一個階段持續五年左右,銷量增速為30%,第二個階段持續十年,增幅為20%。中國車市已在2001~2008年經歷第一個發展階段,銷量平均增速剛好為30.4%,根據徐長明的預測,從2009年開始,中國車市進入第二個快速發展期,銷量增速將相當於GDP的1.3倍。
另有相對保守的業內人士代表為董揚:“未來中國車市銷量增長將回升至5%~7%。中國2400萬輛的汽車年産銷基數已經很龐大,如果再長期以兩位數的增速發展,對國內環境、交通會造成很大壓力。”
在《中國經營報》記者對企業人士的採訪中,大部分企業人士較為贊同董揚的觀點,認為明年汽車業增速將與GDP齊平。 廣汽集團 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慶洪表示:“對於未來汽車業增速,不能過於悲觀或過於樂觀,只要GDP增長,汽車銷量肯定會迎來與之相應的增長,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出現車市爆發,但剛性需求仍在。”
不論各家觀點如何,2016年都已近在眼前。目前,相比關登出量增長數字,一些企業正在把目光放在可持續發展層面,這對整個行業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也唯有如此,無論市場順逆,企業才能久立不敗之地,中國汽車工業才能得到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