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蒙迪歐陷入"異味門" 車內空氣品質問題引關注
- 發佈時間:2015-09-23 10:19:11 來源:今日早報 責任編輯:吳起龍
“開門是北京,關門是北歐”,相信大部分讀者和我一樣,第一次聽到沃爾沃汽車這句廣告語時,忍不住會笑。當然,也有點無奈。
的確,在躲避戶外糟糕空氣的同時,駕車族留在封閉車內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因此,車內空氣品質的好壞越來越受關注,亦成為消費者在購車時重要的參考因素之一。而圍繞著車內各種“異味”的投訴,近年來也層出不窮。
2012年,賓士C級車“毒氣門”事件爆發,時隔兩年多的時間,雖然賓士給車主提供了免費更換地毯的方案,但這個方案對解決異味並沒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今年以來,早報汽車維權熱線18667120283接到多位長安福特新蒙迪歐車主的投訴,反映他們開的蒙迪歐也遇到了“異味”。
開了一年多車內臭味依舊 車主:花20萬就買臺“馬桶”
在20萬元左右的車型中挑選,很多車主會想到新蒙迪歐。不過,在過去一年中,圍繞著新蒙迪歐車內異味的問題,也越來越成為車主們的心頭大患。
洪先生是浙江台州的車主,2014年3月他買了一台新蒙迪歐。他發現,在行駛過程中,如果打開天窗或是打開一扇車窗,處於車內負壓狀態,一股嚴重臭味便撲鼻而來;如果天熱被暴曬後,即使不行駛,在車窗附近也能聞到這種臭味。
洪先生覺得這種臭味不像一般甲醛味,時間久了會揮發。現在開了一年多的車,臭味仍沒有減輕。他與上海車輛檢測中心聯繫後,得到的回復是:可以對整車車內空氣狀況進行檢測 ,檢測標準是《乘用車內空氣品質評價指南》,但車要處於靜止狀態(車輛處於行駛負壓狀態不能檢測),該檢測可對空氣內是否含有毒有害氣體進行檢測。檢測方法可分常溫檢測和高溫檢測(用紅外線照射升溫),費用約1.5萬元左右。此外,該檢測機構僅能對車輛配件(如鋼鐵等)進行檢測,而無法對瀝青(阻尼片)進行檢測。高額的檢測費以及無法對關鍵部位的檢測讓洪先生望而卻步。
而在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像洪先生這樣的蒙迪歐車主並不在少數。
車主彭先生於2013年購入一台新蒙迪歐,車內一直有一股很濃的異味,起初車主以為是新車的味道,沒有在意。一年後,這股味道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嚴重。“白天的時候需要4門全開,後備箱也打開,停在車庫裏散味。但只要關閉車門窗,短則一小時長則半天,車內又會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在車上時間長會造成喉嚨發癢,噁心想吐,下車呼吸一段時間,刺鼻感明顯減輕。”彭先生説。
有車友頗為無奈地表示:“花了20萬,就買來一台移動‘馬桶’。”
忍無可忍 車主動手改裝
隨著新蒙迪歐“異味”投訴的增多,這些來自全國各地“臭味相投”的車主們也開始聯手維權。
在維權過程中,車主們也開始自己摸索經驗,有車主總結了容易産生臭味的三個情況:“一、做發動機倉內清潔後,開車時臭味被清洗劑的酒精味蓋住、造成以前清洗後無臭味的幻覺。二、後備箱內味道大,而且味道和負壓味道很相似。三、門內6塊瀝青阻尼板,受熱就産生臭味。”
甚至也有車主在無法忍受,親自試驗找尋方法破解。
比如徐州的高先生,年初購買的新蒙迪歐汽車,原本以為買了新車會讓他和家人感覺高興,可他卻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剛做過首保,車綜合性能不錯,但車內臭味無法忍受,多點多次多渠道投訴無果的情況下,在與車友交流後,無奈去請人動手改裝4門隔音,主要是剷除門瀝青板。
高先生介紹,在剷除瀝青板之前,他也曾經在4S店拆過車門,發現瀝青板並拿出一點聞了,味道淡淡,但是沒有大量打開。之後全部打開瀝青板後發現臭味明顯,可以用無法忍受來評價。目前,高先生的車子已經做完隔音並清理乾淨瀝青板。他滿懷信心的等待去測試一下,希望能有效除去車內異味。
長安福特給出回應 解決方案遭質疑
經過近一年的維權後,長安福特廠家在8月中旬給車主拿出了新蒙迪歐車內産生異味的原因,並回復車主“車輛空氣符合國家標準”。
長安福特廠家給出的解釋是:“在天窗後端翹起或某一側車窗打開較小的縫隙,空調關閉或在內迴圈模式下,車速達到60KM/H以上高速行駛時,在車內可聞到異味,其原因是乘客艙産生負壓,車外空氣會透過車門板下端的排氣孔進入車內,帶入了車外環境的異味,包括行駛時輪胎與路面摩擦,制動盤摩擦的氣味等,同時,經過車門的氣流也會帶入膠條等天然橡膠味。”
對於解決辦法,長安福特廠家也給出了兩條建議。具體措施包括兩方面,一、在四個車門內都貼上隔離泡棉,以阻隔車外空氣倒灌;二、升級空調系統的軟體,使其在特殊工況下將進氣模式由內迴圈切換為外迴圈,以大幅降低車內負壓值,避免車外的環境氣味進入乘客艙。
針對廠家的回應,新蒙迪歐車主也有話想説。“長安福特公司回復説車輛空氣符合國家標準,但在出售車輛時仍未提供出符合國家標準或是通過檢測合格報告等依據材料。僅口頭説説,又沒有依據,認為符合標準從何談起?”
車主表示,空氣檢測報告是由廠家自行委託第三方機構檢測得出的結果,其客觀性和公正性存在問題。檢測實行的是抽樣檢測,並不是每一輛車的檢測,而且檢測報告書也僅針對送檢的結果負責,所以該檢測報告並不能當然的説明未經檢測的車輛就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其次,機動車車內空氣評價標準有明確規定,該檢測報告是車輛處於靜止狀態下檢測結果,但現在車輛是在行駛中發現的惡臭,所以該檢測報告不適用該情形,並不能代表車輛空氣標準;而車輛是基本功能是行駛,該報告更不能證明空氣是符合規定的。
車內空氣品質標準不一 強制標準有望年內出臺
早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國內車內空氣標準是2004年開始立項,2007齣臺相關檢測方法標準,也即“HU/T400-2007年車內揮發性有機物和醛酮類化合物採樣和檢測方法”。目前各車企所普遍採用的則是2011年所頒布的《GB/T27630-2011乘用車內空氣評價指南》,不過此標準僅是推薦性標準,約束力遠遠不夠,於是將變其成為“強制性標準”的呼聲日漸高漲。
上周,在江蘇常熟舉行的第四屆汽車材料與工藝高峰論壇上,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産品品質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接受早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強制性標準修訂工作有望今年(2015年)年底完成修訂並進入審查。
“關於汽車異味國家一直很重視,咱們國家出臺了一個車內空氣品質評價指南,對汽車內的空氣品質問題有嚴格的控制標準。汽車的異味來自於幾個方面,一個是汽車生産過程當中用的油漆、膠。第二汽車工藝材料,比如汽車裏面內飾板、頂棚板這些內飾材料造成的污染。第三還有汽車的裝飾,座椅、座墊這幾個方面,一個材料本身會造成車內的污染,第二這個材料在車內要結合,用很多膠、漆,也會增加車內的污染問題。”
宋廣生介紹,“到底什麼樣的車有污染?我們發現低價位的車污染問題並不嚴重,更多的車高檔車、豪車出問題。而這些車在追求舒適型性、安全性、密閉性等過程中,應用一些汽車內飾件和內飾材料,增加了車內污染。”
宋廣生透露,年內有望推出的強制性標準的主要控制目標是乘用車內飾件,粘結劑、橡膠密封等非金屬材料揮發産生的有毒有害物質,不考慮車輛自身排氣以及環境空氣、道路條件的影響。
據了解,對於車內空氣品質標準,目前各國之間限值不一,檢測方法不同。中、日、韓類似採用靜態測量,即在25℃的環境中,將車門封閉一段時間內進行實驗。不同的是南韓是在2小時候後採樣,中國是在16小時後採樣。而德國的ISO標準,則分成三部分進行檢測,第一部分是標準測試,跟上述在一定環境溫度下封閉測試相同,只不過環境溫度設定是23℃。第二部分是停車模式下檢測,模擬在陽光暴曬情況下的VOC含量。第三個模式則是行駛模式,也即是模擬正常駕駛狀態,車門打開,模擬人進去,打開空調情況下的VOC含量。
“ISO的模式兼顧了靜態低溫和高溫的問題,考慮了動態和靜態的問題。建議未來考慮與ISO標準的一致性,不過根據我國國情暫時只考慮標準模式。”宋廣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