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青年蓮花品牌力羸弱翻身不易 經銷商抱怨沒賺過錢

  • 發佈時間:2015-01-16 07: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歆  責任編輯:張少雷

  與李書福同為浙江台州人的龐青年顯然並沒有那麼幸運,青年汽車在客車上的輝煌並沒有複製在轎車上,後者反而成為拖累企業發展的包袱。回想當年,懷著滿腔熱情一頭扎進乘用車領域的龐青年,若能預料到如今在青年蓮花轎車方面的窘況,必會三思而行。如今,資金鏈緊張、拖欠員工工資、經銷商大面積虧損等問題,均成為圍繞在這家民營車企身上的“關鍵詞”。

  有媒體報道稱,青年汽車已經出現了拖欠員工工資的情況,掌舵人龐青年失聯。除此之外,記者採訪了北京、廣東等地的多家經銷商,多位經銷商人士均表示,“在青年蓮花這裡砸進去好幾百萬元資金,就沒賺過錢”。記者採訪的三家4S店目前已經不再經營青年蓮花轎車。

  可以説,對於青年汽車來説,這並不是新聞,幾年前便出現了青年蓮花轎車虧損嚴重、員工工資被拖欠、部分生産基地被當地政府收回的新聞。對此,汽車行業資深分析人士張志勇表示,“這説明公司的發展戰略、行銷策略都存在問題。現在車企面對的市場環境越來越不好,進入的品牌越來越多,成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青年汽車應該選擇一款能夠打開市場的新産品,在價格上放低身段,去爭奪低端市場,打中高端市場從目前來看是很難行得通的”。

  經銷商稱

  賣青年蓮花沒賺過錢

  青年汽車集團目前擁有三大業務板塊,分別為尼奧普蘭客車、青年蓮花轎車、青年曼重卡,除了尼奧普蘭客車之外,其他項目均處於虧損之中。青年乘用車(青年蓮花)首款産品于2008年下線。

  “實話實説,我從2008年開始做青年蓮花,每天店裏出去的錢絕對比回來的錢多,市場始終沒有做起來。我對這款車的品質評價還是很高的,底盤、發動機都不錯,但是,大家不認可這個品牌,品牌知名度低,廣告也做得不多。”來自北京地區的一家經銷商負責人王先生告訴記者,廠商一直在拿“大車”的利潤補貼“小車”,然而“小車”長期不賺錢。

  他坦言,自己已經賠了幾百萬元資金,不再經營青年蓮花轎車。“維持一家4S店需要好幾百萬元,好多人前期已經投入了很多,後續賺不回來使得根本談不上下一步投資的計劃。不少經銷商都退出來了。”

  同樣,來自廣東地區的一家4S店負責人李先生直接告訴記者,青年蓮花根本賺不到錢,買的人太少。“並且,4S店必須要從廠商那裏買設備,比如電腦診斷儀,每台的費用大約在7000元左右,所用的系統等等,這些都需要經銷商額外交錢。”

  而在推出新車方面,青年蓮花通常的問題是,網上的新車報價早已經出來,新車卻遲遲出不來,就連經銷商也只是在車展上看見過部分新品,實際中新車根本提不到。“經銷商都餓死了”是王先生向記者強調最多的一句話。

  不可否認,龐青年的想法很大,步子邁的也很快,青年汽車涵蓋的汽車種類涉及客車、卡車、乘用車三大領域,乘用車又覆蓋了中低端、中高端和高端市場。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産銷量以兩位數增長時,市場需求很大,誰佔領了更多的市場份額誰就奪得了發展先機,擴張的步伐決定了市場份額佔領多少。

  只是,他並沒有李書福那麼幸運,乘用車折騰了許多年依舊裹足不前,依靠頂梁柱客車的利潤來反哺乘用車。據了解,2009年青年汽車計劃總投資444.43億元,在全國規劃十大生産基地,計劃建成後總産能達146.3萬輛。不過,現實情況是不少基地停産。

  青年汽車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越來越明顯,包括浙江海寧、江蘇連雲港和貴州六盤水等多個地方政府紛紛以收回項目用地的方式終止了與青年汽車的合作,從中不難看出,在汽車行業步入供大於求的背景下,車企用品牌、技術、産值換取地方政府給地給錢的合作模式已經不是次次都能奏效了。

  品牌知名度差翻身不易

  對於乘用車來説,前期的投入都是很大的,後續産品的銷量如何非常關鍵,可惜,青年蓮花轎車的銷量表現是讓龐青年非常失望的。

  按照他規劃的版圖,青年乘用車包括蓮花轎車、以薩博鳳凰平臺為基礎研發的産品以及世爵汽車。其中,青年蓮花汽車主打中低端市場,薩博鳳凰平臺産品主打中高端市場,世爵主打高端市場。銷量方面,龐青年的希望是2013年乘用車達到10萬輛,2014年20萬輛,2015年30萬輛。

  然而,按照媒體報道,2013年,青年蓮花的年銷量僅僅在6萬輛附近,距離目標還有很遠。依照目前的情況看,龐青年的銷量目標僅僅只能成為“希望”了,實現的機會渺茫。“經營蓮花轎車的後一兩年,我們去廠商那裏,除了喝酒吃飯沒有別的,廠商也不給經銷商出點實質性的政策。”王先生告訴記者。

  他坦言,廠商投入的廣告宣傳非常少,青年汽車的品牌知名度確實差點意思。如今,市場大環境不同了,競爭更加激烈,在這樣的情況下青年汽車的前景更不樂觀。

  品牌知名度之外,“自從上了乘用車之後,在薩博爭奪案中,青年汽車耗時6年,耗資近5億元,錯過了轎車市場發展的最好時機。大客車賣的還是不錯的,無論從銷量還是市場份額來看,都還是可以的。”張志勇表示。

  本身其在中國汽車市場的行銷策略是存在問題的,行銷渠道、價格都沒有解決好。薩博投入過大給其整個乘用車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壓力,加重了成本負擔,虧損相當一部分來自對薩博的投入,成本攤銷的壓力很大。“即使産品銷量不錯,薩博的投入也需要很長時間去消化,何況其産品銷量很差勁。”他坦言。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