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産經 > 汽車 > 正文

字號:  

凱翼打上網際網路汽車標簽 複製代工模式能否成功

  • 發佈時間:2014-10-15 09:56: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晶

  奇瑞隱身推“網際網路”汽車 凱翼能否再現“QQ”奇跡?

  曾經靠“QQ”征服80後的奇瑞,能否再憑凱翼贏得90後的心?

  猶如兩隻“含笑的大眼睛”的車燈、小巧玲瓏的標致、活潑可愛的車身……號稱“年輕人的第一輛車”的奇瑞QQ,曾因其精準的客戶定位和富有説服力的行銷策略而令無數80後毅然撕下腦海中的“低端”標簽,把人生購車的“第一次”獻給了這個可愛的小傢夥。一定程度上可以説,QQ身上曾凝結著一代人的成長記憶。

  事實上,無論凱翼如何努力地自我“漂洗”,都“洗不凈”一個事實——凱翼帶有濃厚的奇瑞血緣和基因。這個一度被“誤解”又一度被“了解”的“奇瑞江北項目”是由蕪湖建投、安徽省江北開發公司和奇瑞商用車公司共同出資成立的,有報道稱奇瑞佔有50%的股份。而在品牌命名上,“凱旋之翼”這一全新寓意的統攝下,則是一個沿襲的英文名——“cowin”(原奇瑞旗下乘用車品牌“旗雲”的英文名)。

  這個生機勃發而信心滿滿的“後生”在不久前的成都車展上高調亮相,並用一種不無“叛逆”意味的口氣宣告:凱翼以“年輕、創新、本真”的態度,致力於打造年輕人喜愛的智慧互聯汽車。而“年輕人”是誰翼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鄭兆瑞在發佈會上“界定”道:“在未來�10年中,90後一定成為主力消費人群,會佔到市場的60%以上。我們數據分析表明,90後一代,是年輕的網上一代,這一代人基本上是伴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他們是寧可不吃飯也要上網整天挂在網上的一族……70年代的人更多追求成就感,而90年代的人更多追求個性,追求網際網路思維,對跨界車需求更強,所以,凱翼選擇年輕的網上一代。”

  無疑,凱翼把自己的客戶定位為年輕的90後一代。凱翼這番“打造年輕人喜歡的汽車,做有趣、有爭議的內容”的宣言難免不讓人聯想到當年QQ的橫空出世——當年,80後們走上社會有了購車需求但又負擔不起高價車時,QQ含情脈脈地對著他們説,來吧,雖然我不那麼高端大氣上檔次,但我是你的“第一輛”車……其隱含的意思是你們以後會有錢,你們以後會有更好的車,我只是你的一個過程一個階段而已。而今當年的“QQ族們”或許已經實現了買第二輛第三輛車的夢想,而相應的,QQ的“歷史使命”似乎也已“完成”——80後因其購買力的增強已經遠離,而90後有90後的獨特需求——如此,QQ與慣於網路、追求新奇、不肯茍同的90後們産生了代溝。正是在這代際更疊之際,在80後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遠去中,凱翼的誕生與定位,既頗有一番當年QQ的風範,又顯得恰逢其時。

  而當網際網路巨頭們紛紛揚起進軍汽車領域的旗幟時,輕裝上陣的凱翼因沒有“累贅”的前史而積極地自我灌注了網際網路思維。這一點既難能可貴又充滿了冒險精神。畢竟,智慧互聯汽車的前景尚未明朗,而凱翼又自我定位地那麼徹底:凱翼一方面把自己的客戶定位為20到34歲的年輕一代,另一方面,又聲稱自己將打造高品質高性能真正意義上的智慧互聯汽車,這二者看上去似乎有些衝突——從理論上來説,短時間內智慧汽車的成本是比較高的,而其所定位的客戶群體的購買力顯然沒有那麼強。

  因此有人認為,凱翼或許是針對90後而用網際網路包裝一下自己,以期重新演繹一次當年QQ的輝煌。當然,情況或許並非如此,因為凱翼的殺手锏是“輕資産重研發”——不會在佔汽車行業主要投入的生産設備方面進行重投資,而將主要的資源投入到産品研發和品牌行銷方面。生産方面,凱翼將採取目前大部分手機企業所實行的委託代工和租賃模式。通過引進網際網路企業共同合作研發、由奇瑞或其他産能過剩的企業代工生産等方式,或許是能夠大幅降低成本的。目前電動智慧汽車的佼佼者特斯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代工的模式,但其成本依然很高,而凱翼能否在90後這代人的成長週期裏成功在汽車領域複製小米模式是充滿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的,倘使腳步稍一緩慢,那麼就只能揮淚作別這一代人了。倘真如此,凱翼呈現出來的姿態所帶給人的想像意義似乎更大於實際意義。

  “凱翼品牌發佈有點晚,或許有點弱小、有點弱不禁風,但是我們還是來了,帶著蹣跚的第一步、帶著小小的夢想、帶著對於用戶的理解和尊重……希望我們的小熱愛、小主義能夠贏得屬於我們的一點小成績,我們心懷感激,希望我們的小夢想、小奉獻能夠贏得屬於我們的小舞臺……”在品牌發佈會的最後,凱翼如是溫情地説道。凱翼無疑是懂90後的。這一代逐漸成長起來的人多少帶有一點“小時代”的溫情與回憶,而凱翼自覺地將自己書寫進他們留存的“小時代”裏,並拒絕“崇高”——不扛大旗、不做老大,只爭取成為在智慧汽車細分市場成為年輕人喜愛的品牌。然而在這“小時代”中,腥風血雨卻暴烈依舊——當凱翼不無溫情地宣告“我們還是來了”時,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正在遭逢慘烈的“十一連降”。如今已經“十二連降”了,未來或許還有更殘酷的“連降”。雖然我們都不期望這種狀況的持續,但毫無疑問的是,殘酷的市場競爭必將給行業帶來一輪大洗牌。

  有業內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車的力量還很弱小,若想在“外資虎視眈眈、內鬥熙熙攘攘”的大環境中迅速崛起實現彎道超車,是非常困難的。儘管凱翼一再宣稱不扛民族品牌的大旗,但因其勇敢的氣魄、前衛的姿態,還是在此歷史關頭不自覺地被眾人訴諸了此種想像。但顯然,無論是殘酷的市場競爭,還是艱難的研發路程,都在擠壓著消費者對凱翼的想像空間。留給凱翼的時間,其實並不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