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糧食局:陳化糧不等於"毒害糧" 防重金屬超標糧入市

  • 發佈時間:2016-04-27 07:14:1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種卿  責任編輯:金瀟

資料圖。李欣 攝

  中新網北京4月27日電 (種卿)26日,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回應相關熱點問題時表示,目前,全國糧食庫存居歷史最高點,但眼前糧食的高庫存不是常態,不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長遠來看,我國糧食産需還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為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口糧安全,要求有關部門一起把好五道關口,防止有毒有害的糧食銷售出庫,而陳化糧是用來判定糧食是否還可以繼續儲存的技術概念,並不等於有毒有害的糧食。

  糧食安全形勢如何?

  依然嚴峻 呈現高庫存、高進口、高産量並存格局

  所謂“民以食為天”,不可否認,中國糧食工作是涉及13億人吃飯的大“工程”。

  數據顯示,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産已經實現了歷史罕見的“十二連增”,糧食的收購量、庫存量也在隨之攀升,市場糧源非常充足,糧食形勢確實很好。

  但是,中國糧食的高庫存並不等於供應充足,糧食需求也在同步甚至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在糧食産量連增的12年間,有10年是不能實現當年糧食産需平衡的,年均産需缺口達到198億斤。

  “從長遠來看,我國糧食産需還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任正曉稱,眼前糧食的高庫存不是常態,不具有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與此同時,任正曉認為,由於國內外價差等原因,出現了糧食進口量、産量和庫存量“三高並存”的格局。一方面,我國三大穀物品種實現了基本自給,但是大豆是我們的短板,要依靠進口;另一方面,近幾年來國際市場糧價持續下行,而由於國産糧食的生産成本高和政策性收儲托市,國內的糧價已經成為全球糧價的高地,國內外的糧食價差巨大。

  正因如此,任正曉直言,“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而且飯碗裏主要裝中國糧”。解決我國的糧食問題,必須堅持立足國內基本自給,適度進口調劑餘缺。但始終我們的飯碗不能係在別人的腰帶上。

  高庫存背後有啥難題?

  儲糧難度加大 陳化糧不等於“毒害糧”

  國家糧食局發佈的數據顯示,4月底,我國2015年度秋糧收購期就將結束,預計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秋糧4780億斤;而從5月下旬開始,夏糧收購就要全面展開,預計今年夏糧收購總量將在1600億斤以上。

  這麼多糧食的儲存情況如何?任正曉介紹稱,目前1/6的糧食都儲存在簡易倉囤,這使安全儲糧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確保庫存糧食儲存安全將是糧食部門今年和今後時期一項艱巨繁重的硬任務。

  “目前,各級糧食部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辦法來確保糧食的儲存安全”,任正曉指出,首先,要做好強化新倉建設和強化危倉改造的工作,近三年國家新建現代化的新糧倉1400多億斤;同時,強化科技儲糧,推進智慧通風、環流熏蒸等新的儲糧技術;在此基礎上仍要強化責任落實。

  在高庫存背景下,有媒體表達了“中國會不會爆發陳化糧危機”的擔憂。

  對此,任正曉先是明確了“陳化糧”的概念:通常是把超過正常儲存年限,糧食的內在品質、特別是食用口感開始下降,需要銷售出庫的糧食稱為“陳化糧”。

  任正曉表示,陳化糧是用來判定糧食是否還可以繼續儲存的技術概念,並不等於有毒有害的糧食。庫存的糧食是否有毒有害主要是看黃麴霉毒素、嘔吐毒素、赤霉烯酮這些真菌毒素是否超過了國家的衛生安全標準,超過了就有毒有害。

  

  

資料圖。趙琳 攝

  “舌尖上的安全”如何保障?

  防重金屬嚴重超標糧食入市 須把好五道關口

  對於普通百姓來説,在不用過多擔心糧食供應的情況下,食用安全、健康的糧食變成基本訴求,而“鎘超標”、“真菌”等字眼卻與糧食聯繫在一起,不免引發擔憂。

  如何保障國民“舌尖上的安全”?國家糧食局副局長盧景波回應稱,“糧食污染成因複雜,與環境污染、高本底土壤、異常氣候、品種選育、化肥農藥使用不當等各方面因素有關。這部分糧食的收購直接關係到農民的利益,也關係到公眾的食品安全。”

  為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口糧安全,任正曉要求有關部門一起把好五道關口:一是把好糧食收購入庫的檢驗關,不安全的糧食不準入庫;二是把好庫存糧食日常的檢查關,防止糧食發生霉變;三是把好政府部門抽查抽檢關,對企業儲糧的品質狀況進行隨即抽查監管;四是把好糧食銷售出庫關,防止有毒有害的糧食銷售出庫;五是把好有毒有害糧食的監管關,對經過檢驗、認定是有毒有害的糧食立即封存起來,然後再實行定向處理、全程監管。

  怎麼避免農民“賣糧難”?

  嚴打“坑農”行為 國有糧企要帶頭收糧

  “還有20多天,今年夏糧收購就要從南到北全面展開,再過5個月秋糧也要登場,糧食收儲矛盾空前突出,倉容緊缺的壓力前所未有。”展望今年糧食收購形勢任正曉流露出一絲擔憂。

  然而,任正曉也表達了做好收購工作的決心:“多措並舉準備倉容、增加收儲能力,努力避免出現農民“賣糧難”的現象”。

  任正曉介紹稱,首先要抓緊銷糧騰庫,千方百計地消化糧食庫存;同時,加快建倉進度,同時積極利用社會倉容,做好預控應急的準備;值得注意是的,糧食部門也需要嚴陣以待,堅決打好夏糧收儲的攻堅戰。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我國進行玉米收儲制度改革,臨儲收購價格下調後致農民利益受損。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的玉米收購會不會出現農民“賣糧難”?尤其是國家又不再實行臨時收儲了,那農民的玉米賣給誰?

  談及上述問題,任正曉明確表示將有多舉並措,以達到“搞活玉米流通,保護種糧農民利益”的目的。他指出,要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糧;中儲糧、中糧等國有糧食企業要帶頭入市收糧;加快玉米的加工轉化;嚴厲打擊“坑農”行為。(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