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 發佈時間:2016-02-02 08:58: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1月29日,全國發展改革系統農村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發展改革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分析當前形勢,交流工作經驗,研究部署“十三五”時期和2016年農業農村改革發展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張勇出席會議並講話,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作工作部署,副秘書長范恒山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十二五”時期“三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農業生産能力跨上新臺階,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生態保護取得新成效,農村改革進一步深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亮點。發展改革系統通過加強戰略謀劃和規劃引導,狠抓形勢研判和政策扶持,強化投資支援和項目支撐,推動農村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三農”發展積極作出貢獻。同時,也形成了很多好的做法和作風。一是堅持以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為主線,從全局和長遠站位,向大事和難事發力,主動作為,積極謀劃。二是堅持以做強農業、富裕農民、繁榮農村為目標,努力創新工作方式,優化管理服務。三是堅持以政策、規劃、投資、項目為抓手,發揮系統優勢,多措並舉,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四是堅持以縱向聯動、橫向聯合為手段,健全工作機制,加強協作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會議強調,做好“十三五”時期的“三農”工作,必須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牢固樹立短板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加大創新力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切實拉長農業這條“四化同步”的短腿,補齊農村這塊全面小康的短板。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進農業現代化和實現農村全面小康,既存在不少有利條件,又面臨許多新的挑戰。發展改革系統要主動適應新常態,落實發展新理念,找準定位,抓住關鍵,把握和處理好事關全局和長遠的6個重大問題。一是深化農業農村體制改革,推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支援保護制度等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要特別重視農業去庫存、降成本和補短板。三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堅持鞏固提升糧食産能,推進農業對外合作,鞏固必要的糧食儲備能力。四是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和農村資源資産增收潛力。五是保障農業農村投入,在優化存量上做文章,在整合涉農項目資金上下功夫,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上想辦法。六是完善糧食價格和市場調控體系,採取“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的辦法,改革完善農産品市場調控機制。“十三五”時期,發展改革系統要著力抓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農業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統籌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農口投資計劃和項目管理等6件大事。

  會議提出,2016年發展改革系統要圍繞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振奮精神,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十三五”農村經濟發展良好開局。要大規模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建立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産品生産保護區,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要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審批和建設,統籌推進其他水利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安全保障水準。要劃定生態系統紅線,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大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力度,促進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提升生態安全保障能力。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啟動實施“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工程,加大資金支援力度,充分挖掘産業融合增收潛力。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飲水、用能和居住條件,主動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強化農村民生保障能力。要創新農村基礎設施投融資機制,提高農口投資精細化管理水準,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以規劃編制為抓手,謀劃好“十三五”時期的“三農”發展。要加強“三農”形勢分析,切實做好重大問題研究工作。

  會議要求,發展改革農經系統要以業務黨務隊伍融合為抓手,加強發展改革農經系統建設。一是要調適理念,持續提升工作能力。二是要轉變職能,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三是要主動溝通,加強橫向縱向協作配合。四是要築牢防線,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會上,浙江、湖南、黑龍江、雲南4省發展改革委作了典型發言。國家發展改革委相關司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省會城市及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分管農村經濟工作的主任、相關處室同志參加會議。本著厲行節約、突出實效的原則,會議通過視頻會議系統連線到各地,地方同志在分會場參加了會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