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我國國際重要濕地干擾退化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 發佈時間:2015-06-05 02:31: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我國多數濕地保護區面積沒發生明顯變化,但內部結構即性質正發生改變。”在4日舉行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發佈會上,該監測工作顧問組專家、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施建成研究員説的“改變”,指的是“部分自然濕地向人工濕地的轉變”。

  例如,黑龍江興凱湖保護區內雖然濕地總面積沒有發生變化,但超過3萬公頃的永久性草本沼澤轉變為水田,約佔保護區面積的16%。

  《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4年度報告》首次將濕地這一極具生態功能和服務價值的指標納入其中,專題報告《大型國際重要濕地》對2001年和2013年全球100處大型國際重要濕地以及中國20處國際重要濕地的狀況及變化進行了客觀的評價。監測顯示,13年間,中國20處國際重要濕地面積凈減少2萬多公頃,佔總面積的不到1%,濕地面積基本保持穩定;但部分區域干擾和退化現象明顯,致使其生態功能也受到影響。

  “反映濕地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干擾度,全球國際重要濕地的干擾度平均值最高為20%,而中國約為30%。這説明中國的國際重要濕地面積的干擾/退化的程度高於國際平均水準。”報告編寫組組長、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牛振國研究員認為,這些既與我國面臨更多的資源壓力有關,也警示濕地的監測和管理不僅要關注數量,也要關注品質。

  報告顯示,從區域上,東北區域的國際性重要濕地面臨的壓力最大。黑龍江珍寶島和東方紅濕地保護區不僅內部有水田的存在,而且也有部分旱田。

  “這可能與當地發展農業種植等經濟活動有關。當自然濕地變成人工濕地之後,其濕地生態系統對自然的調節功能就會退化,如影響鳥類遷徙,造成其棲息地破碎化;破壞涵養水源、緩衝洪水等功能。”牛振國説。

  報告還對濱海地區的江蘇鹽城、上海崇明東灘2處重要濕地進行監測,結果顯示保護區內濕地面積均有所增長。其中,江蘇鹽城自然保護區增加的濕地主要為養魚蝦池/鹽場等人工濕地,增加面積超過4萬公頃,佔保護區面積1%左右,而濱海沼澤、灘塗等自然濕地卻減少;崇明東灘除存在少量水田外,增加濕地部分更多地與陸地向海的擴展有關。

  除了東北、濱海地區外,此次遙感監測還涉及我國中西部地區。20處典型國際重要濕地中濕地景觀完整性較好的有江西鄱陽湖、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湖南西洞庭湖以及湖北洪湖共計5處重要濕地,而較差的有黑龍江東方紅、江蘇鹽城、上海崇明東灘3處。

  從濕地生態系統的干擾/退化來看,干擾/退化指數均小于5%的有江西鄱陽湖、湖南西洞庭湖、四川若爾蓋、青海鄂陵湖和扎陵湖濕地5個保護區,説明其受人類活動或自然變化影響較小。由於保護區內農業經濟行為(水田/水産養殖/堤壩建設等),受人類干擾活動超過30%的有湖北沉湖、江蘇鹽城、上海崇明東灘、黑龍江珍寶島和東方紅濕地保護區5處。

  當然專家也指出,部分保護區(如東方紅)由於列入《濕地名錄》時間較短,監測結果不能完全説明其保護情況。需要繼續開展監測,以確定其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後,保護區內濕地生態系統是否得到改善。

  我國是世界上濕地類型齊全、數量豐富的國家之一。為了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牛振國建議,“我國濕地保護必須法規跟上,資金到位,政策落實”。他也坦承,我國濕地管理部門涉及林業、國土、農業、環保、水利、海洋等,存在空間重疊、部門交叉、多頭管理的問題,應加強協調統一。同時,他也建議在我國土地利用分類系統中,引入“生態用地”概念,使土地使用在考慮經濟用途之外,也要重視其生態功能。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