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農業部副部長:農業已超工業成最大面源污染産業

  • 發佈時間:2015-04-15 07:10:42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昨天,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中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在這一背景下,農業部昨天表態,化肥、農藥要減量使用,農膜、秸稈要做無害化處理。張桃林還表示,我國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

  的面源污染産業,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張桃林指出,我國土壤和水體污染及農産品品質安全風險日益加劇,一方面是由於工礦業和城鄉生活污染向農業轉移排放,導致農産品産地環境品質下降;另一方面也由於化肥、農藥長期不合理且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

  為解決這一問題,農業部制定出臺了關於農業污染防治的相關意見:確保農業灌溉用水總量保持在372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用水水質達標;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迴圈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農藥使用量現在是32萬噸,我們要控制在30萬噸。”張桃林説,無論從理論、實踐還是國內外的經驗來看,完全可以做到化肥農藥減量而糧食不減産。通過優化施肥,通過綜合體系的運用,完全可以把化肥量減下來。另外,如果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無論對培肥土壤地力還是保護農業環境,還是穩定地提高産量以及農産品的品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對於已污染地區恢復責任問題,張桃林明確表態:“就是誰污染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不能把這些問題和負擔轉嫁給農民,要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

  >>現狀

  我國化肥農藥用量世界第一

  有專家指出,“看不見”的重金屬污染已成為我國農産品的“隱形殺手”。例如,化肥過量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進而會誘發土壤重金屬離子活性的提高。土壤PH值每下降一個單位,重金屬鎘的活性就會提升100倍,增加骨痛病等疑難病症的患病風險。“農業面源污染的最大特點是隱藏性、長期性和分散性,是農業生産各個環節各個過程中自覺或不自覺産生的,處理起來比較麻煩。”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所長任天志説。

  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中國化肥、農藥用量相當大,生産和使用量都是世界第一。但化肥、農藥的利用率比發達國家低15%-20%,降低使用量、提高利用率勢在必行。”

  >>我國農業面源污染情況

  西北乾旱地區:農膜污染問題、白色污染問題突出

  中東部地區:農藥化肥面源污染問題突出

  南方地區:農業畜禽糞污污染問題突出

  >>相關

  安徽稻種減産不誤超級稻研究

  張桃林昨天還對超級稻減産問題給出了回應,他表示,造成超級稻減産的原因是稻瘟,超級稻研究不會受到影響。

  安徽部分地區種植的“兩優0293”水稻去年出現大面積減産甚至絕收,近期引發關注。4月12日,該種子生産企業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佈停售該品種水稻。

  張桃林昨天表示,超級稻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我們對超級稻的要求是要高産、優質、高效,而且要有抗性。每個品種都有適應區域,兩優0293品種按照正常年景算,在江淮地區包括安徽是適宜的,但這一品種在品種審定過程中有個不足之處,就是對稻瘟病的抗性較差。正好去年年景相對特殊,所以把就它抗性不足的問題顯露出來了。”

  張桃林最後表示,“安徽稻種減産絕收”不會影響我國對超級稻的研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