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團中央直屬旗下的中青旅、嘉事堂實際控制人的雙雙變更,引發了市場的無限猜想,儘管目前到底由誰來入主這兩家企業尚待進一步披露,但在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的大背景下,更大範圍內的國有企業劃轉和重組路徑似乎正在浮出水面。
實控人變更引發市場猜想
11月21日,中青旅發佈公告稱,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控股股東中國青旅集團公司涉及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變更。鋻於該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資訊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經申請,公司股票11月21日起連續停牌。同一天,嘉事堂發佈公告稱,嘉事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控股股東中國青年實業發展總公司涉及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的變更。
12月5日,上述兩家上市公司又同時宣佈復牌。中青旅公告稱,經與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青旅集團公司確認,該重大事項僅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但該事項仍在相關部門審批過程中,審批時間尚不能確定。嘉事堂公告稱,經與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青年實業發展總公司確認,該重大事項僅會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但該事項仍在相關部門審批過程中,審批時間尚不能確定。
公開資料顯示,中青旅主要從事旅遊,經營入境旅遊、國內旅遊、中國公民自費出境旅遊以及旅遊配套資源開發等業務。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其第一大股東為中國青旅集團公司,持股比例為17.17%。嘉事堂則是北京市直營藥店規模最大的企業,主營業務為醫藥批發和醫藥零售。其第一大股東則是中國青年實業發展總公司,持股比例為16.72%。中國青旅集團公司和中國青年實業發展總公司,均為共青團中央直屬全民所有制企業。
共青團中央旗下的兩家企業雙雙發生實際控制人變更,引發了市場的無限猜想。東方證券認為,中青旅實際控制人可能發生的變更,符合市場前期對於群團工作會議的解讀,若後續成功實現股權劃轉及實際控制人的變更,將有望在提升公司資本市場主動性、融資能力、激勵機制、資本運作預期以及部分項目的權益佔比等多個方向帶來利好,打開公司更大成長空間。東莞證券則表示,預計中青旅此次實際控制人的變更或在實力雄厚的國企或地方企業中進行。
實際上,早在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就印發了《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從四大方面、十二個領域提出了改革措施,其中提到要改革團中央直屬單位,要“突出宣傳思想引導和團幹部教育培訓功能,對部分直屬單位進行整合,構建面向社會直接服務引導青少年的示範性平臺,整合壯大團屬基金會”,同時要“移交關聯性不強的生産經營類直屬單位,推進機關服務中心改革。到2018年底,直屬單位改革基本完成”。
中國旅遊集團還是光大集團?
對於上述兩家上市公司新的實際控制人,市場有眾多猜想。此前,市場一直預期,中國國旅、港中旅以及中青旅三家會合併。2016年,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與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戰略重組,重組後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旅遊集團。中國國旅集團將持有的中國國旅的股份全部劃轉至中國旅遊集團,中國旅遊集團成為中國國旅控股股東。業內人士預期,中國旅遊集團將有可能對中青旅實施類似的重組。
然而,12月7日,有消息稱,共青團中央下屬兩家上市公司中青旅和嘉事堂將無償劃撥中國光大集團,此方案已獲相關部門批准,不日將簽約。中青旅方面則表示,目前上市公司並未接到相關通知,在上市公司和大股東收到確切批文之前,這些只是傳聞。
公開資料顯示,光大集團由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發起設立,持股比例分別為44.33%和55.67%,是橫跨金融與實業、海內與海外,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託、期貨、租賃、投資和環保新興産業等實業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目前,光大集團的資産規模已經突破4萬億元,2016年位居世界500強的第313位,旗下則擁有光大銀行、光大證券、光大控股、光大國際、中國飛機租賃、光大綠色環保、光大水務等多家境內外上市公司。
在此之前,光大集團和中青旅已經有過業務合作。根據中青旅的公告,今年7月,中青旅與光大集團共同發起成立“光大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其中光大銀行出資6億元,佔比60%;中青旅出資2億元,佔比20%,中青旅提名公司財務總監范思遠擔任光大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籌)董事候選人。11月8日,中青旅與光大銀行聯合推出了中青旅-光大聯名信用卡,將各自品牌、産品、服務、市場運營等與客戶接觸的不同場景增值服務注入此款聯名卡中,整合了光大信用卡在金融、出行、境外權益方面的優勢資源及中青旅線上上、線下旅遊方面的優勢資源。
招商證券認為,光大集團除了擁有門類齊全的金融業務,在實業投資領域擁有多項發展前景良好的業務,旅遊類資産包括酒店、會展中心以及高爾夫球會。中青旅主業為旅行社和景區業務,近年來因國資收緊,管理上受流程限制,效率降低,同時,大股東持股比例低,資金實力弱,難以對外擴張。一旦中青旅實際控制人變更完成,大股東資金實力、投資決策流程有望獲得改善。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中青旅的總資産為118.3億元。今年前三個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7.11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1億元。2012年-2016年,該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2.95億元、3.21億元、3.64億元、2.95億元和4.84億元,整體增長較為乏力。嘉事堂方面,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總資産為86.44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2.22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0億元。2012年-2016年,該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0.65億元、1.30億元、2.28億元、1.73億元和2.23億元,增長也較為乏力。
特殊國企改革路徑初顯
在業內人士看來,中青旅和嘉事堂的實際控制人變更,還關係到目前存量不多的一些特殊國企的改革路徑問題。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討論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已經明確,各級黨政機關都要同所辦的經濟實體和直接管理的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徹底脫鉤。政府對國家出資興辦和擁有股份的企業,通過出資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職能,按出資額享有資産受益、重大決策和選擇經營管理者等權利,對企業的債務承擔有限責任,不干預企業日常經營活動。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則進一步明確,要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穩步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所屬企業的國有資本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産集中統一監管體系,具備條件的進入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
由於歷史原因,目前為數不少的國有企業仍然沒有納入國資委或國資平臺進行管理。Wind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1014家國有企業中,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企業實際控制人為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部門、國務院部門等。例如,三峽水利、錢江水利實際控制每人平均為水利部綜合事業局,中體産業的實際控制人為國家體育總局,海南高速的實際控制人為海南省交通廳等等。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