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産經 > 正文

字號:  

宗慶後:政府發展第三産業應少投資甚至不投資

  • 發佈時間:2015-03-11 13:04:21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侯雋丨  責任編輯:朱苑楨

p51《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侯雋I 攝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侯雋 攝

  每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都是明星人物之一,不但是因為他曾經被外媒評為中國首富,而是他從不回避任何問題,非常坦率和直接。

  今年兩會,宗慶後在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就我國宏觀經濟進入“十三五”,並在新常態下的挑戰和機遇,發表了一個企業家的獨道見解。

  “我感覺現在中央改革的力度比較大,世界也在看著中國的發展,在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速回落,但經濟發展將實現向品質更優、效率更高、結構更合理的方向轉變。”宗慶後説。

  他認為當前整個世界經濟危機不僅沒有緩解,甚至有不斷加劇的趨勢,而中國經濟形勢亦面臨很大挑戰。現在中國經濟是不可能依靠世界經濟的復蘇來拉動,反而是世界經濟的復蘇要靠中國經濟的增長來拉動。

  “毫無疑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但是目前這個市場結構還不合理,目前我國産業結構中有許多産業已嚴重産能過剩,例如鋼鐵、水泥等,而這些産業在很多欠發達國家還是非常薄弱的,我們完全可以把我國過剩的産業有組織地向欠發達國家進行轉移,在‘十三五’期間進一步實現‘走出去’戰略。”宗慶後説。

  他建議可以直接從歐洲挖人,因為目前歐洲很多國家經濟不景氣,大量中小企業急需市場與資金,而這些企業中有不少都掌握著先進而又比較成熟的技術,亦有不少高端專業人才。因此建議政府要組織國內有實力的企業與歐洲發達國家及企業加強聯繫,可以去收購一些真正有産品、有技術的中小企業,把這些技術與人才引進來。

  “通過人才與技術的引進,可以快速消化後形成生産力,提高我國産品的科技含量與附加值,提升國內相關産業的技術水準加快轉型升級,亦可以提高‘中國製造’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美譽度。”宗慶後如是建議。

  同時,他認為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很多領域都已向民間資本開放。尤其是2015年是國企改革的關鍵之年,對於民營企業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一年。相較於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擁有更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管理經驗。而民營企業的機制則更加靈活,更加注重效益,會更加給力。“如果把兩個優勢結合在一起,我想中國的企業會發展得更好。”宗慶後對《中國經濟週刊》説。

  宗慶後總結改革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主要舉措就是放權、讓利、開放,把這6個字用起來,經濟就活了。現在中央一直號召鼓勵實體經濟發展,要實現這個目標,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為企業減負。他向政府建議在“十三五”期間要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目前我國的第三産業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尚不到50%,而發達國家往往高達80%多,因此潛力非常大。要發展第三産業,政府應當轉變思路,精兵簡政、少投資甚至不投資,做到“放水養魚”。

  “老百姓口袋裏有錢了,才有幸福、美好的生活,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題中之義。”宗慶後如是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