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正文

字號:  

中國人是否真的在全球搶購洋奶粉?

  • 發佈時間:2015-02-15 10:4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要談中國人是否“搶購洋奶粉”,不能僅看新聞報道,還要加以分析。根據歐睿全球市場資訊數據庫Global Market Information Database數據顯示,近五年來,全球嬰幼兒奶粉市場整體增長12%,其中,以中國市場增長最快高達22%,並保持多年穩步增長,2014年增長率為21%,而歐洲和美國市場近五年的增長速度則非常緩慢,東歐和北美的嬰幼兒奶粉在13年到14年增長率甚至僅為負數。

  一方面,歐洲國家人口零增長,有些國家甚至負增長,根本沒有足夠的“嬰兒”來吃掉他們的奶粉;另一方面,歐盟將在今年也就是2015年取消牛奶生産的配額限制。這説明大量歐洲奶粉沒有市場出口,必須搶佔中國市場。

  就從上面的數據來説,國外的奶粉市場本來就比較小,存貨有限,而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中國遊客一去購買,立刻造成了需求壓力,這樣的“搶購”,和個別媒體渲染的“搶購”,真的不是一回事。那麼在歐洲奶粉市場發展緩慢,急需中國消費者為其“托市”的情況下,為什麼西方媒體頻頻報道似是而非的“中國遊客搶光洋奶粉”的消息,這非常耐人尋味。消費者群眾應注意切勿盲從不實資訊,一味追求國外品牌。而也有人認為,國外媒體這樣渲染“中國遊客搶購洋奶粉”,不排除利用輿論工具在中國市場多份一杯羹的可能。而也有人認為,國外媒體這樣渲染“中國遊客搶購洋奶粉”,不排除利用輿論工具在中國市場多分一杯羹的可能。

  洋奶粉是否都適合中國人體質?

  還有一個常被大家忽視的事情——所謂嬰兒配方奶粉,重在“配方”二字。中國人和外國人的飲食習慣和體質不同,洋奶粉的配方未必適合中國寶寶。

  比如歐美的配方奶粉,因為歐美母乳餵養率在90%以上,嬰兒配方奶粉只是作為母乳不夠時的補充。歐洲人飲食習慣中動物食品更多,歐洲的母親通過膳食攝取的鈣、鐵、鋅相對充足,能夠通過母乳傳遞給孩子,因此在微量元素添加上要求不高,其微量元素的含量達不到中國的國家標準,其中鈣、鐵、鋅尤為突出。

  再如日本奶粉,日本臨海,食物多為海鮮,海鮮中含有豐富的鋅,所以日本原裝奶粉的含鋅量極少或根本不含。但對於中國寶寶來説,鋅的攝取卻非常重要;。

  中國的國家標準規定,每100克奶粉中應含鋅2.5~7.0毫克,但對歐洲奶粉進行檢測時發現,遠遠達不到這一標準。某歐洲品牌原裝奶粉100克含鐵僅為0.8毫克。而美國奶粉在蛋白質、脂肪以及含糖量上全部是按照標準的最上限進行添加的,因此很多孩子喝了美國奶粉後容易胖。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中國人還是喝適合中國人體質的國産奶粉最妥當。

  中外奶粉企業生産水準是否存在差距?

  要討論中外奶粉企業的生産水準是否存在差距,要從奶粉生産的幾個角度來看:奶源、標準和技術設備。

  從奶源來看,我國生鮮乳國標規定蛋白質不低於2.8克/毫升,而在美國、日本、菲律賓、印度的國標中,沒有蛋白質指標。

  從奶粉的生産標準來看,國家食藥監總局2013年底發佈的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産許可審查細則,被業界稱為“食品安全史上最嚴標準”。據統計,這是今年以來國家各部門出臺的第十二部針對奶粉品質安全的“緊箍咒”。 對企業品質安全管理、原輔料把關、配方管理、生産過程式控制制、檢驗檢測能力等9方面進行重新規定,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政府相關部門的抽查來看,我國規定對嬰幼兒奶粉企業所用的原料抽檢率不低於15%、對嬰幼兒配方奶粉每週抽查一次、技術監督部門派駐企業進行監管等,力度之大、頻率之高,都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

  另外,由於國外奶粉企業的市場發展緩慢造成技術老化,國外奶粉企業經常從國內奶粉企業“挖角”技術人員,這在業內已經不是新聞。

  洋奶粉品質是否一定比國內好?

  洋奶粉品質是否一定比國內好,還要靠數據來説話。

  統計顯示,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間不合格進境乳製品名單中,共有430批次乳製品檢測不合格。其中洋奶粉是重災區,法國“法瑞康”嬰兒配方奶粉、德國的“貝貝善”幼兒配方奶粉3段、德國“樂愛朵”配方奶粉、紐西蘭“愛恩思”嬰兒配方奶粉、波蘭“貝倍妙”等進口奶粉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其中不乏一些大品牌洋奶粉。

  根據德國國內的報道,德國質檢機構檢測了14種德國奶粉的Proe和一1段産品(Pre和1段為剛出生嬰兒到6個月所實用的奶粉),某個德國大牌居然不及格。

  遮罩此推廣內容這些還是“正規的洋品牌”,另一方面,洋奶粉中有知名品牌,也有非正規的品牌,甚至有專門為中國市場註冊的所謂“洋”品牌。後者的産品品質沒有保障,但他們利用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不了解和盲目信任,將自己宣傳為一線品牌、頂級品牌,甚至以次充好,加大了消費者的風險。

  在上述情況下,“中國遊客搶購洋奶粉”的新聞為什麼一連幾年一再出現,讓人疑惑。2013年,香港某報曾經對奶粉中“反式脂肪酸”進行中外對比,引起消費者的恐慌,報道中國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後來證明是“烏龍”,後被國內有關部門調查質疑、澄清證實後,發現背後隱隱有國外利益集團操控的身影。“中國遊客搶購洋奶粉”的新聞是不是也有類似情況,值得思考。

  因此可見,購買奶粉不能光看姓“洋”姓“中”,要看産品本身的品質、服務和信譽。國家連續多年對乳製品行業進行了專項檢查,從嚴推出相關的舉措,目前乳製品行業從生産到監管,遠比國外嚴格。中國消費者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經濟條件等,選擇品質品牌信得過的國産産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