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態下的中國企業面臨新挑戰孕育新機會
- 發佈時間:2015-02-03 09:16:2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朱苑楨
2015年1月31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和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新常態下中國企業的改革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出席開幕式並作主旨發言。
李偉在題為《新常態下中國企業將大有作為》的發言中表示,2015年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環境可以説機遇與挑戰並存,但把握挑戰的壓力和機遇,難度都可能有增無減。他提出,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廣大企業既要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帶來的各種挑戰,也要把握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帶來的巨大機遇。具體來講,就是要把握改革的紅利、開放的紅利、創新的紅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張軍擴、張來明,黨組成員隆國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陳清泰,中國行動通訊集團公司董事長奚國華,工業與資訊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等出席會議併發言。論壇由張軍擴、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會長侯雲春等主持。
劉世錦在論壇仲介紹了新常態下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在他看來,今後一兩年將是中高速增長的觸底期、金融風險的集中釋放化解期、新舊增長動力轉換的關鍵期。以速度論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確立發展品質導向目標,“以質取勝”應當成為新常態下的大戰略。
針對現階段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張軍擴在發言中提出要解決好六大問題:通過完善頂層的國有資本管理體制,強化國家所有權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通過構建有效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平臺,實現從管資産向管資本的轉變;通過優化股權結構,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通過深化國資國企的用人管理制度改革,構建與市場經濟相相容的激勵制度;進一步解決國有企業的歷史包袱問題;各地方因地制宜開展國資國企改革。
張來明在論壇上發言稱,新常態帶來新挑戰,也孕育著新機遇,中小企業只有主動適應新常態,才能應對新常態,抓住新機遇。首先要重視技術創新,加大內部人才培養以及外部人才引進力度等;其次要重視管理創新,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特別是要提高對創新的激勵機制;最後要重視商業模式創新,以此降低成本,開發個性化、全球化的市場。
隆國強在發言中表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必須要調整。對於如何調整,他認為,要滿足兩個目標:一是要實現中國企業轉型升級,這樣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而邁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二是要通過經濟貿易合作,利用中國的和平崛起,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具體來説,就是要提升我國製造業在全球生産價值鏈上的分工地位;提升我國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著力通過對外投資來打造中資跨國公司;著力營造一個互利共贏的國際環境;穩步推進金融開放。
來自中國500強企業、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中國100強民營企業、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上市公司和部分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共200多人參加了本屆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