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消費體驗 > 正文

字號:  

日本“體驗葬禮”受追捧 可試穿壽衣躺棺材

  • 發佈時間:2014-11-13 08:5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阿南  責任編輯:謝淩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説,葬禮都是在自己去世後才舉行的。但在日本,人們近年來卻開始提前給自己辦葬禮,也就是所謂的“體驗葬禮”。在未來的50年裏,日本的人口預計將減少3000萬人,這為葬禮、墳墓等與死後生活相關的活動創造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

  熱衷“入棺體驗”

  在日本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活”,比如為了結婚參加各種相親活動的“婚活”,為了就業到處參加面試的“就活”,而還有一個詞叫“終活”,意思是指為了讓自己能更好地迎接死亡而提前做的一些準備活動。

  正常來説,大多數人都比較抵觸祭奠活動。但如今,日本人已經不再認為為去世做準備是一件晦氣的事情了。據美國媒體報道,日本東京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項名為“入棺體驗”的活動卻意外地吸引了許多人參加。

  所謂“入棺體驗”,顧名思義就是指假裝舉行追悼會,體驗進入棺材的感受。該活動自2013年3月起,每月舉行一次,每次參加人數僅限6人。

  近年來,日本人對於這種“入棺體驗”似乎越來越熱衷。單身老年人最近甚至流行一種名為“終活”的相親活動。就是在生前健康的時候,結伴出遊一起看看墓地,或者參加“入棺體驗”活動,並一起選擇入棺時的服裝。

  可化粧可試穿壽衣

  他們甚至還為此創立了一個所謂的“試死節”,這個節日的學名叫做“Shukatsu Fseta”。“Shukatsu”可以大致翻譯為“為去世做準備”。

  節日裏,不少商戶推出其設計的系列棺木、壽衣,甚至各式髮型與遺容化粧套餐等來吸引客戶前來體驗。

  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個性化的葬禮方案:人們可以為自己選擇葬禮服飾及殮粧,而後可以躺入棺材中,提前體驗葬禮時刻。

  許多人不僅穿著壽衣滑入棺材,還興致勃勃地來張自拍,以便能看看未來葬禮上自己的模樣。

  而在感受了死亡瞬間後,他們還可以在自己身上蓋上白色的毯子。最後,服務員會將蓋子輕輕地蓋上。

  這個節日這幾年在日本吸引了5000名遊客,在男人和女人當中都很流行,有50家公司參與業務競爭,棺材製造商甚至還製作了棺材手冊供顧客瀏覽。

  零距離感受死亡

  關於參加“體驗葬禮”的動機,儘管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其本質都是圍繞著對於“死亡”以及“葬禮”的深思而來,比如有體驗者表示自己的父母年歲已高,希望能夠通過參加“入棺體驗”來學習一些“終活”,還有體驗者表示自己剛為父母辦理完喪事,也想體驗下死亡後躺在棺材裏面的感受等。

  那麼參加完“體驗葬禮”後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有體驗者表示,自己躺進棺材後感覺置身於另一個世界,而大多數體驗者都覺得躺下後非常的舒心和平靜,儘管在裏面只有短短的3分鐘,但是實際感覺卻是意外的長久。

  一名業內人士表示:“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都會盡可能地回避死亡,但死亡是每個人最終都會面對的事情,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死亡的認識很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人生,而這種‘入棺體驗’可以讓體驗者零距離感受死亡,從而幫助自己重新思考人生。”

  葬禮市場很繁榮

  在日本,死亡人數逐年增加,2010年比2009年增加5.5萬人,過去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2.3萬人。日本年死亡人數預計2040年攀至最高峰,達166萬人,那時大多數“嬰兒潮”一代將走向人生終點。而在未來的50年裏,日本的人口預計將減少3000萬人,這為葬禮、墳墓以及其他一切與死後生活有關的事物創造了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

  日本人較為重視喪葬儀式,儀式上為鮮花、骨灰盒、棺材和其他殯葬用品平均花費120萬日元(1.57萬美元),是美國人的兩倍,形成一個每年210億美元的市場。不少企業和個人涌入這個市場,欲分一杯羹,譬如日本第二大連鎖零售企業永旺株式會社、一些鐵路企業和日本最大的農民聯合會“日本農業”。還有一些人退出婚慶市場,轉戰喪葬業。

  喪葬業進入門檻低。成為一名喪葬承辦人,不需要營業執照或強制性資格,只需一間辦公室和一部電話,鮮花和棺材可以訂購,靈車和僧侶則可以雇用。日本經濟産業省的統計數字顯示,從事喪葬業的機構數量為6606家,從業人員超過7.2萬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